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 下载:98 浏览:495

马长山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司法应用,开启了从"接近正义"迈向"可视正义"的历史进程,引发了司法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通过司法过程场景化、司法规则代码化、司法决策建模化、司法服务管理智慧化重塑着司法过程,大大提升了智慧司法的社会效能。但司法人工智能亦有其内在限度。算法决策要达到绝对的客观和精准并非易事,面对复杂疑难案件,其能够促进形式正义,却很难实现实质正义。发挥人工智能对司法的优化重塑效应,应与对人工智能的风险防范同步进行。需针对算法决策设立相应的规制和救济机制,注入公开、公平和责任理念,进而兴利除弊,促进科技向善和打造良性发展的智慧司法,更好地实现"可视正义"。

法人依瑕疵决议所为行为之效力 下载:43 浏览:251

徐银波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决议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无法完全适用民法总则第157条关于法律行为无效之后果规定。民法总则第85条、第94条以及"公司法解释四"第6条设定的善意相对人保护规则,过于简单和武断,需区分决议主体、决议内容、瑕疵事由而类型化地认定法人依瑕疵决议所为行为之效力。在法人内部,瑕疵决议溯及无效,但需依裁量驳回制度认定后续决议之效力,并适用法律行为相对无效理念保护第三人利益。就外部行为,决议无效导致行为违法,应依民法总则第153条认定行为效力。决议不成立或被撤销,则仅在法律设有强制决议规则之前提下方才导致行为欠缺法定要件,从而影响外部行为效力。因不同强制决议规则所欲保护的成员利益不同、所涉第三人利益不同,需区分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交易行为与组织行为,认定此种情形下外部行为之效力。有别于交易行为的相对性、独立性,组织行为具有涉他性、持续性之特征,需设立特别的公司组织行为效力诉讼规则,方可解决这一组织法问题。

民法总则中非法人组织权利能力之证成 下载:86 浏览:493

张其鉴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创设了非法人组织这一概念,并明确了其主体地位,但却没有赋予其像自然人、法人一样的权利能力,有违主体平等原则,应属立法缺陷。在历史渊源上,权利能力是一项主体性思维工具,初衷在于从法律层面上解决生物人与法律人作为权利主体的合一,并客观上实现了自然人与法人在人法框架下的统一。在概念使用上,权利能力是抽象立法技术的结果,是仅仅表征主体资格的空壳和标签,规范层面上有且只有主体属性。对于民事主体在具体权利范围上的差异,应该单列研究,不能与权利能力混为一谈。对于胎儿、死者等的利益保护,应该在抽象权利能力的概念框架下通过二重命题解决,不能对权利能力在主体资格意义上作具体化和切割。团体取得权利能力不以独立财产责任为必要,主要理由在于法人本质理论不以财产能力为基础,实定法上无独立责任之团体已经取得权利能力。法律实证主义决定了团体取得权利能力的基础是国家承认行为,国家对团体类型的塑造表明独立责任是其结果而非条件。非法人组织是法定民事主体,以登记和类型强制为前提,尽管缺乏财产独立性,但完全具有权利能力,立法应予明定。

商事仲裁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研究 下载:64 浏览:405

罗贤东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对于仲裁的性质有多种观点,最典型是的准司法性和民间性,我们认为通过仲裁解决纠纷,是由私人行使"司法权",故借鉴合同的自立法性质,仲裁的性质应认定为自司法性质。全国现有255家仲裁机构基本上按照事业单位来设立和管理,多数观点认为应该成为民间组织,仲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应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将仲裁机构定性为具有行政因素的为公益目的的社会团体法人。对于仲裁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认为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借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方式,规范仲裁机构的会员和职能,设立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将仲裁机构重组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商事裁决机构。

民法一般人格权的创设技术与规范构造 下载:30 浏览:412

刘召成 《法学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我国《民法总则》第109条创设了民法一般人格权,其构筑于《宪法》第37条和第38条所规定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基本权利之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分别为宪法个别人格权和宪法一般人格权,确立了人对其身体的自我决定的自由和对其人格的自我发展的自由。其不但为国家设定了不得侵害的消极义务,还为国家设定了保护其免受第三人侵害的积极义务。为履行该积极保护义务,民事立法者通过其法律形成活动将宪法人格权转化塑造为民法一般人格权,使其成为可直接在民事主体间主张的权利。基于宪法一般人格权所确立的人对其人格的自我决定和发展应被尊重的基本价值,民法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内核为自然人对其紧密人格领域予以自主和自我决定并排除他人干扰的权利。民法一般人格权属于构成要件未得到立法封闭性构建的权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其应采用保护领域理论予以规范化和具体化。民法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构成竞合关系而非候补适用关系。

“双法人”结构下的复合型农业法人模式研究 下载:44 浏览:343

张大勇1 苗晋瑜2 《当代管理》 2019年9期

摘要: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主流的复合型农业法人模式进行比较,提出了营利性法人与非营利性法人相结合的"双法人"组织结构,从效用角度论证双法人组织结构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分析了"双法人"组织结构下治理机制的创新和优势。"双法人"结构有效解决了成员异质性问题,切实提高了效率与规模,是我国现代农业法人制度未来发展的一个可行方向。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压力研究 下载:34 浏览:187

