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以徽州民歌为样本的音乐类非遗保护的思考 下载:25 浏览:306

王劲松1 戎龚停2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从历史、现状、理论研究以及保护途径几方面入手,全方位探讨徽州民歌在全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在不失传统与特色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进行保护、传承与传播。以期在"音乐类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实践工作中,做一有益、积极的探索。

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影响因素及其传承策略研究 下载:78 浏览:362

袁海明 《中国设计》 2018年8期

摘要:
徽州古居民家具雕刻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在文化积淀和内涵方面彰显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在家居文化价值理念上的统一与创新性。通过对徽州典型古民居建筑与雕刻装饰家具的例举与分析,结合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对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设计与创新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在"徽学"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艺术设计的传承策略,为中国现代家居装饰体系构建提出建议。本研究旨在为该领域的艺术设计与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种高效节能导热油集中供热系统 下载:81 浏览:498

汪双敏1 王烈高1 朱珊珊1 胡斌斌2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前,国内的聚酯树脂企业普遍采用导热油炉进行供热。由于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企业的供热方式也不尽相同,常用的供热方式为集中式和分散式导热油炉供热,两者的节能减排效果存在较大差别。以某导热油集中供热系统为例,研究了其节能降耗措施,分析了节能减排效果及收益情况,最后提出了优化系统的相关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祠堂适宜更新策略——以安徽省祁门县马山村祠堂为例 下载:52 浏览:353

刘仁义 吴洪 钟杰 《中国城镇》 2020年12期

摘要:
徽州祠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徽州地域文化共同影响下的民居建筑典型,是徽州社会文化、民俗风习的物质载体。现多处于闲置状态的徽州祠堂,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满足现代人生产、生活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马山村三座祠堂为例,在归纳总结祠堂功能演变历程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生活、产业、生态四方面,探讨以"进"为单元的功能重组、以"堂"为核心的空间重构、以"坦"为纽带的环境整治更新策略,以期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传统建筑可持续更新提供借鉴。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的线性文化遗产现状特征及其保护路径——以徽州古道为例 下载:32 浏览:327

储金龙1 李瑶2 李久林3 《中国城镇》 2019年12期

摘要:
徽州古道蕴含历史与文化底蕴,对徽州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结构,通过GIS平台选取遗产斑块密度、β系数、空间整合度指标,以徽州古道为例,采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等方法,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评价,量化分析并总结出徽州古道现状特征,研究空间信息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徽州古道与沿线村落密切相关;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从整体出发。并从斑块更新与活化、廊道连接与优化、基质保护与提升三个方面探讨了徽州古道线性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途径。

回归乡村营建的自在:徽州传统民居自主营建过程及特征研究 下载:99 浏览:521

许从宝1 刘征宇2 韩雪1 陈曦1 《中国建筑》 2019年1期

摘要:
与通行的建筑师主导建造模式有根本不同,我国传统民居多呈现出自主营建的特征,村民的广泛参与和自主决策,使民居建筑具备了随今后生活成长的属性。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挖掘徽州民居自主营建过程的相关事件和现象,比较与建筑师主导建造模式的不同之处,总结自主营建三大特征:村民需求的"有效"表达、营建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对个人情感的照顾。以村民为核心,多方共同参与的自主营建具有彻底的自然性、地域性和人情化,对反思建筑师主导建造模式的弊端,延续传统村落和民居的自然发展脉络有重要意义。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探索 下载:208 浏览:2104

胡彩珠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12期

摘要:
在教育领域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幼儿所能接受的教育应该是直观的、简单的,而不是抽象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回归生活、运用生活情境让幼儿直观感受美术的魅力,那么不仅能让幼儿学得快、学得好,还能有效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徽州历史人物研究对黄山市经济和社会意义 下载:116 浏览:1308

​潘琼琼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徽州历史人物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本文从资政、经济、发展文教、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对徽州历史人物的意义进行全面梳理,力求能对黄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