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工程链式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 下载:22 浏览:254

刘玉梅 王纪婵 金玉洁 《设计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探索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解决工程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与产业界要求差异较大,专业、课程之间交融性差、柔性不足等问题。文章以面向地方院校教学特色的学术方向、学科交叉、工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应用型"特色,构建了"产品认识—产品拆装—产品开发—模型制作—样品制造—组装调试—上色—包装"工程链式的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并对专业实验室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以期共同提高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自适”课程群建设研究 下载:27 浏览:407

李丹 《设计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适应国家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课程建设研究。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以线上线下行业企业的调研为基础对课程进行探索;以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建构"自适"课程群的主张。提出人文素养课程群、工学基础课程群、动态交互课程群和创新实践课程群等课程群建设方案。"自适"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的习惯,适应未来国家对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多平台”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下载:24 浏览:227

郁波 《中国设计》 2020年4期

摘要:
应对新工科教育趋势对工业设计的新要求,建立合理的课外实践教育多平台。分析工业设计专业面对新工科时代新要求,分析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应培养学生的素质,探讨课外实践教育"多平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学生素质的培养。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实践改革提供参考。

探索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途径 下载:31 浏览:234

霍楷 刘元芳 《设计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是当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了设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围绕探索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途径展开,通过分析国内外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设计创新教学现状及问题、理工科院校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途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西安外事学院工科专业为例 下载:67 浏览:402

彭丽霞 张改莲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摘要: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贴合工作岗位需求,增强学习者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及长远职业发展基础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实践教学的设计和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以西安外事学院工科专业建设为例,总结了"一主线、二坚持、三平台、四层次、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其他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与物理类课程设计 下载:86 浏览:310

方恺1 张冶文2 LEGRAND André Pierre3 《物理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是法国培养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专业研究型精英人才的高等学府,并因居里夫妇等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曾工作于此而闻名于世。本文介绍了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科学文化的传承,理工结合的课程设计与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理论与实验并重、跨学科、小规模和高质量的办学特色。在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中,高校要突破原来的学科界限与产业划分,培养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对培养创新工程人才具有启示意义。

桂圆果酒的复合酵母发酵 下载:53 浏览:407

袁辛锐1 喻学淳2 杨芳1 宋川2 雷翔云2 姚开1 曾珊2 贾冬英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2期

摘要:
以总糖、总酸、总酯、酒精度、感官评分为指标,比较了5种活性干酵母菌种对果胶酶解桂圆果浆的发酵效果,从中筛选出SY果酒活性干酵母和生香活性干酵母,研究了二者的复配比例、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对桂圆果酒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活性干酵母对桂圆果浆的发酵效果不同;5种活性干酵母中,SY果酒活性干酵母的产酒精能力最强,生香活性干酵母的产酯能力最高、产高级醇的能力最低;该两种酵母的添加方式为同时添加,二者的质量比为1:1,其添加量为0.03%。将产酒酵母与生香酵母联合使用可得到品质更好的桂圆果酒。

米曲霉发酵桑叶茶的工艺优化 下载:44 浏览:361

陈永丽1 高畅1,2 洛桑卓玛1,3 迟原龙1 姚开1 贾冬英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9期

摘要:
以干桑叶为原料、水浸出物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米曲霉和毛霉及其复配、水分含量、接种量、温度和时间对桑叶发酵茶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显示,米曲霉为发酵桑叶茶的适宜菌种;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水分含量及接种量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3种因素中,水分含量对发酵桑叶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最大,接种量次之,温度最小,并且水分含量与温度间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米曲霉发酵桑叶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桑叶的水分含量70.7%、接种量6.23%、温度27.9℃、发酵时间6d,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所得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达62.72%,感官评分为73.4,游离氨基酸含量是未发酵干桑叶的4倍。米曲霉发酵可明显改善桑叶茶的风味和滋味。

