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半绝缘半导体电阻率无接触测试设备的研究 下载:55 浏览:398

王昕 李俊生 田蕾 叶灿明 《中国仪器》 2018年9期

摘要:
半绝缘半导体包含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它们在微波、光电子、新能源及微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阻率一般在10~5Ω·cm1012Ω·cm之间。要研究此类新材料的电阻率分布状况已无法用现有的探针法、霍尔法、I-V法实现。因此,参照德国din标准及我国电子行业标准,用TDCM法研发了"半绝缘半导体电阻率分布测绘仪",设计并研制了电容性探头、高精度三维测试台,开发了以拟合曲线为基础的数据处理及绘图软件,实现了对直径6英寸以下SiC、GaAs、CdZnTe等晶片的无接触电阻率扫描测绘,给出了彩色分布图。

高度近视人群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9 浏览:383

徐婷 王静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眼在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从而分析能否通过外部测量方式来决定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型号。方法收集2017年7~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分别测量受试眼的角膜水平直径(WTW)、前房深度(ACD)、前房角水平直径(ATA)以及睫状沟水平直径(STS)。根据ACD将所有受检眼球分成浅前房(2.8 mm≤ACD<3.2 mm)、中前房(3.2 mm≤ACD≤3.4 mm)、深前房(ACD>3.4 mm)3个组进行分析,对3组内WTW、ATA、STS之间分别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浅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中前房组,WTW与ATA的相关性分析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WTW与STS及WTW与AT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深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结论用外部测量数据预测眼球内部解剖数据从而选择晶状体型号并不准确,将会增加因晶状体型号不适而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

高度近视人群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6 浏览:398

徐婷 王静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眼在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从而分析能否通过外部测量方式来决定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型号。方法收集2017年7~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分别测量受试眼的角膜水平直径(WTW)、前房深度(ACD)、前房角水平直径(ATA)以及睫状沟水平直径(STS)。根据ACD将所有受检眼球分成浅前房(2.8 mm≤ACD<3.2 mm)、中前房(3.2 mm≤ACD≤3.4 mm)、深前房(ACD>3.4 mm)3个组进行分析,对3组内WTW、ATA、STS之间分别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浅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中前房组,WTW与ATA的相关性分析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WTW与STS及WTW与AT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深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结论用外部测量数据预测眼球内部解剖数据从而选择晶状体型号并不准确,将会增加因晶状体型号不适而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

3L留置针贴膜解决玻璃体切除术中雾气问题观察 下载:61 浏览:369

刘清洋 马萍萍 梁丽银 陈敏瑜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应用3L留置针贴膜解决玻璃体切除术中雾气问题。方法选取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应用常规眼部贴膜前,在鼻侧稍偏鼻下方应用剪开一半的3L留置针贴膜贴敷固定皮肤与孔巾,再按照常规方法贴眼部手术贴膜。术中观察非接触广角镜是否随患者呼吸而出现雾气现象。结果观察组30位患者手术过程中无1例出现非接触广角镜雾气现象,术毕鼻侧手术巾干燥,未被灌注液沾湿。对照组术中有10例出现术中非接触广角镜雾气现象,影响手术观察,检查贴膜见鼻侧松脱,出现帐篷样改变,并且出现鼻侧手术孔巾被灌注液沾湿。两组对比,雾气出现的几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用柔软度更高的3L留置针贴膜,可以有效解决玻璃体切除术中雾气问题,增加手术效率,减少感染风险。

接触式A型超声与IOL Master检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精准度分析 下载:59 浏览:355

水淼 赵军民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接触式A型超声与IOL Master检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精准度。方法本组共计45例(45只眼),其中24只眼植入RA人工晶状体(英国瑞纳公司生产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型超声A常数为118. 0,IOL Master A常数为118. 5),21只眼植入ZMB00人工晶状体(强生全视公司生产的非球面衍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型超声A常数为118. 8,IOL Master A常数为119. 8)。分别使用A型超声及IOL Master测量。其中A型超声测量组使用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而生物测量组使用IOL Master 500利用光学干涉仪原理一次完成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测量。两组均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术后使用TOPCON视觉分析系统检测术后屈光状态,利用等效球镜法计算出术后屈光状态,并与超声测量组及生物测量组的目标屈光度进行对比,使用SPSS 12. 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差异。结果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17. 5~23. 5 D,平均为(20. 92±1. 53) D。45只眼平均的术后屈光状态为(-0. 44±0. 87) D,A型超声测量组的目标屈光度为(-0. 41±0. 10) D,生物测量组目标屈光度为(-0. 22±0. 38) D。经t检验,45只眼术后屈光状态与两组目标屈光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IOL Master虽然具有不接触角膜的优点,理论上测量更加准确,但是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组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A型超声测量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效果评价 下载:47 浏览:396

