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1980-201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要素时空特征 下载:85 浏览:483

尼玛 旦增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文章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80-2013年10个气象站7个气候要素资料,采用ARCGIS样条函数插值对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分布均呈单峰型,1980-2013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0.44℃/10a,升幅最大的地区在拉萨站附近,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分别为0.45℃/10a、0.33℃/10a、0.36℃/10a和0.62℃/10a;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9mm/10a,升幅最大的地区在拉孜站附近,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升高幅度为4.9mm/10a、3.9 mm/10a、0.7 mm/10a和0.6 mm/10a。

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时空演变特征——以江苏通州为例 下载:76 浏览:478

陈昌玲1,2 张全景2 诸培新1 《中国土壤》 2018年2期

摘要:
以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数据为基础,借助GIS软件平台,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核密度估计法、城乡建设用地隐性转型指数评价等方法,从城乡建设用地的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变化两方面分析了2001~2014年江苏通州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通州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断增加,以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为主,城镇用地增加相对较少,采矿用地持续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增速提升较快,城镇用地增速超过农村居民点用地。(2)88.37%的城乡建设用地新增来源是耕地,但建设占用耕地逐渐减缓;93.32%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出缘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且多转移为耕地。(3)城乡建设用地各密度区呈分散零星集聚分布,聚集程度进一步加强;分布密度呈现"中密周疏"的空间特征且差异显著,分布的密集程度向东、南部扩展。(4)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呈递增态势,年均利用效率不断增长,但增速减缓;城乡建设用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功能均不断增强,经济功能增速明显加快,社会功能增速明显下降,环境功能增速持续上升,但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一直明显低于经济功能。

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50 浏览:238

蒋如东 洪国喜 史诗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81个采样点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阐述了达标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及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8 浏览:340

李菊荣1 王延华2,3 唐湘玲1 杨浩2,3 《土壤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以2000、2005、2010和2015年四期遥感影像解译为基础,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变化速率、转移方向及利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以未利用地、草地和耕地为主。耕地面积扩张较为明显,但增加速度在2010~2015年有所下降;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以减少为主,其中草地的减少速率不断提升,未利用地在2010~2015年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17%)为正值,有增加趋势;建设用地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先下降再上升;(2)耕地呈内外双向扩张,新增面积主要来自草地和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和草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以转出为主,草地的主要转出方向是耕地,未利用地向耕地和草地转移。随着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玛纳斯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逐渐增加,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稳步发展阶段;(3)在人口、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耕地和建设用地等生产、生活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未利用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减少,因此对流域内"三生用地"的保护应着重加强生态用地的恢复和管控,合理划定生态用地红线,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集约利用已开发的存量建设用地。

广元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时空特征分析 下载:60 浏览:415

张萍 周甜 权秋梅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对广元市污水处理厂在2013~2015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了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的特征。结果表明:(1) 2013~2015年各污水处理厂的pH值和TP浓度变化不大,均能达标,尾水大多呈弱碱性。2013年市区大一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整体优于其他污水处理厂,2014年最好的是青川县污水处理厂,2015年是剑阁县城污水处理厂。(2) 2013年的8项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2013~2015年的pH、COD、TSS、BOD、总磷5项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COD处理效率在2013~2015年分别为84. 56%、91. 33%、84. 38%;氨氮的处理效率在分别为82. 31%、80. 70%、77. 40%。(3)不同的工艺对处理效率有影响,改良型A2/O工艺对于COD处理效率比其他工艺更好,而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处理COD和氨氮相比于其他工艺更优。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强化居民安全用水意识,相关单位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

成都市1988~2018年间主城区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分析 下载:64 浏览:403

王鸿州 先敏蔡 田杰 刘志红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分析成都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发展影响下城市扩展过程中的特征,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基于谱间特征和归一化指数分析的城市提取方法,运用遥感解译手段,提取了成都市市中心城市范围,定量分析了1988~2018年这30年间的城市扩展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市中心城市范围在研究期间呈高速向外扩展的形式;且受地理条件影响,成都市城市扩张方向主要为地势平坦的西、南与北方向,而东方向较少;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受到相关政府决策影响较大,且存在城市用地与其他用地纵横交错,形态复杂的问题。对于了解城市的扩展形态、方向提供了方法和数据参考,可为优化城市发展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和雷电时空特征分析 下载:78 浏览:475

