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阻抗失配的二级EMI滤波器设计 下载:41 浏览:398

郑琦琦 《中国仪器》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在二级EMI滤波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电机驱动系统中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传输路径,设计阻抗失配滤波器。在saber中建立了电机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在传导干扰测试频率范围内,仿真了系统初始干扰,只接入二级EMI滤波器以及接入所设计的滤波器后的共模/差模干扰,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设计的二级EMI滤波器对系统干扰抑制效果的测试波形,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干扰限值,对电力电子装置传导电磁干扰的抑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DCS系统信号稳定的问题探讨及对策 下载:52 浏览:360

马孝贵 《中国仪器》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某公司由于离心压缩机组本特利3500轴位移及轴振动信号受干扰,造成离心压缩机组停车;西门子PCS7-400DCS控制系统重要模拟量信号受干扰,造成净化和合成工段非正常停车两起事件,分析了西门子PCS7-400DCS系统干扰信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离心机组3500轴振动位移监测系统与西门子PCS7-400DCS控制系统信号稳定运行的对策并予以实施。

PLC控制技术的优势和抗干扰措施研究 下载:65 浏览:392

张厚友 《中国仪器》 2018年9期

摘要:
近些年来,在自动化控制技术良好发展形势的带动下,各领域生产运用也逐渐实现了与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PLC控制技术作为自动化控制代表性技术,伴随着不断地创新与开发,已经逐渐被各领域发展所认识和熟知。然而实践中发现,PLC控制技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样就对PLC技术的效能发挥产生极大地影响。由此,本文展开了PLC控制技术与抗干扰措施的探讨,希望能够突显PLC控制技术使用特点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避免外界所带来的干扰行为,进而促使PLC控制技术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汞、砷、硒、锑 下载:76 浏览:474

宋姗娟 刘彬 赵颖 《中国土壤》 2020年3期

摘要:
对一次消解样品、添加抗干扰试剂、同时测定土壤中汞、砷、硒、锑元素含量的原子荧光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加入3%浓度的酒石酸溶液可以改善汞、硒的测定结果,使汞、硒含量控制在标准值范围内;(2)铁盐的加入可以改善锑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情况;(3)砷含量测定结果不受酒石酸和铁盐添加的影响;(4)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准确,灵敏度高,适合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快速定量分析。

核电厂安全级DCS屏蔽接地方式浅析 下载:58 浏览:410

刘全东 刘明明 张峻 硕公民 《中国仪器》 2018年3期

摘要:
核电厂安全级DCS安全、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其具有抗各种电磁干扰的能力,采用屏蔽电缆是抗干扰方式中的一种。屏蔽电缆抗干扰的能力除了和电缆的质量有关外,还和屏蔽层的接地方式、接地点数、接地位置息息相关。本文从相关标准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各核电厂安全级DCS供应商的屏蔽接地方式,浅析安全级DCS的屏蔽接地的现状及发展,并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供参考研究。

核电厂安全级DCS屏蔽接地方式浅析 下载:51 浏览:381

刘全东 刘明明 张峻 硕公民 《中国仪器》 2018年2期

摘要:
核电厂安全级DCS安全、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其具有抗各种电磁干扰的能力,采用屏蔽电缆是抗干扰方式中的一种。屏蔽电缆抗干扰的能力除了和电缆的质量有关外,还和屏蔽层的接地方式、接地点数、接地位置息息相关。本文从相关标准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各核电厂安全级DCS供应商的屏蔽接地方式,浅析安全级DCS的屏蔽接地的现状及发展,并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供参考研究。

RNA干扰STMN1基因表达通过Notch信号通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增强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下载:33 浏览:208

