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TiO2纳米颗粒对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硬化及氯离子侵蚀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42

李海南1 马保国2 谭洪波2 梅军鹏2 《新材料》 2019年9期

摘要:
利用微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汞测孔仪(MIP)等手段研究了TiO2纳米颗粒对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硬化以及抗氯离子侵蚀的影响。研究发现:TiO2纳米颗粒的异相晶核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协同作用,促进了水泥熟料的水化,加快了粉煤灰的二次水化进程并降低了硬化水泥石的孔体积,使水泥粉煤灰材料的微观结构更加均匀密实,提高了水泥粉煤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基于折中决策值为参考点的报童订购行为研究 下载:54 浏览:317

曹志强1 杨筝2 刘放3 《当代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较多研究表明,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方面,前景理论不能系统地解释报童实验中的订货行为,这是由于报童的参考点被假设为零所导致的。因此,在折中决策值为心理参考点的前景理论框架下,本文对报童实验结果进行了有效的解释;并将回购和缺货惩罚因素纳入了参考点前景理论报童模型研究其最优订货量,同时发现了其报童模型的最优订货量与回购价格和缺货惩罚单调递增、与损失厌恶系数单调递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以上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炭黑/液体硅橡胶复合材料的迟滞性和拉伸响应特性 下载:14 浏览:419

龚瑾1,2 龚云琪1,2 梅顺齐1,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以导电高分子材料制备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实际应用中需要其在不同外界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研究了炭黑含量、拉伸速率、拉伸率等因素对炭黑/液体硅橡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拉伸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含量增加,复合材料表现出逾渗现象并符合逾渗理论,其逾渗阈值(质量百分比)在3%。在不同拉伸速率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迟滞性(在50、250、500 mm/min拉伸速率下迟滞性系数分别为8.1%、8.47%、8.82%)。在不同拉伸率与拉伸速率条件的拉伸释放试验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ΔR/R0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2%、1.86%)。

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创新现状、辩证价值与未来发展 下载:53 浏览:427

曹祖毅1 贾慧英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文章基于对理论价值的辩证性思考,主要从开发式与探索式创新的视角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管理学在中国的理论创新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未来演进的相关理论命题从而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知识创造与传播的发展模型"。基于对相关理论文献的推演以及对中国管理学纵向的实际考察,文章认为管理学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存在多元化的开发与探索象限;虽然数十年以来管理理论的贡献水平逐渐提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主流学术共同体的制度逻辑,但是中国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有效创造与传播还应该兼顾其他理论创新程度较低或者非理论化研究的可能空间,甚至需要保持上述不同象限之间的平衡,从而为全球管理知识的更新做出来自中国的独特价值贡献。

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与作用机理 下载:48 浏览:527

刘香菊 刘在洲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大学科研具有丰富的精神意蕴和道德价值。大学科研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是一种典型的"师徒模式",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以及学生的模仿和创新是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培育与传递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模仿是一个包括观察、学习、领会、体验和判断以及知识经验重构的综合过程。教师的科学品位和科研风格经

大学科研育人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H省4所高校的调查 下载:69 浏览:528

刘在洲1 谢晨霞2 刘香菊1 张恒波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9期

摘要:
调查H省4所大学科研育人现状后发现,大多数教师认同科研育人,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大学对科研育人重视不够,育人环境不优;部分教师科研动机功利性较强,科研育人意识不浓、目标偏低、主动性欠缺;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时间和机会有限等。对此,大学应强化使命担当,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培训,优化育人环境,严格管理考核,正确引导学生。

大学科研的本质特征及其育人意蕴 下载:248 浏览:525

李小平1 刘在洲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从哲学视角分析,大学科研具有人性的整体性、探索的超越性、活动的体验性三大特征,这构成了大学科研育人的逻辑根基。从现实来看,我国大学科研存在重能力、认知、成果而轻人格、体验、意义的问题,这种物性化、功利化偏差抑制了科研育人功能的发挥。在大学生科研实践中,只有还原科研的本质特征,以整体性促进人性完善、以超越性促进个性解放、以体验性促进素养提升,大学科研的育人功能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中世纪“牛桥”住宿学院院长制度探析 下载:93 浏览:515

刘香菊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1期

摘要:
牛津和剑桥的住宿学院是由主教、王室或贵族成员创建的独立自治的法人实体,具有较为完备的组织机构和稳定充足的经济来源。住宿学院院长职务是根据创建者的意愿或学院章程而设立的;院长是由学院成员民主选举产生的社群领导者;院长称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宗教性特征突出,任期较长且在学院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

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其对策 下载:411 浏览:3139

黎杨 《文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通过对比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本文对机器翻译错误类型的具体分析,从词汇、语法和话语的角度总结了相应的译后编辑方法,为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1 浏览:277

冯利民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4年7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加,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辅助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处理、分析和利用这些海量的数据,为教学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就此,文章简要探讨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相关应用,以便能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好地发展应用。

AI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下载:15 浏览:285

程传庆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4年7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教学中,AI技术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开辟了个性化学习和互动教学的新路径。面对这一新兴趋势,深入探析AI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19 浏览:342

冯利民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4年6期

摘要:
伴随网络技术创新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持续向前迈进,计算机网络在民众的日常事务与工作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逐渐向“智慧化”靠近。人工智能系统依托其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教育教学的高效性,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传授中扮演的角色日益显著。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数据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鉴于此,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运用展开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更多的学习者带来福祉,它能够提供便利的信息资源渠道,从而确保高校学生获得高品质的教育体验。

数字经济背景下《管理学原理》混合式教学应用探究 下载:354 浏览:2187

​张兰波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混合使用线上线下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转化为设计导向,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研究背景下,首先论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最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原理教学反思。

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迁移 下载:372 浏览:3625

罗娟 《计算数学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很多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时候会觉得高等数学很抽象,在老师讲定义,定理和例题的时候感觉都听得懂,但是做题的时候就无从下笔,主要原因就是对定义,定理和例题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不够,只能认识表面的一些符号, 对知识的迁移不够,而忽略了对这些概念和定理实质的理解。本文就从高等数学中的几个小知识点出发,对于一些概念及定理如何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做出相应的分析,希望抛砖引玉,让老师们在教学时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多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江经济带经济和环境动态响应机制的研究 下载:133 浏览:1808

​罗娟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此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系统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经济和环境大数据,在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特点的基础上,借助SVAR模型定量评价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质量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从而对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下载:60 浏览:926

郑琴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4年2期

摘要: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为有效支撑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实现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多种智能平台,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就此,文章结合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展开探究,以便能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