冯德花1 郑芬1 虎琳春2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利用文山州2008~2017年闪电定位数据和100个观测站点2012~2018年小时降雨量观测资料对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和雷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和雷电夏季(6月-8月)比较活跃,最强时段分别出现在5月和9月;短时强降水和雷电均在午后至夜间较为活跃,短时强降水高发时段较雷电推迟1~2小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短时强降水在中部以南地区较活跃,特别是西南部和东南部,年均出现10次以上;雷电强度和密度空间分布不一致,西部雷电高发但强度不大,东部为雷电低发区,但强度较大。

基于“散点透视”的高速铁路沿线动态景观设计研究 下载:81 浏览:484

戴一正1 戚广平2 姚涵1 《中国建筑》 2019年7期

摘要:
该文提出了具有中国自身文化属性的高铁沿线动态景观设计策略,根据高速运动下人的视觉特点,通过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散点透视"的空间组织方式,将高速铁路沿线的景观基底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以核心景物和非核心景物的原则进行视域特征的建构,以"山、水、村、绿、田"为线索进行场景单元的提取,以渐变渗透为手段进行时空特征的叙事,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长卷的空间和景物的组织特点,与高铁沿途景观相结合,为沿途的城市宣传提供新平台、新视角,为高铁乘客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

基于时空特征的无线网络流量预测方法 下载:57 浏览:447

袁浙科 《天线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无线网络流量分布具有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特征,针对传统预测方法对流量分布空间特征的利用不足问题,提出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的无线网络流量预测模型。首先通过3D-CNN挖掘流量数据的局部时空关联性,并利用空间注意力机制完善全局空间关联的提取;然后使用LSTM模型对抽象时空特征进行训练,并加入了注意力机制缓解循环神经网络的遗忘现象带来的信息损耗。运用此方法对"意大利电信大数据挑战赛"的公开数据集进行训练,其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至5.17和3.32,明显优于其他对比预测模型。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保定旱涝演变特征分析 下载:86 浏览:509

​魏丽欣 陈永红 高万泉 张良玉 刘浩 《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海拉尔河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下载:47 浏览:280

刘子暄1 王莹莹1 赵昶1 常畅然1 窦华山2 陈星瑶2 陶玉龙2 马成学1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为探究北方寒区富营养化偏碱性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9月)在海拉尔河水域上、中、下游及两条主要支流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拉尔河流域共鉴定出6门80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生物量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D、MP、X2为重要功能群,重要功能群时空组成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从上游至下游,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增加,季节变化则呈现C+X2+D(春季)→X2+MP+D+C(夏季)→D+C+MP(秋季)的特征;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显示,影响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pH、总磷(TP)、总氮(TN)和水温(WT),均与重要功能群C、D、MP、X2呈正相关关系;功能群X2与pH、TP、TN和W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功能群D与WT相关性更大,功能群MP与TP相关性更大,功能群C与TN相关性更大。研究表明,不同纬度、营养水平和酸碱度河流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差异较小,海拉尔河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生物量组成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差异相对显著,下游污染增加后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升高。

成渝双城经济圈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特征 下载:142 浏览:1464

黄小波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2期

摘要:
基于四川省和重庆市第五次、六次、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县域为地理单元,通过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成渝经济圈2000-2020年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圈内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从布局来看,成都和重庆主城两个核心城市老龄化水平相对较低,老龄化速度也相对较慢;2)从空间分布趋势来看,经济圈主要是以高-高和低-低聚集为主,其中低-低聚集类型集中在成都和重庆主城区域;3)整个成渝经济圈来看,从老龄化水平呈“双核心”向外层逐渐递减的结构特征,逐渐转变为低老龄化水平的“双核心”被高老龄化水平包围的结构特征。

我国海洋文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基于地名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 下载:64 浏览:480

陈晔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我国海洋文化绚丽多彩,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区域特征。以往研究,尚未找到能对海洋文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准确刻画的方法。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该区域的文化。从地名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对我国海洋文化的时空特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借助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总体而言大陆文化为主,海洋文化处于边缘。我国海洋文化延续性较强,近代以来,随着人们海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海洋文化得到较快的发展。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河西内陆河流域碳排放时空特征 下载:92 浏览:695

万玉荣 《中国土壤》 2024年7期

摘要:
河西内陆河流域,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农业生产基地。然而,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变化,这一地区的碳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农业扩张、城市化进程以及草地和森林的退化,这些都可能显著影响碳的释放和吸收。监测和分析这一地区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对理解其生态环境变化和制定相应的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面监测等多种手段,可以较为精确地监测河西内陆河流域的碳排放动态,进而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双碳目标下西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研究 下载:317 浏览:1058

代玉婷 《农业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西北地区是我国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率的典型区域。农业生态效率作为评价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是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焦点,为了更加关注农业的生态利用效率,从生态效率测算、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三方面开展研究,对西北地区农业具有指导性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