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理论探讨、政策体系及制度创新 下载:26 浏览:312

纳麒1 马志翔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边疆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文化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边疆民族地区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扶贫工作。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文化振兴,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从文化事业方面,整合乡村各类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文化产业方面,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线上和线下文化产品。从"扶贫扶志"方面,推动贫困人口内生式发展。

外部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团队创新影响及机制的理论探讨 下载:50 浏览:426

邓晓 王颖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9期

摘要:
从创业团队成员对动荡环境的反应入手,尝试对创业团队成员如何应对动态的环境并影响创业团队创新的过程进行理论探讨。运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理论来阐释动态团队环境对创业团队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及对我国创业团队的观察发现,团队环境动态性可以激发创业团队成员主动与其他成员的沟通和观点分享行为,进而促进创业团队创新。而创业团队成员是否有机会参与团队决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团队成员对环境的反应与团队创新之间的关系。

广泛性焦虑从胆论治理论探析 下载:33 浏览:272

张靓 刘佳 张宁 岳利峰 赵振海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广泛性焦虑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有其特有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目前对于广泛性焦虑的认识主要以肝、心为主,而胆在本病病因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性却鲜有论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胆的功能失常在广泛性焦虑的发病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基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从胆与肝、胆与心、胆调五志、胆司勇怯四个角度出发,论述胆与情志的生理关系、胆与广泛性焦虑的病因病机及从胆论治广泛性焦虑的治则治法。通过探究胆与情志调节的生理病理联系,阐述从胆论治广泛性焦虑的理论基础,以期能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基于解结理论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下载:76 浏览:454

朱玲 赵耀东 韩聪 刘璟文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解结"理论出自于《灵枢》,书中言"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解结也。"临床上可用针刺以解病结。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以机体感受风寒湿外邪,肝脾肾亏虚,致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寒湿、痰、瘀之邪内结,阻滞经络,发而为痹。温通针法以补法为纲,配合经穴,补先后天之本,扶正以助温、助通,达到温化寒湿、祛痰浊、逐瘀通络的目的。以"解结"理论为指导,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为温通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从调神止痛理论探讨内关穴治疗痛症 下载:88 浏览:437

吴召敏 顾一煌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痛症是针灸治疗的主要病种之一,而针刺最重视调神,在治疗痛症疾病时离不开"神"这个重要概念,调神止痛理论是治疗痛症的重要理论,除了选取调神的穴位,在针刺时要求医者和患者守神。在针灸选穴中,因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且为八脉交会穴,常用来治疗心胸胃等疾病,故而内关穴是调神止痛的必选穴位,通过探讨调神止痛理论,分析针刺内关穴治疗痛症的理论基础,发现临床上单独或者配伍使用内关穴可用于治疗多种痛症,疗效确切,并初步分析了内关穴治疗痛症的现代机制。

从“亢害承制”理论探讨糖脂毒性下β细胞损伤及其ceRNA调控网络 下载:96 浏览:552

曹泽标 刘闯 王保华 李赛美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2期

摘要:
"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调燮用药的重要法则。该理论可以概括糖脂与胰岛β细胞之间"亢而自制免其害"的相辅相成生理良性循环,也可以阐明"亢而失制受其害"的糖脂毒性下胰岛β细胞损伤的病理恶性循环,并与"lncRNA/circRNA克miRNA,miRNA克mRNA,lncRNA/circRNA生mRNA"的ceRNA生克制化网络相似。在这一认识指导下,2型糖尿病可采取祛邪制"亢"和扶正防"害"的思路进行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肿瘤的中医辨治 下载:76 浏览:530

许博文1,2 李杰1 高瑞珂1 朱广辉1,2 吴喆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肿瘤的本质与病机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以"阴阳"论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指导下,明辨机体与瘤体的阴阳多寡及化气和成形的能力,有目的地充养机体的阳气,消散瘤体的阴气,遏制瘤体的阳气,方能固本清源。治疗时宜分阶段、分表里、分病理类型,辨清机体与瘤体的阴阳状态,适时地扶阳消阴或调阳散积,对临证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特点 下载:98 浏览:521

任献青1 张凯2 张博1 张霞1 翟文生1 黄岩杰1 闫永彬1 丁樱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从伏邪理论溯源、伏邪成因、伏邪致病三个方面阐述伏邪在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伏邪既可从外而感,亦能从内而生。外感伏邪可由外感六淫蕴酿而成,也可直接感受疫气而发,表现为"伏邪于冬,至春发病"和"伏邪于夏,至秋发病";内伤伏邪主要包括伤食、湿热、胎毒;外感伏邪与内伤伏邪是相互交感的,可以继发病理邪气,导致病情缠绵难愈。根据伏邪发病的病机,提出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重视祛除伏邪。内伤伏邪多采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利湿、清热消食等治法;外感伏邪则要充分考虑外感伏邪作为致病之源,注意祛除外因,同时给予疏风、透郁、祛暑等治法,且应根据其反复发作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特点,重视预防,防其复发。

基于“脾不升清、脉道不利”理论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 下载:50 浏览:483

