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政法体制的规范性原理 下载:86 浏览:492

黄文艺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政法体制作为当代中国最具标识性的制度范畴,是指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政法机关和各种治理主体共同建设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的治理架构。从古典礼法传统到现代政法体制的历史嬗变过程,反映了中国政治家、思想家对国家治乱兴衰问题一以贯之的政治关切和思想探索。政法体制的基本构造可分解为三组主轴性关系,即政法机关的相互关系、政法机关的外部关系、执政党与政法机关的关系。这三组主轴性关系的规范性原理,构成了政法体制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的基本法则。第一组关系的规范性原理包括自成一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第二组关系的规范性原理包括社会自治优位、基层治理优位、前端治理优位。第三组关系的规范性原理包括宏观领导、归口领导、法治化领导。对这三组规范性原理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政法体制既遵循了现代国家治理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机理,又积淀了中国国家治理的本土经验和独特智慧。

行政执法和解的模式及其运用 下载:78 浏览:494

方世荣1,2 白云锋3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执法和解作为一种执法方法,能够发挥提高执法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化解执法纠纷等重要功能。丰富多样的执法活动和执法场景决定了执法和解的运用不能局限于某一固定模式,而需要有多样化的安排。和解的适用前提不应限于事实或法律状态不确定且不能查明,在事实或法律状态易查或已经查清的情形下也可以进行和解。和解的意愿表达无需拘泥于双方协商谈判的形式,公示回应同样能够发挥作用。和解的实现并非只能通过签订行政契约,单方行政决定亦能实现和解。这些不同的适用前提、表意形式和实现方法经过组合变化,能够形成八种不同的执法和解模式,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执法情境,执法主体应根据执法实践的需要灵活运用。

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类型化——来自司法判决的启发 下载:78 浏览:469

邓矜婷1,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项下公开的一审判决书显示,实践中对下游犯罪、"明知"的把握缺乏明确标准,并且对帮助行为本身较为关注。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应依其危害性和独立性进行分类,确立不同的入罪标准。对下游犯罪实行行为的促进作用程度与网络帮助行为的危害性、独立性直接相关,据此可将网络帮助行为分为三类:对下游犯罪实行行为有极大促进作用类;对下游犯罪实行行为有部分促进作用类;帮助下游犯罪前后期类。第一类对应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犯罪,第二类对应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犯罪,第三类对应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于第一类,可以独立评价帮助行为的危害性;对于第二类、第三类,仍要求对帮助下游犯罪应具备"明知"要素以及应查实下游犯罪的不法性。

新时代中国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的六个向度 下载:94 浏览:605

李林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法理学和法治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和学术责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推动新时代法治理论创新发展,应当关注和把握六个重要向度,即法治中国的法理向度、政治中国的政理向度、法治体系的时代向度、法治效能的实证向度、法治世界的国际向度、系统法治的综合向度,由此加快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面向共治格局的法治形态及其展开 下载:86 浏览:502

杜辉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构建政府、市场和社群共治的治理秩序,是法治中国战略下有关治理结构的重要命题。共治格局将给法治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引发法权关系及其法理的结构性调整,挑战程式主义法治观的动态适应性,加剧治理的实用主义取向与法治的形式理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此,有必要塑造与共治格局相匹配的法治形态。面向共治格局的法治形态,在本体论上,需立足于治理结构之更新、机制之整合,强调依法治理与有效治理双重规范性的统一;在基本架构上,需着眼于开放的规范结构、互嵌的治理组织、交涉平衡的共治程序、面向任务和过程的工具四个维度的建设。面向共治格局的法治形态的展开,应从发展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功能、建立法治秩序与治理秩序的新型协调关系、塑造"政府—社会—市场"三强结构、根据治理改革的实践逻辑确立法律建制重心四个维度加以推动。

惩罚性赔偿的行政法反思 下载:76 浏览:472

赵鹏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的引入和发展是对行政规制失灵的回应。该制度在激励私人参与公共规制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的、缺乏效率的诉讼,导致法律规范当中不合理、不一致和表意模糊的内容被高度滥用。为此,司法系统需要发展和提高调控私人行动的技术与能力。我国过去偏于倚重行政规制,在此背景下引入惩罚性赔偿,需要在制度设计层面作大量精细化处理,确保惩罚性赔偿与既有行政规制体系的功能相协调,并在制度演进过程中兼顾彼此。

法教义学与法治:法教义学的治理意义 下载:78 浏览:474

雷磊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法教义学与法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一方面,通过简要梳理观念史发现,法教义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即作为知识的法教义学与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另一方面,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包含两方面的要素:在价值目标上,它以法的安定性作为构成要素;在制度目标上,它以融贯法律体系的存在为基础条件。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既能促进法的安定性,又有助于融贯法律体系的建构,对于任意类型的法治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应形成自己的法教义学体系,既要在教义学方法的层面倡导法学方法论和一般法学说的研究,又要在教义学知识的层面结合判例研究、习惯梳理和法律评注的编纂,构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义学知识体系。

新时代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要义 下载:82 浏览:475

胡玉鸿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社会公平正义"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汇,社会公平正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决定着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问题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尺,在初始条件上,要保障每一个公民都有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生活的机会与条件;在补足条件上,国家应积极投入,为公民获取机会和增长能力提供条件;在分配正义层面,要通过国家法律、政策的推行,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十九大报告就竞争公平、教育公平、司法公正等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当代中国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主要制度着力点。当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非一蹴可就的事业,要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作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步骤。

