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的理论开创 下载:86 浏览:513

程梦婧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的法学史上,产生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这是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开创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法学家接受和信奉马克思主义,肩负着批判旧国家及其政治法律制度、探究新型国家及其政治法律制度和建立"新法学"的理论使命。他们基于中国的法律史与近现代民主法治(法制)建设实践,在法学学科特别是法理学、宪法学上提出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与学科建构的理论雏形,形成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导向、以探研"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性品格。他们的理论开创,对于当下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具有奠基性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下学校体育教育学的学科构建简析 下载:33 浏览:255

向忠国 《体育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学校体育承载着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学生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以及国民身体素质提升的基本平台,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伴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革,学校体育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对学校体育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实方向以及未来构建方向进行思考和阐述,以期在学校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未来建设和学校体育的改革及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生态文明与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的构建 下载:85 浏览:439

付成双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我国世界史工作者对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多种设想,其中,现代化为主线的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由于其较大的包容性和与当前学界研究的动向联系密切而受到学者们较多的关注。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现代化史观缺乏生态关怀的缺陷也日益明显。本文试图结合当前生态文明的整体背景,借鉴环境史的理论,以对现代化为主线的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基于社会运行学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构想 下载:28 浏览:298

李守可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5期

摘要: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着鲜明的社会属性,从社会运行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开拓该学科研究的视野、深度与广度。从契合性上看,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质、推动社会运行向良性转变的动力性、社会良性运行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及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呼唤学科介入等,赋予了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研究的使命。同时,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必须以职业教育学、社会运行学、发展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基础才能有效建构。而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作为一门学科,又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论“新法学”的建设理路 下载:51 浏览:368

杨宗科 《法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新法学建设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变迁,新中国的法学建设已经走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法学、改革开放新时期法学两个时期,并进入到新时代"新法学"建设时期。新法学应当是更多地呈现出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科技整合特色,更加关注和回应中国问题并在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上发生重大转变的时代法学。基于研究对象等客体因素的历史性变化,新时代的法学研究出现了研究任务的调整、研究主题的转化、学科结构的优化、学术体系的创新和话语体系的重构等历史性变化。同时,法学教育发生了教育性质的职业导向、培养目标的法治化国际化导向、课程体系的人文导向、教学体系的科技导向、培养模式的联合导向等新变化。新时代"新法学"的建设需要法学家群体担当起信奉良法善治、捍卫中国法治道路的历史使命。

学科交叉语境下艺术类学科体系建设的多维式发展 下载:236 浏览:2328

赵喆 《中国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全国各艺术类高校办学层次争相提升,研究生招生数量大规模发展,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居于当前教育环境之下至关重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科体系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水平作为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影响高校内部专业建设发展,亦是重要的外部学术环境。此形势之下各高校纷纷谋求教学形式的转变,各艺术类高校对其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革图易虑。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突破艺术类高校普遍缺乏科技与传统学术环境支撑的境况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研究生专业培养、科研课题基地建设、完成学科体系建设转型。

高校法学的结构解析法教学研究——以民刑法学教学为例 下载:63 浏览:908

张德军 汲雷 薛静丽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4年9期

摘要:
针对条文体系和权利义务关系的复杂化,从具体制度设定到各领域内部结构进行结构解析,梳理并发现其内在立法逻辑和体系逻辑,是培养学生法学思维的重要途经,进而可以有效提升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学知识的司法实践能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