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缺铁性贫血相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下载:84 浏览:494

​郭冬冬1 赵振宇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相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8例IDA相关性CVST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18例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为(81.6±16.0) g/L,范围为53~112 g/L;轻度贫血5例,中度贫血11例,重度贫血2例;血小板计数为(371.9±202.5)×109/L,范围为(64~825)×109/L。(2)18例患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其中5例为孤立性头痛。14例患者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其中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1例,意识障碍5例,癫痫2例。(3)颅脑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特征为:静脉性梗死14例,其中10例合并出血转化;2个或2个以上部位静脉窦受累16例,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横窦(16例)、乙状窦(13例)及上矢状窦(9例)。(4)18例患者均行抗凝治疗,急性期死亡1例,随访3~6个月预后良好17例。结论 IDA相关性CVST多见于中重度贫血的中青年女性,头痛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见,易出现多个静脉窦受累伴静脉性梗死及出血转化,抗凝治疗后预后良好。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76

蒿叶霞1 郑璇2 胡元萍2 张李涛1 颜新生1 曹树正1 王章1 张真路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评价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90例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基因检测组),另190例不作相关检测(对照组),记录患者服用华法林稳定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190例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中CYP2C9*1/*1型170例(89.5%),*1/*3型19例(10.0%),*3/*3型1例(0.5%);VKORC1 AA型155例(81.6%),AG型35例(18.4%),未检出GG型。基因检测组INR达标时间[(4.0±1.7)d]低于对照组[(4.6±2.1)d](P<0.01),2个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于抗凝治疗初期临床策略的制定起重要作用,可缩短患者INR达标时间,有助于减少患者出血及栓塞风险。

影响非心脑专科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33 浏览:451

曹勇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综合性医院非心脑血管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院内启动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非心血管内科及神经科,出院诊断包括"心房颤动"且符合抗凝治疗指征的患者,根据住院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及出院前抗凝治疗方案。结果共查找到符合抗凝治疗指征患者212例,院内启动抗凝治疗63例,未启动抗凝治疗149例,抗凝治疗组患者在糖尿病患病率、初发或阵发性心房颤动比例、其他住院原因比例、抗凝会诊率、住院天数均大于非抗凝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OR:1. 81,P <0. 05)及院内抗凝会诊(OR:5. 14,P <0. 05)与院内启动抗凝治疗独立相关。结论影响院内非心脑血管专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启动院内抗凝治疗的因素是专科医师抗凝会诊及是否糖尿病,临床医师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理念有待加强。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分析 下载:57 浏览:477

夏丽萍1 陈建明1 潘琳1 丁海燕1 田亚萍1 张书宁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调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现状,评价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729例,分别予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系统进行血栓危险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据《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评价规范化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组241例和非抗凝治疗组488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特征,比较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临床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差异性。结果住院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中高危者708例(占97. 12%),均有抗凝指征,实际抗凝治疗共241例(33. 06%)(华法令229例,新型口服抗凝药如拜瑞妥12例)。其中评分高危者646例,抗凝235例(36. 38%),评分中危者62例,抗凝6例(9. 68%),抗凝组华法令达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来评估,TTR>60%156例(64. 73%),既往有脑卒中史抗凝率(18. 26%)高于非抗凝治疗(9. 43%)。在年龄、检测INR不方便、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患者独居比例上抗凝治疗组均低于非抗凝治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组发生率(7. 05%)比非抗凝治疗组(11. 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抗凝治疗组TTR <60%占76. 47%,两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低,尤其在CHA2DS2-VASc评分中高危者仍以抗血小板为主,不符合抗栓治疗指南,高龄、出血高风险、独居者均限制了抗凝治疗,但抗凝能预防脑卒中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TTR <60%抗凝疗效不足,新型口服抗凝药尚未推广使用。

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抗凝治疗 下载:179 浏览:1890

胡剑锋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抗凝治疗。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分析84例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段的差异性,分组实验,平均分为两组,每组病人为42人,实验时间时间为最早从2020.2开始,最晚到2022.6月结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为对比组,采用利伐沙班的为试验组。实验结果分析主要根据病人对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和利伐沙班的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针对不同的治疗手段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差异较大(P<0.05),试验组优。结论在膝关节/髋替换手术中,甘油三酯可能会增加,利伐沙班较达肝素钠对凝血指标的作用在24小时内更为明显。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