自由选课制的利弊得失——写在高考改革全面推行之际 下载:63 浏览:365

沈乾若 《物理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西方实行自由选课的学分制,一方面使学生得以发展个人的潜能特长,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但另一方面,多数学生一直在利用选课自由避难趋易,不拿或少拿数理化课程。故学分制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效应是不同的。少数精英学生可以努力成才,大部分学生却未能获得应有的知识文化素养。即使美国少数精英高中强制学生修读多门理科课程,成效显著;亦难以扭转整体趋势。学分制实行百年的结果,北美理工科领域逐渐凋零,人才匮乏。作者呼吁切实了解学分制的实践结果和利弊得失,坚持中国自身实践多年的成功经验,并研究借鉴美国精英高中,扬长避短。

脱苦油橄榄叶白参菌发酵茶的研制 下载:35 浏览:386

于倩1 赵盈盈2 张艺1 苏瑶1 张文学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9期

摘要:
为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废弃物油橄榄叶并降解其中的橄榄苦苷,改善其带有的苦涩味,采用油橄榄叶与食药两用真菌白参菌,在不添加任何辅料的情况下进行发酵,获得同时含有油橄榄叶与白参菌中功能性成分的脱苦油橄榄叶白参菌发酵茶,以羟基酪醇、橄榄苦苷、茶多糖作为目标物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油橄榄叶白参菌发酵茶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油橄榄叶白参菌发酵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接种菌龄为48 h、接种量为15 mL、发酵时间为9 d。最终所得发酵茶羟基酪醇含量为360.73μg/g、橄榄苦苷含量为72.34μg/g、茶多糖含量为12.37 g/100 g、三项指标综合评分为589.15,茶叶外形均匀带油光、条索紧结、无杂物,茶汤呈金黄色且清澈明亮,香气纯正、留香持久、无异味,入口醇厚回甘、不涩,叶底呈现褐黄色,证明了油橄榄叶与白参菌结合制备发酵茶的可行性。

架桥机机臂水平自动检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下载:55 浏览:408

张家龙 《中国设备》 2019年12期

摘要:
将架桥机机臂水平自动检测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某类型架桥机的阐述,研究其作业情况及机臂倾斜情况,针对架桥机机臂水平自动检测系统进行研究。

基于“大创”项目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 下载:88 浏览:503

苑帅民 许曈 万青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新工科"的提出引发了高校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新模式的思考。基于"大创"项目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契合,针对高校人才培养障碍,尝试提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思路借鉴。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结构之变” 下载:65 浏览:447

王蓓蓓 高雪梅 《物理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当前,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迅猛展开,国家所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对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均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新型的卓越工科人才,产业升级转型引发工科教育的新一轮变革,我国的"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研究发现,"新工科"建设使得工科高等教育的相关结构发生变化,如:学科产业结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等。为了解"结构之变"的变化之处,本文将对"新工科"建设的相关结构变化进行研究。

用于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下载:80 浏览:439

任秦博1 王景平1 杨立2 李翔3 王学川4 《新材料》 2020年2期

摘要:
作为物联网的触角,传感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随着可穿戴行业的发展,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在人体穿戴实时监测、机器人仿生皮肤、医学健康跟踪、运动肢体捕捉以及生产振动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是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最常用的应变传感核心材料,具有柔性好、应变检测范围大以及成本低的优势。但现有的基于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传感器普遍存在迟滞明显、线性度低、导电网络稳定性差的缺点,此外对于某些复合材料在应变过程中的导电机理阐释也存在缺陷。因此,近年来诸多学者从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机理、不同导电填料的特性、聚合物本身特性以及不同的制备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解释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方面,目前多采用渗流理论解释其导电过程。目前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所用的导电填料主要分为碳系导电填料和金属系导电填料两大类,由于碳系导电填料的导电稳定性好、价格低,是目前使用的主流。而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基体主要分为硅橡胶、天然橡胶以及聚氨酯三大类,硅橡胶主要用于小应变、高灵敏度传感器,天然橡胶主要用于大应变传感器。而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填充式、夹心式、吸附式三种,填充式的传感器应变范围较大,而夹心式和吸附式传感器应变范围相对较小。本文对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导电填料、聚合物基体以及不同制备工艺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展望了柔性应变传感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EVA基纺织品用热熔胶的形成:组分含量和参数调控 下载:80 浏览:438

