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会对患者的健康形成较大的硬性,特别是对处于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癌性疼痛,不仅会对机体形成较大的病痛折磨,更会损伤其心理健康,在此种情况下,不论是治疗还是护理,患者均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抵触情绪,因此在进行临床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疼痛的治疗,以便能够有效的缓解癌性疼痛症状,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并保证其能够顺利的接受其他相关的治疗[1-2]。药物疗法是医生治疗该症状时使用的主要治疗方式,过去多为患者使用常规的西药,通过对患者临床随访可知,西药虽然可使患者的癌性疼痛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无法获得彻底消除的效果,并且还会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更加不良的损伤[3]。目前医生开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进行治疗,通过实践显示,结合治疗方式不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获得较为彻底的缓解效果,较易获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接受[4]。本研究将予以如下的分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例数选定为78例,通过查阅记录可知,患者入院最早与最晚的时间分别为2021年4月、2022年10月,将奇偶法作为主要的分组依据,各39例。将25:14作为对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数量比,平均年龄是(62.2±0.3)岁,其中9例患者为胃癌,7例患者为食管癌,17例患者为肝癌,6例患者为甲状腺癌;将26:13作为试验组男、女性患者的数量比,平均年龄是(62.9±1.3)岁,其中8例患者为胃癌,6例患者为食管癌,16例患者为肝癌,9例患者为甲状腺癌。
1.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晚期恶性肿瘤癌性疼痛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研究中的治理考方式均得到家属及病人的同意。
1.3排除标准:①对研究用药存在过敏情况;②存在意识障碍与认知模糊情况。
1.4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使患者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国药准字J20110016,40mg*6s,BARD PHARMACEUTICALS LIMITED),用药方式设定为每隔12h口服1次,起始剂量为每次口服10mg,之后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检查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服用剂量,连续使患者口服用药3个月。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西药的服用方式同对照组;重要选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具体的药物成分如下:党参与白芍各25g,龙骨20g,苍术、地黄、威灵仙与秦艽各15g,木瓜与甘草各10g,桂枝6g。若患者存在肿块情况,则在上述方剂的基础上添加莪术、三棱;若患者存在小腹痛情况,则在上述方剂的基础上添加青皮、柴胡;若患者存在胸肺疼痛情况,则在上述方剂的基础上添加枳实、薤白、瓜蒌。每日1剂,用500ml的水煎对药物进行煎煮,之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完毕,连续使患者口服用药3个月。
1.5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的癌性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按照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的癌性疼痛情况予以相应的评估,0分与10分分别表示无痛与剧烈疼痛,癌性疼痛程度随评分值的提升而加强。
②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按照生活质量简表对患者实施评估,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是该量表主要的评估指标,每一项均采取百分制的评估方式,生活质量随评分值的提升而提升。
③治疗前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的变化情况。利用焦虑与自评量表实施评估,临界值分别为50分与53分,负性心理程度随评分值的提升而增加。
④镇痛总缓解率情况,标准如下:完全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疼痛感显著减轻,不会对造成生活造成影响;轻度缓解,疼痛感有所减轻,但对睡眠造成影响;未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未缓解。
⑤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x2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治疗前后的癌性疼痛评分的变化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的癌性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 1 治疗前后的癌性疼痛评分的变化比较(分)
2.2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的各评分显著提升,P<0.05,见表2。
表 2 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比较(分)
2.3治疗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的各评分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 3 治疗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比较(分)
2.4镇痛总缓解率比较
试验组的指标值明显较优,P<0.05,见表4。
表 4 镇痛总缓解率比较[n(%)]
2.5比较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的指标值明显较优,P<0.05,见表5。
表 5 比较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n(%)]
3.讨论
对于诸多晚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而言,癌性疼痛是一种主要的症状表现,并且主观疼痛症状也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提升,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早对患者实施治疗,以缓解疼痛[5]。目前诸多医生开始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通过结果可知,试验组治疗后的癌性疼痛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同时试验组的其他各项指标值也显著较优,说明该种疗法具有良好效用。对于单独使用西药而言,虽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并获得较佳的抗炎与镇静效果,然而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药物,会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中医学中,医生认为癌性疼痛与七情内伤、饮食不调、气血亏虚、经络阻塞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医生主要采取消除上述症状的原则对患者实施治疗[6]。在本研究中,医生主要使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实施治疗,包括党参、白芍、龙骨、苍术、地黄、威灵仙、秦艽、木瓜、甘草、桂枝等成分,能够有效的调理脏腑功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解毒祛瘀、通络化瘀的功效。白芍与党参具有良好的养气活血、生津止渴、补中益气的功效,苍术、地黄、龙骨具有良好的清热凉血、镇静安神的功效,威灵仙、秦艽、木瓜、桂枝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上述成分联合使用能够发挥抗血瘀的作用,使致痛因子的敏感性得到有效的延长,对降钙素基因免疫反应活性进行良好的调整,进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抗炎效果,缓解其疼痛。相比于西药,重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联合西药可使患者获得更佳的镇痛效果。
虽然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肯定,但对于重度癌性疼痛则仍然存在不足,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7]。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实际的疼痛评分,从疼痛性质与肿瘤位置出发,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治疗方式,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便能够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彻底缓解。在采取联合治疗方式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按照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实施科学用药,以减轻患者的副作用程度。基于癌性疼痛的特点,医生还需要加强对癌性疼痛治疗于健康教育工作,以充分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临床医生要转变治疗理念,加强对于癌性疼痛治疗的全面认知。给药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止痛镇痛方式,对加味芍药甘草汤的剂量进行合理调整,并对具体用药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以便能够对后期用药方法实施合理调整[8]。给药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引导,加强其对中西结合用药治疗的全面认知,从而保证后期治疗工作稳定、有序进行[9]。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被临床医生视为首选的联合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漆辉雄,杜珂.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4):2665-2666.
[2]涂凯,杨航,王兵.中药超导联合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04):39-41.
[3]黄如意,傅鉴乾,吴晗,齐艳姝,孙瑞瑞.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6):103-105.
[4]梁益辉,张聪,谢爱琼,曾江林,王棱杏,郭远婷,刘杨,刘艳.双黄散结散外敷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21,43(03):42-44.
[5]陈赫军,何世学,刘珊.血府逐瘀汤联合美施康定治疗中晚期癌症癌性疼痛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6):67-68.
[6]金钟,张恩伟,雷光虎,等.美施康定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疼痛6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1):36-37,40.
[7]常培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05-206.
[8]章展,唐小万.中西医结合姑息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5):16-17.
[9]王松海,万兆新,陈捷,等.脉冲射频联合甲钴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8):66-68,90.
通讯作者简介:梁倩,女,1990年6月10日,汉族,四川省泸州市,大学本科,初级中药药剂师,单位全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研究方向:药剂科,中药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