汪静 杨昊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超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经我院检查确诊为超高度近视患者84例为临床研究病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框架镜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屈光度、视力恢复情况、眼轴长度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d、1周、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均优于治疗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视力改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预后。

有限元方法在异形截面螺栓连接节点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472

易祺1 肖珍2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1期

摘要:
国外项目钢结构中的现场连接节点几乎都是采用螺栓连接。但异形截面螺栓连接节点设计中,往往会因截面异形,节点受力异常复杂,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设计,故采用考虑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对国外某项目中的关键节点进行了受力分析,总结了有限元方法在异形截面螺栓连接节点模拟分析中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带补强圈大开孔的压力容器应力分析研究 下载:43 浏览:198

程绍杰 田健 王向宁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压力容器由于工艺和结构上的要求,常常需要设置各种大开孔结构,超出了等面积法的适用范围。采用GB 150—2011《压力容器》标准中的方法进行分析时,无法对带补强圈大开孔的压力容器进行补强计算。分别采用标准接触算法和绑定接触算法,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带补强圈大开孔接管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压力容器中带补强圈大开孔接管应力最大值一般分布在接管与筒体连接处,在计算过程中需考虑补强圈与筒体的接触作用,标准接触算法和绑定接触算法得到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

O形密封圈的结构改进及有限元分析 下载:48 浏览:381

周立臣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建立了O形密封圈及其改进结构后的四种密封圈的有限元模型,通过ABAQUS软件分析了四种密封圈的Von Mises应力和接触应力,研究了工作压力、预压缩量、摩擦系数和密封圈直径对四种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密封圈截面形状的变化对其Von Mises应力和接触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影响较大;预压缩量和摩擦系数对密封圈Von Mises应力和接触应力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变化;密封圈的接触应力与工作压力近似呈线性关系变化;密封圈的直径对其密封性能影响较小,但对使用寿命影响较大。

基于真实齿面的直齿锥齿轮加载接触分析研究 下载:65 浏览:414

吕胜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某发动机直齿锥齿轮真实齿面测量数据,反求直齿锥齿轮加工参数,重构直齿锥齿轮真实齿面的数学模型及几何模型,进一步采用ANSYS软件对直齿锥齿轮进行加载接触仿真分析,得到基于真实齿面的直齿锥齿轮接触印痕,仿真结果与着色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此分析方法可为后续该直齿锥齿轮是否能满足装机要求判定提供指导

非接触叶尖振动参数辨识方法验证试验 下载:54 浏览:394

许艳芝 冯少鹏 郭政波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检验非接触叶尖振动参数辨识方法在工程上的应用效果,在某航空风扇转子试验器上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首先利用外物撞击试验方法得出不同转速下叶片一阶弯曲振动频率,在3 000 r/min、3 500 r/min、4 020 r/min、4 450 r/min四个稳态转速下测量了风扇叶片叶尖振动数据,利用同步振动和异步振动参数辨识方法对叶尖振动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不同叶片编号、转速下叶尖振动数据的规律。分析发现:该方法在大部分情况下辨识的振动参数是错误的,进一步分析得出辨识方法出错的主要原因。这些分析结论为非接触叶尖振动参数辨识方法的工程化提供了指导。

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运输支架强度有限元分析 下载:81 浏览:483

洪超 廖晖 刘晓梅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9期

摘要:
为可靠计算某4 MW级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运输支架强度,对该运输支架结构及工作与受载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运输支架实际工作状态仿真的强度计算方法。以ANSYS Workbench为平台,通过设置摩擦接触和构造绑扎模型模拟运输支架作业时在车上的放置和绑定情形,考虑机组运输中的道路坡度、车辆转弯和加减速的影响施加极限载荷,对运输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优化实现了所需计算收敛性。结果显示,运输支架最大等效应力为193.48 MPa,最大变形为1.191 2 mm,强度满足要求。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该结果更符合实际。本次计算结果为该运输支架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所用方法可为类似强度计算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

基于ABAQUS的煤矿钻机铰接结构力学分析 下载:55 浏览:422

高鑫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铰接销轴结构是煤矿钻机支撑稳固部件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该结构的有效承载性能直接影响煤矿钻机的工作稳定性以及钻探质量。针对钻机支撑稳固中铰接结构的使用情况,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完成对坑道钻机铰接结构有限元简化模型的建立,依据实际工况确定了铰接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的接触面和载荷等参数,通过ABAQUS中的静力学模块对此结构模型的受力进行了分析求解,最终得出铰接结构工作中的应力分布和受力大小,为煤矿钻机中的铰接结构优化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非接触式异步振动参数辨识仿真研究 下载:53 浏览:428

