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与消极教育思想 下载:80 浏览:472

罗瑶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是其思想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卢梭从历史之维探讨自然状态,将其视为人类的"原初状态",提出人在自然状态中拥有的是自然的自爱以及由此种自爱而产生的对受难者的同情、生理层面的爱。这种理想的自然状态因为人类"自我完善的能力"而偶然地转入社会状态,人的自然的自爱发展成卷入他人关系的自爱,也成为人类罪恶的根源。因此,卢梭希望通过消极教育将儿童控制在自然的自爱的激情之下,以使儿童尽可能模仿他所设想的自然状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 下载:57 浏览:443

钟云华 刘姗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45.3%的大学生有到农村就业的意愿;性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个体特征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中共党员、家庭处于中层以下社会阶层的男性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更强。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因素还有农村就业政策、农村生活成本、农村就业宣传;产生阻碍作用的因素则有城市工资待遇、农村生活工作环境、城乡文化差异;不同因素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力不同。为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各级政府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宣传与评估,高校应加大引导力度,大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试论教育学的学科属性 下载:74 浏览:263

彭道 林唐桥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5期

摘要:
学者们关于教育学学科属性的见解不尽相同,甚至相去甚远。不少学者通常将教育学归属为社会科学。然而,无论是从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教育的目的与内容,还是从教育学自身的发展轨迹来看,尤其是从教育与哲学、教育学与哲学之间近乎水乳交融的关系来看,教育学在本质上是属于人文科学的。

近十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变化的逻辑——基于场域理论视角的考察 下载:89 浏览:504

钟云华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实证分析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求职渠道选择正由非正式渠道不断向正式渠道转变,但在特定的求职场域中非正式渠道仍广受大学生青睐;劳动力市场类型与发展阶段等求职场域因素对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的影响持续增加,惯习和先赋性因素则影响不一;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的影响不断增加,但社会资本影响的增长幅度更大。总体而言,求职场域形塑了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的轨迹,大学生的资本总量与资本结构则解释了其求职渠道选择的时空差异,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变化受场域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共同支配。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三种取向的比较与融通 下载:76 浏览:492

辛继湘1 穆建亚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期

摘要: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取向:规范取向旨在建构教学中的规范和标准,强调道德义务与责任,重在规约教学主体的行为,指向教学伦理的合法性;美德取向热衷于揭示教学的内在德性,强调对教学主体的道德关切,重在涵养教学主体的德性和内在品质,指向教学伦理的向善性;语境取向致力于探寻教学的道德环境与情感,强调实际道德境遇,重在教学主体的伦理反思和情感体验,指向教学伦理的合现实性。这三种取向各具所长,也各有局限。今后的教学伦理研究需要考虑三者的关联与融通,即如何在社会规范、个体美德与实际境遇之间寻求契合互补、动态平衡,实现教学伦理合法性、向善性与合现实性的统一。

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 下载:50 浏览:376

袁耀宗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本科教育作为大学的"根"和"本",第一要务是人才培养。但我国教育中存在的"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学业迫切需要合理"增负"。这种"增负"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转变观念、自主"增负",教师不辱使命、提供"金课",管理层完善制度、正确导向,可以有效实现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并产生积极效应。

做中学:小学《科学》教学的应然诉求 下载:74 浏览:496

姜新生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强调小学《科学》教学要从"做中教",学生要"做中学"。科学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决定了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做中学"。深入了解"做中学"并运用于教学中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培育“整全人”:美国基础教育发展新导向——基于《从处于危险中的国家到充满希望的国家》解读 下载:61 浏览:386

李政云 孙明星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0期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基础教育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但近年来,美国教育理论、实践与决策界已意识到过度注重学业成绩会偏离教育培育"整全人"的目标。由此,2019年1月,阿斯彭研究所(The Aspen Institution)发布报告《从处于危险中的国家到充满希望的国家》,认为美国社会需求的转变、学习理论的发展及社会情感学习研究的推进等,都表明美国基础教育需要重新确立以关注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与认知能力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整全人"培养目标,并从多方面提出实施建议:多方协同达成培育"整全人"的愿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整合社会、情感和学业发展并系统融入学校工作;基于"整全人"视角改革教师教育;实现理论成果向实践指导转化;团结一切力量培育"整全人"。

