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穴位埋线、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下载:61 浏览:394

朱璇 黄任秀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和悬吊训练。2组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次,治疗4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平衡能力、精细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伯格氏(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和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 下载:31 浏览:325

许胜 钱月芳 吕晓 丹时宽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如Bobath法、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姿势异常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月后,观察并比较步长、步速、步宽及智能发育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步长、步速及步宽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各项评分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MDI、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提高患儿智能发育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玉屏风散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激素应用时间及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 下载:25 浏览:267

马晓慧1 罗晓明2 陈小红1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激素应用时间及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HSP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和记录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激素应用减少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皮疹缓解时间及激素应用减少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gA、IgE、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IgA、Ig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前后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9.9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玉屏风散辅助治疗HSP患儿,不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免疫功能,而且还可减少激素应用时间和提高疗效,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与hs-CRP水平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下载:87 浏览:312

邢国庆 《诊断医学》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1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9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WBC、hs-CRP水平较对照组高,CD4+/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细菌感染患儿WBC、hs-CRP水平较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高,CD4+/CD8+水平较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低(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WBC水平较病毒感染患儿高,CD4+/CD8+水平较病毒感染患儿低(P<0.05)。结论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与hs-CRP水平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存在一定联系,且三者水平检测能有效鉴别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为临床鉴别感染病原体类型、选取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循证数据指导。

咯血患儿25例临床诊治分析 下载:24 浏览:253

赵梦姣 马静 刘霞 闫秀丽 牛铁环 李常晓 刘帅帅 李倩 孟晨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咯血的诊断思路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住院治疗的25例咯血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对其发病特点、病因、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儿中男16例,女9例。年龄7个月至16岁,其中<3岁2例,3~10岁15例,>10~18岁8例。少量咯血17例,中量7例,大量1例。病因为支气管肺血管发育异常者16例,呼吸道感染6例,支气管扩张3例,支气管异物2例,肺外伤1例。21例(84.0%)应用抗菌药物,21例(84.0%)应用止血药物,其中8例应用垂体后叶素。8例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2例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1例行肺叶切除手术。25例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随访无反复咯血。结论儿童咯血病因复杂,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DSA检查,支气管肺血管发育异常诊断率可明显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效果较好。

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下载:66 浏览:270

卢亚亚 《诊断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FD患儿1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消化道激素水平,治疗后胃排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胀闷、食欲不振、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MTL、GAS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标准试餐后30min、60min、90min胃排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FD,用药方式安全,治疗效果优良,可有效改善患者消化道激素水平,促进胃排空,减轻患儿临床症状。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66 浏览:330

宣恩锦 《诊断医学》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在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治疗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儿106例,按照入院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选用牙周清洗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牙龈肿胀及疼痛情况,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肿胀及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新液能够有效帮助口腔正畸患儿改善慢性牙龈情况,快速缓解患儿的疼痛,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同剂量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案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观察 下载:77 浏览:349

张艳红 《诊断医学》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的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剂量为1g/kg,对照组剂量2g/kg,通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发热、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改善时间比较(P>0.05),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22.86%,与观察组的20.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疗效确切,1g/kg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达到2g/kg剂量的临床效果,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类似,临床可选择1g/kg作为丙种免疫球蛋白首选剂量。

混合维生素制剂治疗淋巴瘤患儿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 下载:63 浏览:496

宋伟娜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观察混合维生素制剂对淋巴瘤患儿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HDMTX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淋巴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使用混合维生素制剂,对照组使用口腔溃疡散。比较两组患儿的起效时间、患儿的依从性、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有效率、起效时间、患儿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混合维生素制剂治疗HDMTX化疗后口腔溃疡起效快,有效率高,提高患儿依从性。