武海良1 杨倩1 张希文1 沈艳琴1 姚一军2 《新材料》 2019年11期

摘要: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设计合成了一种高强低黏的EVA基纺织品用热熔胶。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热熔胶的结构与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增黏树脂种类与热熔胶剥离强度的关系,考察了不同条件对热熔胶的熔体指数、熔融黏度、硬度及层压纺织品粘接效果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香作为增黏树脂且与EVA的质量比为16∶25,抗氧剂的投入量占EVA的0.8%时,热熔胶对涤纶布的剥离强力最好;石蜡的加入可以改善EVA基热熔胶的熔融黏度;当混炼温度达到140℃、混炼时间为25 min时,制备的EVA基热熔胶显示了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49.8℃)和熔体指数(MI=18.834 g/10 min),对层压涤纶布的剥离强力达到34.1 N,符合层压纺织品要求。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模式的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下载:46 浏览:381

周军海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以知识导向为主,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较复杂操作系统问题的能力。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采用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采用了翻转课堂、智慧教室、雨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软件工具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40

高党鸽1,2 王平平1,2 吕斌1,2 马建中1,2 《新材料》 2019年3期

摘要: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具有中空刚性的笼型或半笼型结构,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不仅综合了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的优点,还具有两者协同效应产生的新性能,成为分子结构设计中最具潜力的选择。当POSS以分子水平或纳米级聚集体较好地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时,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磁性能、声学性能、表面性能等,使其在生物医学、催化剂、光学材料和介电材料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POSS的制备方法对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影响巨大。早期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技术不成熟,主要以物理法为主。该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存在纳米粒子分散不均匀、易团聚的问题,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近年来,研究者不仅关注POSS的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质的影响,还在不断创新与研究合成技术。随着对POSS结构中Si原子上取代基和高分子链精确控制的实现,化学法制备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POSS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研究者通过不同的化学法已经能够获得具有明确化学结构及各异官能基团的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氢谱、飞行时间质谱、硅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等多种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还能将POSS以主链、侧链或端基的形式引入聚合物体系中,形成不同拓扑结构的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如接枝型结构、串珠型结构或星型结构等。化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POSS的优异性能,大幅提高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效率,为进一步探究POSS/聚合物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对POSS的分子结构、性能及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制备方法等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共混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点击化学法、静电纺丝法等。针对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如何确保POSS在不同聚合物基体中的良好分散性仍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更多的表征手段获得复合材料的相关信息,探究POSS上取代基反应程度与复合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更有效地发挥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胶体晶体构筑银纳米薄膜及其抑制微放电性能研究 下载:87 浏览:470

白园蕊1,2 马建中1,2 刘俊莉3 鲍艳1,2 崔万照4 胡天存4 吴朵朵2,5 《新材料》 2018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微放电效应的抑制研究在加速器、大功率微波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用聚苯乙烯(PS)胶体晶体模板辅助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类空心球结构的银薄膜,通过调节PS模板尺寸及溅射时间(镀银层厚度),得到具有抑制微放电效应的银薄膜。采用SEM表征银薄膜的形貌与结构,并用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Y)测试平台表征银薄膜的SEY。结果表明,PS模板尺寸及溅射时间对银薄膜形貌及其二次电子抑制作用有显著的影响,当溅射时间为600s,模板尺寸为1 000nm时,银薄膜的SEY较小,即对二次电子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与初始镀银铝合金样品相比,其SEY值降低了48%。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研究进展 下载:88 浏览:471

吴英柯1 马建中2 鲍艳2 《新材料》 2018年9期

摘要:
将聚合物与纳米粒子复合制备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近20年来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聚合物与纳米粒子间的界面作用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从界面结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面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适用于机器人焊接的搅拌摩擦焊技术及工艺研究现状 下载:83 浏览:450

张昊1 黄永德1 郭跃2 陆青松3 《新材料》 2018年1期

摘要:
集绿色化与智能化于一体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技术具有极高的焊接柔性,在工业生产中受到广泛重视与应用。从减小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的轴向力方面入手,对一些低轴向力且适用于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能够进一步降低搅拌摩擦焊过程中轴向力的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对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拓宽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的应用范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