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化疗联合放疗晚期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炎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51 浏览:475

丁瑶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化疗联合放疗晚期肿瘤患者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7年1月住院行联合放化疗且留置PICC导管患者673例,诊断分析其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化疗联合放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159例,静脉炎发生率为2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睡眠不良、置管次数、浅静脉化疗、放化疗疗程、机体免疫状态、血栓形成及置管部位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次数、浅静脉化疗、放化疗疗程、血栓形成等因素是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正常免疫状态对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发挥保护性作用。结论晚期恶性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炎发生与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预防措施,降低PICC静脉炎的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下载:110 浏览:1050

钟超 梁倩 《肿瘤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例数选定为78例,通过查阅记录可知,患者入院最早与最晚的时间分别为2021年4月、2022年10月,将奇偶法作为主要的分组依据,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癌性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的变化情况、镇痛总缓解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癌性疼痛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同时试验组的其他各项指标值也显著较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舒适护理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下载:239 浏览:2334

贺莉 《肿瘤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晚期恶心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在生活质量上均有一定表现,但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采用舒适护理可以更好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探讨 下载:312 浏览:2992

朱蕊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患者无痛及轻微疼痛患者较多,一般疼痛与疼痛难忍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家属的心理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下载:320 浏览:3001

谭义斌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的参考项目,准确分析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预后治疗,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