隋欣昕1,2 宋囡1,2,3 贾连群1,2,3,4 陈宁1,2 杨关林2,4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研究表明脾的功能与线粒体功能息息相关,脾功能失调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线粒体功能失调亦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基于"脾不升清,脉道不利"理论讨论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的影响。

当归四逆汤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理论探讨和临床运用 下载:89 浏览:516

闵潇1,2 焦拥政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期

摘要: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多元的发病机制。提出在ED的中医诊疗中"气血""络脉"是重要的切入点,血失清宁、络失畅达,则宗筋勃举失常,是辨治ED的关键病机。当归四逆汤温通补益,可畅达宗筋之气血、通利宗筋之络脉,适用于以血虚血瘀伴阳虚寒凝为病机特点的ED治疗;其所具备的现代药理作用亦有助于纠正导致ED的多种病理改变。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ED,应把握好其用方指征,同时宜兼顾其他病机,随症加减。

“脾主肌肉”的理论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81 浏览:498

戴娜1,2 何兰1胡晶1,2 何迎春2,3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总结脾与肌肉的生理病理关系,并通过对"脾主肌肉"古代及现代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治痿独取阳明",子宫脱垂、从脾从肉,眼睑属脾、睑废治脾,肥人多痰湿、治宜健脾运湿,肌痹多从脾着手以及少肉病脾之疳证六个方面,探讨"脾主肌肉"理论在临床方面的体现,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肾精-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理论探讨 下载:93 浏览:511

赖满香1 廖利平2 谭玮璐1 孙晓生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肾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中存在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认为肾精与BMSCs在来源、功能上有许多相似性,BMSCs及其功能是肾精在细胞水平上的表现形式,肾精亏虚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必定影响到BMSCs及其功能,而补肾中药具有干预BMSCs的作用。以"肾精-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主线,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融合的契合点,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枢神经再生 下载:81 浏览:517

张帅 韦云 李浩 《当代中医药》 2018年9期

摘要:
提出阿尔茨海默病(AD)病位在脑,与肾关系最为密切;肾精、肾气为脑髓、脑神的物质与功能基础;肾中精气虚损、髓海不足、神机失用为AD的发病根源。调控中枢神经再生是AD的潜在治疗方案,而中医药在调节中枢神经再生方面具有优势。肾脑相关理论是调节AD患者中枢神经再生的重要中医理论基础,补精益气是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重要方法,可为研究中医药调控AD的中枢神经再生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心主神明理论探讨情志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下载:83 浏览:507

高瑞珂 严安 李杰 《当代中医药》 2018年5期

摘要: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神主导情志活动,情志失常以心为主、以肝为辅,主要责之于心神不明。心神不明,机体对外界环境应对能力减退,易出现情志失常,情志失常可直中脏腑,或引起气血逆乱,损及脏腑功能,导致气滞、血瘀、痰阻,形成恶性肿瘤的发病基础,增加机体对恶性肿瘤的易感性。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情志异常会影响DNA修复、机体免疫功能、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实践中应注重对心神的调、养、安,从而有效防治恶性肿瘤。从心论治可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症病机演变规律 下载:87 浏览:500

魏江平1,2 代渊2,3 文跃强2,4 徐世军1,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3期

摘要: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着眼,分析机体生命气化活动与该理论的关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衰退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的基础,"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症病机核心,而改善"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策略。指出平调阴阳、振动阳气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形成的关键,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阶段防治当以补气助阳为主,兼以养阴补血;阿尔茨海默症阶段当以养阴补髓、填精充脑、化阴成形为主,兼顾益气助阳,重在修复或重建损伤的脑络。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 下载:270 浏览:3005

王凯鑫 《中国土壤》 2021年3期

摘要:
在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点工作。针对该项工作,工作人员要给予更多关注,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评价,为环境的更好发展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桂枝茯苓丸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机制与应用 下载:165 浏览:1688

宋瑾芹 《中国中医药》 2024年4期

摘要:
中医理论是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强调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整体联系,通过辨证论治等方法,运用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学说,全面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并指导临床诊疗的医学体系。本文基于中医理论,深入探讨了桂枝茯苓丸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机制与应用。桂枝茯苓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缓解相关症状。分析桂枝茯苓丸的药理作用,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了其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机制,讨论了桂枝茯苓丸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医院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 下载:36 浏览:747

花娇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以及医药卫生制度的改革,青年职工的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做好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青年职工的工作水平,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医院的教育职能的发挥,而且还存在着传统教育落后、效果欠佳等不利因素。为此,本文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医院工作的全局服务,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诸病源候论》蕴含的中医护理理论探讨 下载:124 浏览:1801

张一然 桑梅洁 杨江霞 李悦 姚佳辉 李付平(通讯作者) 《当代中医药》 2022年2期

摘要:
隋代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撰著,对1729种病候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也论述了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护理,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口腔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充实中医护理学的内容,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

基于中医药理论探讨药膳与营养学相结合 下载:345 浏览:3384

陆梦格 《当代中医药》 2021年11期

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交叉学科,融合学科”的发展时期。本文尝试探讨基于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药膳和营养学相结合以期得到适应中国人体质的既预防疾病又辅助治疗疾病同时又能有助于愈后治疗的饮食指导原则。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