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比较艺术学的“平行研究”及其方法运用
下载:32 浏览:318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审美经验
下载:66 浏览:422
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现实题材舞蹈演进启示
下载:90 浏览:511
摘要:
"现实题材"一般来说指的是展现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尤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实语境中的作品。在中国舞蹈界,所谓现实题材舞蹈却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既包括了当代现实生活题材,也把具有"现实性"的题材囊括其中。因此,"现实题材"舞蹈就有了三方面内容:即当代现实生活题材、"现实性"的革命军旅题材、民族题材。虽然上述创作是中国舞蹈艺术的主流,而且在现代性的价值观和多元化艺术手法的表达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实际效果上,始终缺乏中国文艺界的学术认知度,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也不够,更谈不上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顶多能实现"圈内效益"。通过梳理"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基本演进,尝试归纳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取得的历史经验和成就,从中窥见中国现实题材舞蹈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马克斯·伦茨的德意志帝国创建史研究
下载:32 浏览:265
摘要:
马克斯·伦茨是德意志帝国兰克学派代表,他运用兰克史观对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创建史进行了研究。在伦茨的解读下,俾斯麦控制了民族运动而将德意志民族国家置于欧洲国家体系之中。伦茨论断19世纪德意志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以制宪的方式而是参照列强政治角逐。在既有的德意志邦联的框架中,普奥之间的竞逐是无法避免的。在19世纪50到60年代发生的邦联改革争议是普奥战争缘由,争议的责任在于奥地利的政策。俾斯麦制定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依据其处理德意志邦联改革争议考虑。他以联邦制民族国家的形式构建帝国符合兰克学派对德意志问题的解读。总体而言,俾斯麦转化政治革命中的民族主权原则以服膺于普鲁士的欧洲列强政策,在这一意义上,他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外交行动而建立起德意志帝国。
冷战初期巴基斯坦与美国结盟:原因、过程及影响
下载:49 浏览:263
1990年代的文学期刊与“现实主义冲击波”
下载:57 浏览:432
路遥文学的“常”与“变”——从“《山花》时期”而来
下载:47 浏览:414
摘要:
作为路遥写作的"前史","《山花》时期"既属开端,亦在多个层面奠定了路遥的文学观和世界观的基本面向。路遥在1980年代之后的反思与变革,属此一时段所开启之思想及写作理路的自然延伸而非超克。换言之,诸多文学史家所指陈之"新时期"与"十七年"及"文革文学"间"根本性"之"断裂",在路遥文学中并未发生。"《山花》时期"之写作路向及其在改变个人命运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路遥文学观念一以贯之的现实考量。在新时期文学转型阶段的反思热潮中,路遥多方权衡后仍坚守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并在此一传统所依托之思想资源中展开其对"新时代"的"新人"命运的深度考索。其"变"与"不变",均蕴含着文学与时代、意识形态和现实、个人命运和共同命运等有待深入探析的重要论题。
路遥与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
下载:62 浏览:479
摘要:
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追求,是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精神一脉相承的。对现实的积极参与,是路遥创作的主要目的,这使他的创作有着这样的特点:勇于实践,富于创造,一方面对当代中国变革年代的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能够作更深广的把握;另一方面又能发掘潜藏在生活深处的理想之光,将其熔铸到人物形象和生活图景中去。他是由书写个人的命运到对历史走向的判断,从对民族历史的把握深入到对民族精神的探察,把宏伟的历史与繁复的现实迭现出来,这样表现的历史真实便上升到新的审美层次,使他的现实主义追求,具有心理现实主义的广博内涵。路遥是继茅盾、柳青之后步入新时期以来最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对现实主义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精神自觉及富有创化性的写作实践,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书写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外舞蹈“反向交替”现象的启示
下载:64 浏览:242
寻求与建构:论焦菊隐的戏剧翻译
下载:61 浏览:368
在时间面前,问题还是问题——2018年中篇小说读记
下载:67 浏览:479
歧义丛生的“真实”——对《大墙下的红玉兰》及其讨论的历史性考察
下载:65 浏览:479
感觉真实、叙事性与体感:数码特效时代的“现实主义”影像
下载:32 浏览:457
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陈彦兼及现实主义赓续的若干问题
下载:79 浏览:505
摘要:
以《西京故事》《大树西迁》《装台》《主角》为代表的系列作品呈现出陈彦统合柳青以降之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以及中国古典传统的重要特征。既坚守现实主义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在具有复杂寓意的"总体性"的宏阔视域下肯定性地回应时代的精神疑难,亦着力于塑造与"新时代"相应之"新人"形象,以充分发挥文学作为社会实践重要一维的经世功能。而其所依托之思想及审美资源,亦不局限于"五四"以降之现代传统,而有以古典思想为核心,兼容现代传统的会通古今中西的独特用心。因是之故,在古今贯通的大文学史视域中观照陈彦及其创作,且以历史化的方式重新激活现实主义文论话语的理论效力,不惟可以丰富当下文学的史性叙述,亦可为现实主义传统的赓续提供若干重要的经验。而对"新时期"以降之文学史"成规"及其知识谱系和意识形态的先验批判,是有效阐释现实主义重要一脉之当下可能的先决条件。此亦为接续"未完成"的社会主义文学传统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代教育题材电视剧现实主义创作的新路径——电视剧《小欢喜》的创新性研究
下载:66 浏览:372
“反映现实”与“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锻炼锻炼”》与赵树理的批评的政治学
下载:63 浏览:276
创新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戏剧——以米勒与北京人艺合作的《推销员之死》为例
下载:66 浏览:445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如何体现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
下载:63 浏览:648
纯粹与空灵——以杜尚《贫血的电影》为例探究影视艺术实验性语言
下载:302 浏览: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