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石灰+碳酸钠”软化与双膜法在循环水排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69 浏览:483

贾秋菊1 王松林1 宋雅芳1 张龙明2 李荣晖2 《电力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通过"石灰+碳酸钠"软化和"超滤+反渗透"双膜联合工艺对以中水为水源的循环水排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显著改善了循环水水质条件,实现了循环水高倍率运行。每年增加城市中水用量360×10~4 t,减少废水排放量约200×10~4 t,节约天然淡水约180×10~4 t,节省用水成本5 300×10~4元。

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核桃壳填料BAF与活性炭BAF对比试验研究 下载:53 浏览:419

代学民 卢颖 南国英 任淑萍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曝气生物滤池(BAF)在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具有生物浓度高、菌群结构合理、耐冲击能力强、受气温影响小、运行操作简单等优点。针对核桃壳填料BAF与活性炭BAF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从去除效果分析、经济分析和环境效益分析对比两种不同填料的BAF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得到的结论是核桃壳填料BAF与活性炭BAF相对比最终出水水质结果中差距极小,从填料成本比较,核桃壳填料制备简单,成本低于活性炭。在反冲洗耗能比较中,发现活性炭BAF更容易堵塞,核桃壳填料BAF在反洗过程中耗气量较活性炭BAF少,但耗水量大,在运行维护上核桃壳填料BAF成本降低,环境效益方面,核桃壳作为绿色填料,增加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益,减缓环境处置压力。

水环境中个人护理品类微量污染物的赋存与去除技术进展 下载:69 浏览:403

张梦佳 汪琪 陈洪斌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近年来,个人护理品(personal care products,PCPs)的使用量越来越大。PCPs通过多种途径持续不断地被排放到环境介质中而被频繁检出,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其关注度越来越高。PCPs使用后随洗漱和洗浴过程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大部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被去除,残余的PCPs和代谢产物随着污水厂的尾水排入水体。水环境的PCPs其它来源还包括游泳、消毒、化妆等。总结了PCPs的来源与种类、在水环境的赋存现状、归趋及潜在环境影响,评述了污水处理过程中PCPs的常规与深度处理技术,最后针对PCPs等新兴污染物的去除工艺的选择和优化等提出了建议。

生态工程在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以洪泽尾水生态工程为例 下载:62 浏览:442

杨峰1,2 曹勋1 李冬梅1 丁新春1 施鹏1,3 戴建军1 李睿华1,3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对洪泽尾水生态处理工程进行调研,为其他生态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洪泽生态工程运行效果良好,在进水水质接近一级B排放标准的情况下,总出水主要水质指标优于一级A的设计标准。南线工程净化效果优于北线工程,南线出水COD、TN、TP分别低于20、2、0.02 mg/L,北线出水COD、TN、TP分别低于60、8、0.1 mg/L;洪泽生态工程设计合理、管理规范,但仍有细节需要完善,其他生态工程设计时,潜流湿地要注重基质的选择,曝气塘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曝气及挂膜效果,提高工程的净化效率。

浙江省污水处理厂二次提标现状与技术工艺研究 下载:45 浏览:421

张敏东 孔令为 梅荣武 邵卫伟 王晓敏 王震 蒋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浙江省污水处理厂二次提标的迫切需求,课题组从浙江省污水处理厂的工艺以及存在问题以及从预处理技术、生物强化技术、深度处理技术等从污水处理不同的工艺阶段研究了国内外技术的最新进展,为浙江省下一步污水处理厂的深度提标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借鉴。

试论深床反硝化滤池在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10 浏览:407

陈麟 《低碳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也不断增加,市政污水处理工作开始朝着更深的层次出发,深床反硝化滤池的应用使市政污水处理效率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使深层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深床反硝化滤池系统的构成与机理进行分析,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该滤池在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高级氧化深度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61 浏览:1713

董晶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水体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中含有的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高级氧化深度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通过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能够有效降解这些难降解有机物,提高水质。基于此,以下对高级氧化深度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在水厂中的运用 下载:115 浏览:1443

刘东捷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现阶段,经过水资源管理部门不懈的努力,水污染现象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水质问题仍旧存在,为人们饮水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针对此类问题,建议相关的水厂能够不断加深对水资源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力度,积极引入一些新型净水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水质安全,为人们提供安全足量的水资源,以维系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鉴于此,下文围绕几种常见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提高给水处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水质满足当前人们的用水需求,保障水厂的健康发展。

上海某水厂常规工艺与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运行效果分析 下载:120 浏览:1476

张琴娟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上海某水厂应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后,出厂水高锰酸盐指数、消毒副产物、铝浓度等水质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出厂水浊度、余氯控制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这对于抵御原水水质突变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处理相比,应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后出厂水高锰酸盐指数可从1.44 mg/L降至0.91 mg/L,三卤甲烷从0.29 mg/L降至0.10 mg/L,铝浓度从0.09 mg/L降至0.04 mg/L。分别以出厂水浊度和余氯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平均差值作为指标稳定性的表征,发现应用深度处理后,出厂水浊度差值从0.06 NTU降至0.03 NTU,余氯差值从0.31 mg/L降至0.20 mg/L。

采油污水处理现状及其深度处理技术 下载:426 浏览:4043

姚彦荣 屈安锋 王耀武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对石油资源需求不断增长,我国采油规模快速增长,采油效率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采油污水的处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由于深度处理技术更为科学,能够有效提高采油污水处理的效率,更符合采油行业发展的需求,有助于石油产业发展,所以深度处理技术也愈加受到重视。

应用高效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炼油污水 下载:423 浏览:4142

杜康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前国内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方法常采用物理化学法和高级氧化法。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炼油废水反渗透浓水,处理成本较高;而若采用生物处理法,需要采用耐盐或嗜盐的微生物,目前尚无长期稳定运行的工业化应用。随着环保标准日益严格,仅依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水质排放标准,应综合考虑采用高效经济的处理工艺流程。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302 浏览:2697

陈雪竹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处理方式中并不含有化学反应,是有膜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由于在对该技术进行使用时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并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物,也就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这种水处理技术属于一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水处理技术。由于膜法水处理技术中含有膜技术和生物技术,因此在对水体进行处理时可以有效的发挥本身的作用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进行控制,对水体进行深度处理,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水质更加符合实际要求。

我国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研究及应用浅析 下载:344 浏览:2986

张郭元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还含有一定量的COD、氮、磷和其他无机盐污染物,要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还需在合理的经济成本下进行深度处理,达到相应的回用水标准。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可归类于三大类: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组合技术。随着社会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带来的市场效应,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成近年来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绩。污水深度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是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也是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必走之道。

微生物技术在微污染源水中的应用与展望 下载:116 浏览:1521

柯海月 《中国环境保护》 2023年6期

摘要:
我国大部源水目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现阶段我国微污染源水的特点,根据最近几年来微污染源水生物处理技术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在微污染源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实践,总结了微污染源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传统工艺的生物强化过滤作用、微污染源水预处理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中的生物作用等,综合分析评价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实践效果,并对微污染源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在再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874 浏览:2793

刘京1 周乘羽2 冯海蛟1 《生物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在日处理量为1000 m3/d的再生水深度处理中试试验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浊度、COD、氨氮以及嗅味物质GSM、2-MIB、DMTS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去除率分别为73.8%、36.5%、38.2%、98.7%、87.6%和83.2%,其中臭氧与陶瓷膜的协同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贡献大于生物活性炭单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