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短眼轴膨胀期白内障临床观察 下载:55 浏览:401

朱云喜 邓吉安 车玲 董云云 刘婧 吴从霞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对短眼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房角、眼压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我院眼科就诊的49例(61只眼)膨胀期白内障合并短眼轴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标准组及改良组,其中标准组22例(30只眼)行标准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下称为标准组),改良组27例(31只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以下称为改良组),观察术后1周,1、3、6个月的矫正视力、房角、眼压,术后3、6个月前房深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等的改变。结果对两组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750,前房角(ACA)500、ACA750,RNFL颞侧、鼻侧、上方、下方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间矫正视力、眼压、AOD500、AOD750、ACA500、ACA750,组间差异P值均<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相同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两组间眼压、AOD500、AOD750、ACA500、ACA750组间差异,P值均<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矫正视力、眼压、AOD500、AOD750、ACA500、ACA750、RNFL颞侧、前房深度进行时间差异检验,P值均<0.05,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用LSD-t检验分析存在时间差异的指标。结论短眼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术后房角开放明显增大,眼压明显减低,对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高眼压及青光眼有很好的疗效。

近视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的研制及其应用 下载:54 浏览:394

谢颖1,2 余克明3 尤黎明1,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制并应用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方法通过两轮德尔斐法(Delphi Technique)研制近视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选择10名近视SMILE手术患者进行预调查,修订后形成最终问卷,测量问卷的信度、效度,应用问卷对201名SMILE手术患者调查并分析教育前后健康知识差异。结果近视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包括手术相关知识、术前注意事项、注视训练及术中配合方法、用药知识、术后眼部护理及注意事项、并发症观察及处理方法、复诊时间7个方面,共41个条目,该问卷的重测信度r=0.839,内容效度指数(CVI)=0.98。应用问卷对201名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知识水平进行测量,教育后患者健康知识得分显著提高(P﹤0.001)。结论近视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涵盖近视SMILE手术患者需要掌握的手术相关知识,信效度良好,本问卷为近视SMILE手术患者制定及评价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68 浏览:281

金松臣 《诊断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对自发性气胸(SP)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病程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76例S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施行全胸镜手术(VATS)治疗,观察组施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VAMT)治疗。统计两组术后疼痛程度(VAS)、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4、48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MT可明显改善SP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病程。

小切口负压治疗毒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下载:69 浏览:455

庄增根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小切口负压治疗毒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1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毒蛇咬伤后肢体肿胀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6例加用小切口负压治疗。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肢周径减少值、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P、PCT、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 d患肢肿胀周径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5、7 d患肢肿胀周径减少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毒蛇咬伤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小切口负压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炎性因子水平的降低,促使肢体症状在短时间内消退。

微创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效果 下载:42 浏览:455

孙文静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效果。方法将76例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微创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与对照组(常规大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各38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均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可有效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微创小切口与常规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312 浏览:2918

雷小竹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对比在单纯性阑尾炎治疗中使用微创小切口与常规手术的作用。 方法 对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共纳入80例,2018.10-2020.10就诊,按照抽签法均分,对照组4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予以40例观察组微创小切口手术,对比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 结果 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和排气时间)有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 结论 与开腹手术比较,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效果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

小切口手法非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的效果 下载:110 浏览:1131

刘长青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给予小切口手法非超乳三联术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阶段的150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完成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手术前,光感-0.01患者70例、0.02~0.1患者60例、0.1~0.5患者20例以及>0.5比例0例;手术后,光感-0.01患者0例、0.02~0.1患者20例、0.1~0.5患者60例以及>0.5比例70例;手术后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均优于手术前(P<0.05);手术前,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眼压水平为(31.25±5.25)mmHg,手术后1周为(12.25±4.12)mmHg;手术后1个月为(11.79±2.25)mmHg;手术后6个月为(11.13±3.25)mmHg;手术后1周眼压水平、手术后1个月眼压水平以及手术后6个月眼压水平同手术前比较,均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完成手术后,表现出角膜水肿患者5例,程度均为轻度,在3~7d后,达到透明程度;表现出前房出血患者3例,主要在虹膜周切时出现,在2~3d后,全部吸收;表现出浅前房患者1例,对患者实施3d加压包扎后,均全部恢复。表现出前房以及人工晶体表面纤维素性渗出患者2例,选择皮质类固醇实施治疗后,全部消退。未表现出角膜失代偿的情况,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以及囊样黄斑水肿等系列并发症。结论:临床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在治疗期间,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的有效应用,呈现出安全有效的特点,术后不会表现出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可将患者的眼压变化以及视力水平显著改善,可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的良好预后给予促进。

急性阑尾炎患者施行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加强术后康复的研究 下载:61 浏览:827

任立新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患者施行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加强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2019年6月收入的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自愿原则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病例75例,行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一组为观察组,病例75例,行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所用时间相比均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明显。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施行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疗效确切。