谢彦良1 董亚辉2 郭苹3 《肿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RNA干扰微管不稳定性蛋白(STMN1)基因表达通过Notch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KN28、SGC7901、BGC823中STMN1 mRNA及蛋白表达;STMN1-siRNA转染BGC823细胞,同时设定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转染48h后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STMN1 mRNA及蛋白表达;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STMN1-siRNA组、顺铂组、STMN1-siRNA+顺铂组,细胞培养48h后,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Notch1、Hes1蛋白表达。[结果] STMN1在MKN28、BGC823、SGC7901胃癌细胞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在GES-1细胞中的表达(P<0.05),选择BGC82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转染STMN1-siRNA后BGC823细胞中STMN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TMN1-siRNA组、顺铂组、STMN1-siRNA+顺铂组OD值及Notch1、Hes1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TMN1-siRNA+顺铂组OD值及Notch1、Hes1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STMN1-siRNA组和顺铂组,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STMN1-siRNA组和顺铂组(P<0.05)。[结论] RNA干扰STMN1表达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增强顺铂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凋亡的促进作用。

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评价 下载:54 浏览:361

李文娟1 单武强1 张小强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2例(172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86)及研究组(n=86),对照组实施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加用丝裂霉素与干扰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视力提高、新生血管全部回退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3%(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实施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干扰素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促进患者新生血管消退,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及应用。

电缆隧道机器人背负式局放仪的设计问题分析 下载:67 浏览:404

黄嘉盛1 汪波2 李瀚明1 邱冠武1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5期

摘要:
基于隧道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环境差,危险大等情况,提出一种机器人背负式局放仪,并详细阐述了该设备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重点分析接触式电源可靠性问题,机器人内部电机对局放仪干扰问题以及主机内测量软件的全自动局放检测和智能判断问题,为无人式隧道电缆局放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

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干扰效应的眼动研究 下载:61 浏览:329

王丽红1 闫国利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的干扰效应进行了探讨。两个实验分别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探测了汉语阅读眼动研究中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下四种掩蔽条件(星号掩蔽、繁体字掩蔽、相似汉字掩蔽和控制条件)的干扰作用。两个实验比较一致的支持了在两种范式呈现条件下星号掩蔽材料的干扰效应较小,而繁体字和相似汉字的干扰效应较大。

偏差声音干扰刺激对视觉注意网络系统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227

林小青1 胡文燕1 黄小平2 林文燕3 刘露1 李毕琴1,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结合注意网络测量工具和听视ODDBALL干扰范式,考察偏差声音干扰刺激的出现对注意网络系统不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声音刺激序列下,视觉线索唤醒效应均消失;标准声音刺激下,不存在线索的脱离和转移效应;偏差声音刺激下,出现线索脱离和转移效应。研究表明,注意网络中的警觉功能具有超通道加工机制,偏差刺激下视觉注意系统中注意定向和线索转移效应的出现表明偏差干扰效应主要由偏差刺激引起的注意脱离和注意转移损耗部分引起。

干扰刺激类型对内隐记忆提取干扰的调节 下载:22 浏览:214

叶晓红1 孟迎芳2 唐小庭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探讨内隐记忆提取干扰效应是否敏于注意资源的变化,该实验沿用前期经典的"学习-测验"范式,通过在提取阶段同时设置两种不同刺激类型的干扰任务:箭头干扰和汉字干扰,以此来探讨内隐记忆提取干扰效应的本质所在。结果发现,不同提取干扰条件对内隐记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汉字干扰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比箭头产生的干扰更大。结果表明,干扰刺激类型会调节内隐记忆提取干扰效应的大小,证实内隐记忆提取干扰敏于注意资源的变化。

地空通信传输中空间调制的适应性分析 下载:83 浏览:438

李志明1,2 石荣2 肖悦1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空间调制是一种新型多天线传输技术,在隐蔽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空间调制主要集中在地面通信场景下,而极少涉及地空场景应用研究的现状,在对空间调制通信模型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空间调制系统地空通信信道模型,并分别研究了此信道模型中空对地通信传输场景和地对空通信传输场景的信道相关性,以及应用空间调制的适应性。并对上述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及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从而为空间调制在地空通信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型发电机定子测试温度异常的判定 下载:73 浏览:493

