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论社会学启蒙对早期启蒙的批判——以青年马克思为焦点 下载:56 浏览:400

李哲罕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伴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剧烈变动,早期现代政治哲学观念群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个变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连续性和断裂性的发展才得以充分实现的。其中两次非常重要的断裂分别是使用抽象的人类理性人格否定超验的上帝人格,以及进而使用经验的人类概念否定抽象的人类理性人格。这两次断裂可以被理解为早期启蒙和社会学启蒙,人类思想在趋于更为实证化和去-形而上学化的方向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的后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为清晰同时又更为暧昧地呈现出这两次重要的断裂。站在德国古典哲学末端的青年马克思也正同时站在了社会学启蒙的开端。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批判及之后研究的转向充分说明了从早期启蒙到社会学启蒙的转变。通过这个视角来研究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形成及其变革背景,可以补足既有马克思研究中有所忽视的方面。而且,从社会学启蒙视野下的马克思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启蒙对早期启蒙的批判,以及政治哲学的总体发展进程。

阳明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的“显学” 下载:46 浏览:260

张宏敏 《国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近年来,出于对"文化自信"的提倡以及视传统文化为"独特战略资源",再加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阳明语录及阳明学核心命题的关注与阐述,王阳明与阳明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图书市场上各种版本的《传习录》《王阳明全集》不断推出,报纸期刊上登载的阳明学研究论文数量陡增,不同科研单位主办的阳明学研究辑刊不断出版,阳明学研究机构与王阳明研究会纷纷设立,"百家讲坛"性质的阳明学公开课持续开设,阳明学会议与论坛的频繁召开,各种级别的阳明学研究课题纷纷立项,这足以说明王阳明与阳明学的研究与阐释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的"显学"。而作为专业的阳明学研究者,则需要对当下的"阳明学热"进行理性反思。

并非耽美:郭沫若在新文学视域下的性/别意识 下载:63 浏览:336

郑绩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将郭沫若一生中所涉及的同性亲密交往的有关史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阐述了郭沫若本人对此的态度与认识,同时进一步发掘了郭沫若自传中相关描写的潜文本,认为郭沫若在性/别上的自我认识与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发生是息息相关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