中国环境法治中的政党、国家与社会 下载:76 浏览:480

陈海嵩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但与环境法治实践取得极大进步相对照,环境法治研究则存在"理论虚置""解释乏力"现象。政党、国家、社会是影响中国环境法治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政党—国家—社会"关系决定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基本架构、塑造了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内核。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国家—社会"的理论框架下,当代中国环境法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价值诉求,以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履行和实现为核心内容,通过授权和委托实现法律制度创新。环境政策法律化现象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变革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理论体系、制度体系、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的当代意义 下载:86 浏览:471

封丽霞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法律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有某种高度契合性和统一性。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来认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特点、现实国情并指导中国法治的具体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为:它揭示了东方社会独特的法治发展道路,诠释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性,阐释了当代中国法治"人民性"的基本属性,规定了当代中国法治的平等原则的基本内涵;其"限制国家自由"观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权力制约的基本指向高度契合,其关于法的历史继承性理论有助于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其辩证思维诠释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目标设定的多维视角。

改良的硬膜外麻醉管双泪小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57 浏览:393

张海涛 刘光明 李淑婷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的硬膜外麻醉管双泪小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42例(42只眼)泪小管断裂患者。显微镜下寻找患者的泪小管鼻侧断端,取14 cm长度的硬膜外麻醉管,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用酒精灯加热开口端使之形成盲端。扩张上下泪小点后,在探针引导下将硬膜外麻醉管两盲端自上下泪小管插入至鼻泪道,行泪小管吻合后缝合眼睑皮肤裂伤。术后3个月拆除泪道置管。观察术后第6个月患者泪道冲洗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2例患者术后1月脱管;泪小点撕裂者2例。术后第6个月,泪道冲洗通畅者38例,通而不畅者2例,不通者2例。结论改良的硬膜外麻醉管双泪小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安全有效,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简便,有效率高,花费少,外观影响小,患者满意度高。

司法行为确定力的价值基础 下载:39 浏览:212

李海峰 季金华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司法行为确定力是司法公信力的构成要素,其贯穿于管辖、审理、裁判、执行等整个司法程序。司法行为确定力以理性选择为价值基础,个体和群体的理性选择价值理念根植于司法行为确定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司法管辖确定力是理性选择的历史形成;程序设计确定力是理性选择的制度安排;事实判断确定力立基于理性选择的价值理念;法律适用确定力是理性选择的最直接体现;裁判执行确定力是理性选择的最终结果。

领导批示:行政运作中的特征、价值取向与实践反思 下载:57 浏览:253

张新文 张国磊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行政事务运行中的领导批示是解读以及执行公共政策的常见方式,它能够明晰目标、细化任务与确立权责。基于科层制视角对批示的研究认为:纵向层面的批示在回应上级政令的同时,还能突破科层的僵化运作体系向下传递政策要求;横向层面的批示重在表明政治立场,也突显对政策运作的默许。指令性批示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与时效性特征,能够督促各执行者落实主体责任并在既定节点完成相应任务。自下而上的请求性批示则具有民主性、协商性与指导性特征,是下级向上级征求意见的行政沟通过程,凸显了"命令型"科层特色下的基层反控制逻辑。当然,批示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也可能将批示演变为权力寻租、责任推诿与充满"人治"色彩的工具,因此应将批示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构建问责机制的基础上,推动批示走向程序化、合法化与规范化轨道。

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下载:50 浏览:401

滕文静 朱为康 李雁 《肿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组方规律及特点。[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收集并整理从1995~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英文文献,包括临床观察、个案报道、经验总结、经典方剂记载等记录方剂,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温阳法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经过筛选以温阳法为治疗方法的方剂共86个,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有10味,其中前3位分别为附子、黄芪、甘草;关联度分析发现常用中药药对15对,并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得出核心组合32个,挖掘新处方8个。[结论]温阳法指导下的温阳类中药抗肿瘤方剂存在一定的组方规律。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法治建设的意义 下载:68 浏览:368

苏雪菁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7期

摘要:
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文化根基,是我国法治建设必须重视的本土资源。传统法律文化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深深地渗入人们的观念之中,对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分析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深入思考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建设的关系理论,有助于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法治建设。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工作法治化对策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下载:69 浏览:364

施俊文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上强调,宗教事务应依法管理,努力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这是对我国宗教工作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是处理当前宗教问题的现实需要。德宏州是云南省的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下载:59 浏览:381

赵俊杰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7期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电视法治栏目备受人们欢迎,由于其宣传性、服务性以及严谨性等特征,成为了我国普法宣传的重要渠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当下,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电视法治栏目的服务性,是我国各地区电视台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供借鉴。

遵循司法规律、规范司法行为的法治路径研究 下载:56 浏览:396

况继明1 王嘎利2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遵循司法规律才能发挥司法定分止争、社会控制、权力制约、保障人权等功能,实现司法公平正义价值。规范的司法行为将宪法精神和法律条文正确的适用到具体案件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和认定案件事实;有利于生效裁判及时、有效的执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王孟清教授以运脾法治疗小儿脾胃病探析 下载:55 浏览:369

张凡 王孟清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王孟清教授认为小儿脾胃病多以脾胃运化受阻为主要病机,治疗应顺应脾胃生理特性,以恢复气机升降的动态功能为要,主以健运脾胃之法,分辨虚实,随证施治,临床效果显著。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外感风寒发热的临床运用及学术特点 下载:53 浏览:363

万力生 李海朋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总结山东"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金义成海派小儿推拿、刘开运小儿推拿流派和深圳岭南小儿推拿各自的手法特色,介绍各流派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发热的取穴和方法,指出不同流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发热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操作和选穴不尽相同,各有针对性、地域性及传承性。
[1/29]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