吴洪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汽轮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对定子进行温度监测,及时发现温度异常,采取对应措施,是保障发电机正常运行重要的条件。本文对测量温度异常的多种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定子测量温度异常提供解决方法。

基于信号相关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抗噪声源干扰方法分析 下载:26 浏览:200

路瑜亮 周云 杨万君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被动雷达导引头主波束内同时存在目标雷达和噪声干扰源的情况下,利用传统的单脉冲比进行测角会带来很大的误差。针对噪声源为噪声调频干扰以及高斯噪声的情况,利用雷达信号本身的自相关性强、噪声信号本身的自相关性差以及雷达信号和噪声信号之间互相关性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信号相关的抑制噪声源干扰的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膜受体介导双酚A低剂量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 下载:58 浏览:405

朱本占1,2 沈忱1,2 盛治国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双酚A(BisphenolA,BPA)为苯酚系衍生物,作为生产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的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产品制造中,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工业品之一。BPA的大量应用使普通人群暴露BPA的几率显著增加。BPA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为一典型雌激素样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对机体产生多种毒性效应。高剂量BPA主要通过拮抗雌激素受体而发挥其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相关低剂量BPA由于不能与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主要通过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以非基因组方式诱导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但是,具体何种膜受体介导BPA的低剂量效应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基于此,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我们发现,膜G蛋白偶联受体30和整合素αvβ3及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分别介导了环境相关低剂量BPA对雄性生殖细胞的增殖诱导和甲状腺素基因转录的干扰。对环境相关低剂量BPA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更客观真实评价和预测环境暴露BPA对人体健康的可能潜在影响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同时,也将为评价其他类似结构雌激素样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健康效应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本文将结合我们近年来的研究工作,综述目前环境低剂量BPA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研究的一些思考。 

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14

杨鹏 《诊断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女性尖锐湿疣患者行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的疗效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尖锐湿疣女性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行微波治疗,观察组行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hs-CRP、IL-1等炎症性因子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性欲望、性兴奋、性高潮、阴道润滑度、性交痛、性生活满意度等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行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可有效降低炎症性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性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上升段码间多址干扰影响分析 下载:39 浏览:255

龙斌1 杨俊武2 陈绍军1 丁宏义1 《无线电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在一箭多星发射的上升段测控中,通常情况下扩频信号的码间多址干扰对测控影响为主要因素。通过对双星、三星及六星上升段测控的实例分析,分析了卫星天线角对码间多址干扰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降低上升段码间多址干扰的应对措施。面对未来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开展码间多址干扰分析,对地面高质量测控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卫星导航干扰监测与定位系统设计及实现 下载:46 浏览:271

李洪力 刘安斐 窦晓晶 刘京 《无线电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导航战的推进,卫星导航系统面临严峻的电磁干扰问题。地面站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整个系统导航业务的运行管理,其是否受到电磁干扰是制约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在综合考虑满足卫星导航RDSS业务和RNSS业务干扰监测与定位需求基础上,对地面站干扰监测与定位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和RDSS入站干扰监测与定位分系统、RNSS地面站场区干扰监测与定位分系统设计,实现了RDSS业务入站信号和地面站场区附近复杂电磁环境的干扰监测与定位,解决了系统无干扰监测与定位手段的问题,为干扰源排查与消除提供了有效支撑,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确保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双基地噪声雷达中直达波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下载:41 浏览:274

鲁振兴 尹伟 洪永彬 《无线电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双基地噪声雷达直达波和近距离强杂波严重影响远距离微弱目标检测的问题,对直达波和杂波干扰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LMS自适应时域干扰抑制算法在双基地噪声雷达中的直达波干扰抑制性能。针对雷达参考信号时域强相关情况下算法收敛速度过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格型预测的联合过程估计对消算法,通过对参考信号进行去相关处理,降低LMS类型算法输入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散布,提高了收敛速度。通过仿真对干扰抑制算法进行了收敛过程分析和性能验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