做中学:小学《科学》教学的应然诉求 下载:49 浏览:500

姜新生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强调小学《科学》教学要从"做中教",学生要"做中学"。科学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决定了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做中学"。深入了解"做中学"并运用于教学中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表现性评价及其启示 下载:83 浏览:515

李政云1,2 刘向娟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是教师职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检测师范生的实习成效、促进师范生素质能力提升及其入职后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表现性评价对实习师范生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评价等整个教学流程中的表现展开全方位评估,具有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具体、注重师范生自我反思、重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等特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尤其是教育实习的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儒家师生关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下载:112 浏览:993

陈淑蕾 《国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儒家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中价值和意义,借鉴儒家师生关系的思想,改善当前的师生关系,通过深入分析儒家经典中的师生观念,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传与现代相融合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儒家师生关系的核心理念——尊重、信任、责任和关怀——在当今教育环境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改善当前的师生关系提供指导。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等。

内尔.诺丁斯关怀伦理域下师生关系的建构 下载:127 浏览:1412

​唐文 《国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当今社会,师生冲突的字眼层出不穷,师生关系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从关怀伦理视域下探索师生关系的理想状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怀伦理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具有双向互动性、非对称、连续性等特点。通过树立榜样,以情动人;积极对话,各抒己见;躬行实践,锻炼能力;表达认可,给予鼓励以及优化环境,营造关怀文化氛围等途径帮助师生之间建立关怀关系。

西方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 下载:123 浏览:1531

乔琪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通过对西方律师职业的历史起源、司法考试的特点及人才选拔模式的分析,及中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模式的介绍,指出中国当前的法学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理论培养与实践衔接不畅、人才选拔模式“一考定终身”及职业伦理道德教育淡薄等问题,结合国外法学教育的经验,提出应明确法学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法律职业资格培训制度及加强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等建议。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协作学习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45 浏览:2882

杨英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研究者尝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协作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对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研究。本文从学习生活中的一个案例出发,从网络密度、中心度等方面分析协作学习中成员主动参与程度,对该班级协作学习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尽可能的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反面人物的社会学分析 下载:245 浏览:2878

侯仔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对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反面人物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内在形象三个维度进行社会学分析,发现:反面人物形象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科书中反面人物仍存在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反面人物中现当代人群存在缺失;反面人物存在脸谱化现象。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正视教科书中反面人物的教育价值;端正性别意识,促进反面人物形象多样化;关注现代人群体中的反面人物。

为薄弱学校培养教师:澳大利亚NETDS项目创新实践剖析 下载:124 浏览:1568

翟桂苹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3年12期

摘要:
为缓解优势与薄弱学校间的师资分配不均衡,让薄弱学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秀教师,2009年澳大利亚在国内开展的“国家薄弱学校卓越教学项目”,该项目作为澳大利亚教师职前培养创新的一次实践,通过以高学术成就为选拔标准,社会公正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多轮实地实践为导向的实习为特色内容,在引导优秀职前教师到教育薄弱地区学校任教和缩小优势与薄弱学校的师资差距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基于YOLOv5模型的初中化学实验物品检测技术研究 下载:67 浏览:1120

吴莲华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3年10期

摘要:
初中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然而目前的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主要以人工评价为主,评价主观性较强。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自动化评估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实验过程自动化评估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自动检测实验过程中的物品。文章以促进教育考试评价改革为研究目的,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模型用于初中化学实验物品的实时检测。该方法将1x1的卷积核引入到传统的YOLOv5模型中,实现对输入数据的降维操作,从而有效地减少模型的参数量。实验在自建的初中化学实验物品数据集上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模型计算量更小,检测速度更快,能够更好地满足初中化学实验物品自动检测的实时性需求,为后续初中化学实验过程自动化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化学实验评价的客观与公平,从而有效地推进教育公平。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