周晓辉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5年2期

摘要:
为提高城市管理质量,减轻执法人员工作压力,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压力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从四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压力的来源,指出了减轻压力的必要性。继而从工作任务、激励机制、外部支持以及自身四个角度入手,探讨了执法压力产生的原因。最后,重点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对应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高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研究 下载:84 浏览:502

罗先锋1 潘懋元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高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是指由代表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两种不同所有制的办学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的方式和途径。从兼顾所有制属性和法人属性的角度来看,可分为所有制属性为公的非营利性混合所有制、所有制属性为私的非营利性混合所有制、所有制属性为私的营利性混合所有制三类办学形式。具体样态包括政府与基金会合作办学、公办高校委托管理办学、公办高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所有权为公的PPP项目、公私共同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高校和公共财政经费支持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等多种。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启示 下载:84 浏览:506

杨素萍 朱勇见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自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方案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对此次改革既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这些赞同和反对意见与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两股重要的哲学思潮,即高等教育的认识论和政治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持续争论的实质是双方想要通过三角关系的调整获取更多的权益。然而根据三角协调理论,仅有政府与大学双方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引入市场机制才是法人化改革的初衷。只有发挥各方职能,即政府的调控与监督、市场的适当竞争与调节、大学有限的自治和学术自由,通过三方协作方能达到高等教育的完美平衡。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这一重要经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提升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的监管 下载:41 浏览:501

马文波 《法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即使这些年来烟草职业不停加大法律法规监管团队构建,吸纳专业法律人才,不停加大法律人才培养,职业的全部素养有一定的提升,可是同时一并有着很多难以轻视的课题。文中联合烟草行业法律法规工作的实况,追求摸索提升法律法规管理队伍的素养,加大法制烟草建立水准的有效途径。

民法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居住权制度 下载:157 浏览:2567

王晶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当前,中国的民法典已经稳步施行并且保障社会正常运行两年有余,作为一部既贴近实际,又面向未来的民法典,新时代下的民法典更加关注到了法律服务于民、以民为本的人本价值理念的重要性。居住权的设置很好的回应了老年群体养老的社会需求现状、以及妇女儿童甚至是特殊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等现实问题,本文将从人文主义关怀的视角出发,分析居住权制度设置的现实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建议。

法国刑法中的法人刑事责任 下载:148 浏览:2574

朱琳 沈春兰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法国法人刑事责任的发展历程、成立条件、实现方式及其与自然人刑事责任的关系。研究指出,法国法人刑事责任的完善,特别是萨宾第二法案中的反腐败合规计划,对我国完善法人刑事责任制度和打击新型团体犯罪法律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下载:345 浏览:3400

昝甜鸽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社会的基层司法制度不断进行深化改革,近年来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解决了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法制教育的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懂得要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文研究的是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基层司法制度,对当代农村社会的基层司法制度进行概括说明,并对基层司法制度的存在问题进行阐述,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研究农村社会的目的是为了深入对农村社会的了解,认识农村地区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等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

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研究 下载:243 浏览:2331

申志霞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3年9期

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也目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特点,立足于企业的优势,从而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实现公司健康发展。本文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制定经营管理策略的方法。

疫情下中小银行经营风险研究——以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机构资产端为研究对象 下载:210 浏览:2284

孙丽丽 《当代市场营销》 2021年2期

摘要:
新冠疫情爆发,将本已进入萧条-复苏期的世界经济重新拉退回到衰退-萧条期,要素流动与对外交往严重受限,生产和贸易活动处于放缓、半停滞或停滞状态,新冠疫情成为经济全球化以来影响世界经济格局走向最大的外部冲击。疫情下,经济下行、经济主体陷入危机、金融风险加大、内外经济失衡等叠加风险下,分析与研究地方性小法人银行机构的经营风险课题,探索中小银行健康持续发展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助力六保六稳政策共生共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课题以疫情下中小银行经营风险防控为研究方向,分析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通过SWOT方法,分析中小银行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重点对疫情下中小银行资产端业务进行经营风险分析并提出防范或破题策略。

我国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研究 下载:528 浏览:2685

谢逸萱 《法学学报》 2022年8期

摘要: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为充分保障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债权人合法权益而设计的制度。尽管该制度实施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公司法人独立人格被企业管理层所滥用的风险,但对于关联公司这种新的公司关系类型,现行的《公司法》中并未对其人格否认制度进行明确,相关实践亦停留在探索阶段。为改变这一现状,亟需以《公司法》为依据,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对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问题进行研究、补充与完善。本文对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浅析法定代表人法律性质 下载:834 浏览:4008

完德东智 《法学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在国内经济转型,从传统农业国转变到现代工业国的时候,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镇。可并没有充分维护农民工的相关权益。有效解决现如今的农民工权益被侵犯的各种问题,不但与解决农民、农村以及农业问题具有直接的关系,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公正具有紧密的关系。于是,一定要仔细探究农民工维权的核心障碍,探寻到有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措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