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川东北地区高职院校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研究 下载:95 浏览:508

蔡文春 魏鼎 刘星余 杨育箐 赵克林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摘要:
川东北作为西南地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借助电商产业的发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川东北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具有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各个专业之间联动性不强,在专业建设上存在明显的学科分裂。因此,高职院校需从打造"多元"教师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满足电商行业对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国成功避免“过度城市化”困境及其原因 下载:67 浏览:448

蒙昱竹1 杨先明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路径,但当城市的发展过快超过了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时,将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与之相伴的是"过度城市化"困境。世界上多数国家陷入了这一困境,而中国成功避免了这一困境,现有文献从多个视角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原因,但有待拓展。中国得以成功避免"过度城市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走的是一条适应于自身国情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化道路。其机制在于,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系列问题。

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及其治理思考 下载:20 浏览:422

边慧敏1 崔佳春1 唐代盛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家庭形态,迁移行为对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影响明显。本文采用指数法构建适合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以四川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不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身体健康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明显表现不佳;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有差异但表现并不明显,家庭健康治理能力偏弱是两类农村儿童健康治理的核心问题。文章提出,父母应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促进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基本方案,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平等健康治理体系和关爱体系。

欠发达生态主体功能地域城镇化模式转型研究——以云南省景洪市为例 下载:58 浏览:381

钱慧 《中国城镇》 2020年4期

摘要:
欠发达生态主体功能地区由于生态的强约束和发展的弱基础而无法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路径。本文以云南省景洪市为例提出了欠发达主体功能地区向柔性城镇化模式转型的可能路径,提出应立足于对乡村本底优势资源的挖掘,以城乡统筹为基础,通过乡村空间多功能化带动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为乡村人口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提升乡村非农化水平,推动乡村城镇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景洪乡村生态、农业、非农产业等资源基础进行评价,基于不同主导功能将乡村划分为三大分区和八类功能地区。其次,针对三大分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城镇化策略,并对八类次区域提出了产业发展指引。最后,对支撑城镇化策略和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设施体系提出优化建议。

从空间供求关系出发的小城镇适需性设计探索——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为例 下载:63 浏览:365

郎宇茜 詹立宇 冯刚 《中国城镇》 2020年4期

摘要:
由于传统空间资源自上而下的规划配置逻辑与实际诉求的不匹配,造成了建设用地高增长、低效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现阶段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的问题来看,正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实施成果的"供给侧"与公众的"需求侧"不匹配所造成。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文中简称"西苏")为例,通过研究分析地域自然环境、社会意识、文化价值下"人"的行为活动特征,提出从空间供求关系角度出发的适需性设计理论,探索优化城市空间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匹配的设计方法,同时从满足自上而下的"小城镇的社会、经济、特色魅力展现"和自下而上的"人的生活、交往、认知获得"双向需求出发,解决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的问题,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小城镇空间设计方法,以期为其他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社会再生产研究——基于广西4个典型小城镇的迁居意愿调研 下载:71 浏览:390

卢一沙1,2 王世福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量大面广的小城镇在国家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被寄予很大期望,但成效如何仍值得深入讨论。文章以广西4个典型小城镇的迁居意愿调研数据为基础,从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五种生产"视角,分析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研究表明,孱弱的本地物质生产能力是影响小城镇居民择居的关键因素,异化的基于本地社会网络的精神生产过程弱化了小城镇居民的地域认同,自身、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方面也未达到可以实现可持续再生产的目标,这一不完整的社会再生产链条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异地城镇化和半城镇化现象。在城镇化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居民的择居行为更多的是在现实条件下的被动选择,难以成为与大中小城市并列的空间实体。应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协调本地发展,积极协调"五种生产"之间的关系,基于比较优势完善本地化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促使小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经济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演化研究——以宿迁市泗洪县官塘村为例 下载:63 浏览:375

潘斌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经济与农村地区低成本的发展环境、特色的农业产品等要素的结合,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新的变化。新经济给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契机,同时也给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上述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策略需要建立在对现状的充分认识和对成因的深入解析之上。基于此,文章结合对宿迁市泗洪县官塘村的调查,研究新经济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在住房条件、公共设施配置、市政设施配置三个方面的演化特征,并从自组织演化和他组织演化的角度建立新经济与官塘村人居环境演化关系的解释框架。

全域旅游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旅游竞争力研究——以永州为例 下载:87 浏览:497

易慧玲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基于波特钻石理论,选取旅游生产要素、旅游需求条件、旅游支持产业和旅游市场竞争力等4要素、10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进行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永州与桂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永州旅游竞争力指数为41.37,远低于国际旅游城市桂林,并发现永州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缺少高品质旅游产品、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单一、旅游支持产业薄弱等问题,提出明确旅游形象,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弹性休假制度,完善旅游设施,优化旅游消费结构等建议,为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研究 下载:60 浏览:478

李小云 李志 《中国建筑》 2019年10期

摘要:
该文立足新型城镇化对村庄规划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江西省分宜县为例,分析了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的县域村庄发展特征,并在村庄空间发展条件分区的引导下,运用自上而下的GIS定量分析与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合理构建欠发达地区县域村庄建设类型体系,确定村庄布点方案,提出村庄分类发展指引和实施保障机制建设内容。

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J省的实证研究数据 下载:62 浏览:389

漆钘子1 郭如良2 刘小春3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养老服务,而养老责任观念会影响城乡居民的养老服务选择。了解当前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对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和科学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CGSS J省数据,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经济收入、女儿数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对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有显著影响;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养老责任观念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但大部分城乡居民仍认为子女应该作为养老责任主体;不同特征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养老责任观念存在差异。

浅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路径——基于成都市的经验 下载:186 浏览:1925

兰京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2年2期

摘要:
本文基于成都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思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本文认为要解决欠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就必须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以人为本的城乡融合,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均等化的发展机会。

欠发达地区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以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 下载:131 浏览:809

王立伟 梁春利 王慧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当前,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任务,此战略的实施既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全方位扶持,也离不开金融体系资金与信用方面的服务支持。而金融科技作为现代科技和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让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使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金融科技更好赋能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

欠发达地区高中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下载:197 浏览:2260

张群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步入大学课堂的关键阶段,其学习效果直接关乎学生能否步入一所理想的大学,甚至决定了学生知识储备。但是,目前有一部分高中学生厌学情绪非常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性格缺陷等因素。针对这一现象,要是欠发达地区高中学生摆脱厌学情绪,就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学习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构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