改良灌肠法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分析 下载:49 浏览:494

彭先美 韦连平 苏娇娇 黄辉艳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法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行术前肠道清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胃管代替肛管+输液器组合进行输液式结肠回流灌洗;观察组采用带有温度显示卡的加盖的灌肠桶+经裁剪的等渗冲洗液中配置的三叉接管(三叉接管进水和排出两侧管道均有开关阀)+硅胶肛管+负压引流瓶组合的密闭式灌肠装置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儿灌肠过程中的堵管例数、每次灌肠时间、术中肠道效果评价、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灌肠过程中的堵管例数、每次灌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中肠道效果评价、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清洁能有效地清洁肠道,减少大便的堵管,提高肠道清洁效果,缩短灌肠时间,提高家属满意率。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466

郝英 母海波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10月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8年2月至5月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患儿5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主诉疼痛时,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创建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 h、72 h疼痛评分、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24 h、7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先心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46例先天性肺囊性病患儿手术治疗的护理 下载:58 浏览:493

李艳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总结46例先天性肺囊性病患儿在胸腔镜下行肺切除术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各项准备,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做好管道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

4例贝赫切特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下载:56 浏览:502

蔡萍 韩金宏 张思远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通过对4例贝赫切特综合征患儿出现的相应症状和心理问题,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预防和减少该病复发,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提出护理要点为做好口腔、眼、会阴、皮肤的护理,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指导,鼓励家长参与到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疾病的信心。

6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护理 下载:56 浏览:495

王玮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通过对6例患儿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并采取相应围手术期及与之相适宜的健康指导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基础护理,伤口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观察护理等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31例极低出生体重合并肺出血患儿的护理 下载:53 浏览:502

张学颖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总结31例极低出生体重合并肺出血患儿的护理,做好呼吸道的管理,体温管理及营养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等。经治疗与护理,31例极低出生体重合并肺出血患儿的存活率达87.1%。

多媒体协作式术前访视法在手术患儿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486

郎荣蓉 张艳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探讨多媒体协作式术前访视法对儿科手术患儿及家长在术前准备、配合手术麻醉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2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传统访视组70例和视频访视组72例,视频访视组于术前采用多媒体协作式访视法,即利用专科疾病答疑与多媒体视频介绍相结合的方法对患儿和家长进行访视,传统访视组则采用常规访视方法,即发放宣教卡片和口述讲解注意事项。于手术当日两组受访者均使用自行设计的《术前访视效果调查表》评价访视效果。结果:两种不同访视方式对于患儿术前准备达标率,家长对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家长对手术麻醉的配合程度,患儿家长满意度及访视时间存在不同,视频访视组访视效果优于传统访视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协作式术前访视法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对术前准备工作的依从性,使家长更好的与手术、麻醉医生协作,对手术室环境、配合麻醉手术流程更加清晰;同时减少护士工作量,缩短访视时间,提升了患儿、家长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46例肿瘤患儿经新体表定位标志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体会 下载:56 浏览:514

苏玲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对46例肿瘤患儿应用新体表定位标志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次置管成功率为91.3%,2次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穿刺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8.69%,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应用新体表定位标志能够准确选择穿刺点,提高置管成功率,有效避免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家属支持早期康复训练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疗效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346

刘湘峰 刘荣英 贾容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家属支持早期康复训练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计划,观察组采用家属支持的早期康复训练模式,比较两组丹佛发育量表(DDST)、粗大运动功能(GMFM)、PDMS-2运动发育商。结果:经康复训练后,观察组DDST测定结果正常率为78.3%,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三次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运动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发育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家属支持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运动发育商,减少了家属与社会的负荷,值得推广应用。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改善效果 下载:70 浏览:413

蔡颖莉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HIE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40),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及各项发育商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12个月的PDI、MDI值均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的PDI、MD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患儿适应能力、精细运动能力、大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社交能力DQ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HIE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改善患儿预后。

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肺炎对患儿不良症状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66

翁梅人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讨论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肺炎对患儿不良症状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新生儿肺炎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1个月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后6个月智能发育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及流涕症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MDI指数明显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并可以显著提高患儿智能发育,在新生儿肺炎中应用与推广价值均较高。
[1/1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