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薄弱学校培养教师:澳大利亚NETDS项目创新实践剖析
翟桂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翟桂苹,. 为薄弱学校培养教师:澳大利亚NETDS项目创新实践剖析[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13.
摘要: 为缓解优势与薄弱学校间的师资分配不均衡,让薄弱学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秀教师,2009年澳大利亚在国内开展的“国家薄弱学校卓越教学项目”,该项目作为澳大利亚教师职前培养创新的一次实践,通过以高学术成就为选拔标准,社会公正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多轮实地实践为导向的实习为特色内容,在引导优秀职前教师到教育薄弱地区学校任教和缩小优势与薄弱学校的师资差距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 澳大利亚;薄弱学校;教师培养
DOI:10.12721/ccn.2023.157113
基金资助:

冈斯基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与其他大多数富裕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学校更加倒退、分裂和社会隔离,最突出的特点为澳大利亚学校系统把薄弱学生集中在薄弱学校,大约有一半的薄弱学生就读于薄弱学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成绩。2009年澳大利亚开始施行国家薄弱学校卓越教学项目 (National Exceptional Teaching for Disadvantaged Schools program ,简称NETDS项目)。该项目旨在吸引学术成绩优秀的职前教师到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任教,确保那些在弱势学校的学生也能接触到优秀的教师,从而促进教育的公平。

一、NETDS项目产生的动因

(一)政府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

教育不公平是澳大利亚长期存在的问题为此历届政府为推进教育公平做出持续努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也一直试图解决这一问题。80年代中期,霍克政府逐渐意识到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并于1989年颁布《霍巴特宣言》,首次明确将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十大目标之一[];1999年初颁布的《阿德莱德宣言》,强调追求教育的卓越的同时又关注薄弱学生群体教育机会平等[]。2008年的《澳大利亚“青年教育目标的墨尔本宣言》,此宣言又重新强调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应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卓越[];2019年《爱丽丝·斯普林斯宣言》中做出的核心承诺:减少教育劣势,让每个儿童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卓越。

(二)薄弱学校难以吸引与留住优秀师资

澳大利亚西部300多所乡村学校中,近120所学校师资配备困难。据调查50%的澳大利亚教师在就业后3-5年内离开了教师行业。教师高流失率作为澳大利亚整个教师行业的显著特征,给整个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系统带来了压力,特别是教育薄弱地区学校在面临教师流失率高的情况下,还同时存在着不稳定的就业模式,以及繁重和日益复杂的工作量,双重压力导致更高的离职率。而那些表现优秀的职前教师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往往以地理位置好,学校名声高的学校为就业首选,表现一般的职前教师往往与薄弱地区和学校结对,教师就业标准选择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

(四)其他国家创新实践的激发

师资配置不均衡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而扶助薄弱地区和学校的项目在别国早有成功的先例,并在培养优秀教师、提高学生成绩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率先提出“为美国而教”项目,该项目已为美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教师,在缓解了欠发达地区的师资短缺的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社会责任心和领导能力的青年,2007 年,“为美国而教”项目与其他基金会合作,启动“为世界而教”行动,至今为止已经帮助了 26 个国家建立和开展类似的向贫困地区学校输送优秀教师。

二、NETDS项目的实施

(一)选拔:以高学术成就为标准

为达到真正选拔出优秀参与者的目的,在初步进行人才的筛选过程中,设定了严格的选拔标准,首先将高学术成就作为候选人的门槛。选拔具体分为线上调查和面试访谈两部分,学术成就作为第一道选拔门槛,根据他们在大学前两年的平均成绩初步筛选候选人(7分制的GPA为6)。确定候选人范围后,通过网上在线调查了解他们的教育信息、大学入学途径、年龄和家庭背景等信息。然后一对一进行30-60分钟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他们大学前两年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个人学习经历,对社会公正的理解和个人的职业追求,并在教学热情、背景了解和个人素质三个重点的方面着重观察。

(二)课程:以社会公正为核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教育社会学课程的教学一直在下降。而教育社会学课程一直被视为教师多样性和教育公平的准备,该项目将优秀的职前教师选拔确定后,在大三为这一群体提供修改课程,以社会正义为核心,注重在教学中提供一系列社会学理论的工具,以帮助他们通过学校教育,在后期教学中中断社会不平等的再现。针对这一群体还特别重视培养他们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性格,除教学能力外,尤其关注他们社会正义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实习:以多轮实践为导向

对于职前教师来说,实习是一次充满疑问和不确定性的挑战性经历,甚至会影响他们未来从事教学职业的意愿,NETDS项目参与者在剩下的两年学习期内除在校的理论学习外,还需在合作的薄弱学校进行多次的实习,大学的理论学习与合作学校的教学实践同步交叉进行,这些学校成为NETDS项目的长期稳定合作学校。同时为每一名参与者都配备一名监督或指导老师,同时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交流,有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

三、结语

NETDS项目的目标将选拔出来的优秀职前教师引导到最需要他们的学校,调节优秀职前教师毕业生在就业地不公平分布的改革创新,这一目标在本质上具有明显再分配性。为薄弱学校招到优秀教师被认为是打破教育劣势的第一步,缓解了国内师资分配不均的问题;在教师教育上也越来越强调“社会公正”这一主题;在薄弱学校教师高流失率的情况下,通过优秀教师来改善学生学习成果,缩小了学校间教育差距,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罗爽.澳大利亚教师培养新机制:“为澳大利亚而教”项目介绍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08):7-11./2、

2、俞婷婕. 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历史演变脉络:话语,目标与形式的转变[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4);71-76.

3、谢明辉.澳大利亚“墨尔本宣言”[J].思想理论教育,2010(12):95-96.

作者简介:

翟桂苹(1997—),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高等教育。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