硬核白内障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下载:212 浏览:2156

全贝子 刘建飞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硬核白内障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硬核白内障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可以实现患者视力的及时恢复,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两种不同位置小切口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下载:223 浏览:2264

张玲莉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位置小切口术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均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根据切口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切口选择角膜散光最大径线上;对照组51例,切口选择在正上方。结果: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裸眼视力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角膜散光最大径线上作小切口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可获得更加理想的视觉质量,值得推广。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单侧白内障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202 浏览:2044

施鹏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单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其中17例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13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的术前术后视力水平、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小切口组术后1周恢复程度显著高于超声组(P<0.05),术后4周和3个月两组视力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超声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小切口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07%,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长期疗效相似。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对硬核白内障成效研 下载:216 浏览:2189

王江波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以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和对比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的效果。方法:将14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n=72)及参考组(n=72),参考组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研究组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比较术前患者角膜散光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角膜散光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次日、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角膜散光均交参考组低,P<0.05,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散光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黄斑囊样水肿、虹膜粘连、人工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能够

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手法整复对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下载:182 浏览:1842

​王伟 邓旭立 康翔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过程中重点围绕患有跟骨骨折的患者展开深入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为部分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手法整复的相关措施,具体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抽选部分真实病例展开分析研讨。为此,将筛选范围选定在我院2021年一整年内接收的跟骨骨折患者中,从中选取100位符合条件的实验对象。之后展开对比探究工作。将100位患者按照相关分组依据进行分组,为不同小组的患者实施差异化的手术方法。其中一组患者应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的方式,称这一小组为对照组;另外一组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手法整复,称该组患者为实验组。在手术结束后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相关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表现情况。结果:从手术实施时间、病情恢复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均显示实验组的情况更为理想,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对比方面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性,比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0.05)。结论:在为相关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手法整复,其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分析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 下载:267 浏览:2704

曾文明 陈虎 王峰 冯希伟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60例(176眼)硬核白内障患者资料,其中74例(81眼)行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设为对照组;86例(95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核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视力和散光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对比分析 下载:265 浏览:2681

赵敏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5月于我院诊断为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n=50),B组应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n=50),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前节OCT下泪河高度并行泪液分泌试验(shiermerI)。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泪河高度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泪河高度略小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的泪液分泌试验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较超声乳化术在术后短期会更显著影响眼表和泪膜变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恢复正常。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 下载:276 浏览:2796

孙文柯 全贝子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接收的硬核白内障患者中选择6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硬核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减轻散光,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比较 下载:277 浏览:2796

王传红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2~2021.6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选取白内障患者一共90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方法取随机数字表,一共可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P<0.05)。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以及术后4周视力情况均显著较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升高、前房积血、角膜水肿、虹膜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率显著较低,组间差异巨大显著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提升了患者的视力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下载:287 浏览:2883

张伟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对比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观察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于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5月起,至2020年1月收治入院的白内障患者116例,将符合标准的116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白内障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实验组行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比观察分析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比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显示,使用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好,其中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术后1天恢复视力≧0.3者34例(58.62%),术后1周恢复视力≧0.3者42例(72.41%),术后1月恢复视力≧0.3者49例(84.48%)(P<0.05);使用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术后1天恢复视力≧0.3者44例(75.86%),术后1周恢复视力≧0.3者51例(87.93%),术后1月恢复视力≧0.3者56例(96.55)(P<0.05);对比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可见,使用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中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术后晶体偏移2例,前房渗出3例,虹膜损伤1例,角膜水肿4例,并发症发生率17.24%(P<0.05);使用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术后晶体偏移1例,前房渗出1例,虹膜损伤0例,角膜水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6.90%(P<0.05)。结论: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能够更快恢复患者视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见此术疗效更佳。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280 浏览:2840

朱文君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白内障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术方案,主要分析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实施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分组手术治疗,一组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设定为研究组,另一组实施超声乳化术设定为对照组。以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散光程度与并发症等数据来综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水平相近,术后3d与术后1周的视力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的组间视力水平无差异,P>0.05。与术前患者的散光度相比较,术后的散光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术后3d研究组患者的散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形成对比;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的组间散光度指标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形成对比,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属常见症,建议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眼部视力与散光状态,并发症少,其手术价值值得肯定。

超声乳化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294 浏览:2991

史雪琴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至2022年收治的80例病房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和B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每组40例。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的恢复治疗效果。结果 角膜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厚度,其改善效果没有B组对应数据好,如经过治疗后,A组角膜厚度从(513.28±50.47)μm改善为(589.64±74.59)μm,B组角膜厚度从(512.46±50.23)μm改善为(556.38±63.27)μm;泪膜改善情况:B组改善效果高于A组,并且两组治疗后组间存在明细差异,治疗前后同组数据差异明显;不良反应:A组总发生率为30.00%,B组总发生率为7.5%,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的泪膜稳定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