刘涛 薛文鹏 孙科 丁旭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简要介绍了叶尖定时测振原理,基于单自由度振动原理,利用三角函数和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异步振动重构方法。为提取重构方法中关键参数-相位差,通过分析传统FFT算法和全相位FFT算法的优缺点,建立了融合传统FFT算法与全相位FFT算法的相位差提取方法。数值仿真表明:异步共振频率计算值与真实值的差值为0.06 Hz,误差为0.017%;幅值计算值与真实值的差值为0.1 um,误差为0.05%。建立的异步振动重构方法合理可行,能够满足工程试验的需求。

基于区间接触磨削法的曲线回转体数控磨削 下载:82 浏览:471

夏冬梅 《中国设备》 2018年9期

摘要:
既有曲线磨削方法砂轮磨削点和砂轮对称中心面距离较远,容易导致砂轮变形,区间接触磨削方法克服了这个缺点,不管是砂轮法向跟踪磨削,还是快速点磨削,都会因为磨削点长期不发生变化,造成砂轮磨损严重。曲线磨削法可以控制砂轮和工件的接触点处于一定范围内,并使砂轮和工件之间可以均匀接触。该方法的应用,可以防止区间等角接触磨削法造成轮廓误差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平行轴传动齿面接触调整及创新设计研究 下载:49 浏览:453

柴希 《冶金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对平行轴传动装配过程中常见的齿面接触不符合要求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从精益生产的角度提出了创新设计方案。

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定罪研究 下载:54 浏览:370

江溯 《法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由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存在"口袋罪"的嫌疑,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下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的定罪变得尤为复杂。借助基于2010—2019年中级以上法院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决建构的定罪模型,可更具有操作性地预测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的定罪。经"危害公共安全"回归模型的预测可知,行为客观上危害了公共安全,不涉嫌适用"口袋罪";经定罪模型预测,若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或过失,行为可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据此,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的定罪取决于如何界定罪过形式。隐瞒接触史、症状或拒不执行防控措施的故意不等于危害公共安全之故意,应根据客观方面类型化罪过形式。由于行为客观上危害了公共安全,应先判断有无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或过失,进而考虑能否认定(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无危害公共安全的罪过,再考虑评价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由于交叉竞合的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法定刑大体一致,使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适用的可能性更大。

曲面接触设计——全钒液流电池性能优化研究 下载:77 浏览:507

周正 刘佳燚 陈光颖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3期

摘要:
全钒液流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集流板、电极、电解液以及离子交换膜4部分。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会产生各种极化损失,包括欧姆极化、电化学反应活化极化以及浓差极化。其中欧姆极化分为2部分,一部分由本体电阻产生,另外一部分由不同导体之间接触界面电阻产生。本文通过文章分析了一种曲面集流板设计,改变集流板与电极的接触面形式,达到减小界面接触电阻、降低电池整体极化电压的目的。另外,文章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集流板与电极接触形式的改变引起电极内部反应分布的改变,从而影响反应活化极化的分布状况。

锂浆料电池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下载:86 浏览:502

刘丹丹1,2 陈永翀1,2 何菡1,3 何颖源1 刘昊1 张彬1,3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锂浆料电池是一种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性和易回收的容量型电化学储能技术。与传统锂电池的固定粘接电极不同,锂浆料电池的储锂活性颗粒分布在浆料态的三维导电网络中,具有厚电极和可维护再生的特征。目前制约锂浆料电池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解析不同浆料电极厚度和配比下电子-离子的混合导电机制,获得低内阻、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电极浆料;解析活性材料表面及浆料-集流体界面的电化学反应机制与微观结构演化规律,降低界面内阻,稳定界面特性,减少极化和容量损失;解析电池性能衰减及失效机制,优化电池在线维护与回收再生方法等。本文将从锂浆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点、浆料电极的关键材料与混合导电机制、浆料-集流体界面与厚电极设计以及电极浆料的维护再生等方面对锂浆料电池基础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表面阻抗边界;欧姆损耗;粒子模拟;太赫兹器件;表面波振荡器;返波管 下载:59 浏览:351

蓝康 杜倩康 丽莎 姜露静 林振宇 张延惠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量子点接触探测器(QPC)理论上研究了双量子点(DQD)系统在耗散环境和纯退相环境影响下的电子转移特性.结果表明,耗散环境中探测器导致的退相干会增大平均电流和Fano factor随时间演化的值,并观察到量子芝诺效应的存在.在对称的DQD情况下,弛豫减小了平均电流随时间演化的震荡振幅.在非对称的DQD情况下,弛豫降低了Fano factor随时间演化的峰值.纯退相环境中测量会阻碍共隧穿过程中不同电流通道之间的转换,导致Fano factor的极高值.在对称的DQD情况下,增大纯退相速率会提高Fano factor.在非对称的DQD情况下,动力学随时间的演化对纯退相环境不敏感.另外,还发现探测器内n个电子的转移几率只受QPC与DQD耦合的影响.我们的结论可以为实验工作者研究电子输运特性提供理论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