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文化消费现象及其评价体系变化研究 下载:54 浏览:344

杨林 《中国经济》 2018年12期

摘要:
文化消费不是静态现象,而是动态的生成过程,它是文化资本主导下的符号消费过程,与文化符号的编码与解码以及信息传递平台有本质关联。本文在对文化消费的主体、行为和对象的现象学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消费评价体系概念原型的变化,即主体评价体系从"精英—大众模式"到"文化杂食者—文化单食者模式"的转变;行为评价体系从"产品依赖型刺激反应模式"到"信息依赖型刺激反应模式"的转变;对象评价体系从"产品认知模式"到"符号解码模式"的转变。

国内“文化资本”教育学研究述评 下载:59 浏览:438

王思宁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通过对2005年以来核心期刊与布迪厄文化资本相关文章的分析发现:国内教育学界关于文化资本的相关研究高度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文化资本缺乏及其引发的城乡文化资本差异,并主要采用量化方法分析家庭文化资本与教育机会获得等教育要素的关系。未来的研究方向有转变文化资本目标对象、引入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挖掘个体文化资本的创设、文化资本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当下中国社会的文化资本理论应用研究等。

寒门如何出“贵子”——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阶层突破 下载:85 浏览:513

余秀兰 韩燕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6期

摘要:
寒门要想获得升迁性社会流动,最重要的突破口是让孩子接受教育,而文化资本是影响教育获得的最可能的能动因素。在我国,虽然优势阶层具有文化资本优势,存在文化再生产现象,但优势文化资本并无明显的阶层区隔性与排他性,寒门学子可通过重要他人或其他途径弥补家庭文化资本之不足。更关键的是,寒门情境还激发了具有寒门特征的文化资本,极大地促进了寒门学子的学业成功。要想寒门出"贵子",贫寒家庭既要积极弥补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又要努力激发贫寒家庭自身的文化资本,同时国家及社会也要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新时代大学生兼职的社会学探究 下载:245 浏览:2788

龚晓宇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大学生兼职行为普遍存在于高等院校之中,且兼职人数占据较高比例。大学生兼职利弊共存,通过兼职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为就业做准备。但同时,大学生兼职也会影响学业成绩,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降低学生的道德水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知识及技能过硬的人才,大学生兼职的职业选择不应跨越场域边界,而且这种工作过程应能使自身的文化资本再生产,并能发挥固有的惯习机制。本研究以社会学中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出发,根据利益和效率最大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大学生兼职的最优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