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复合绝缘子护套破损的电场分布仿真分析 下载:70 浏览:412

韩静怡 李抗 王平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复合绝缘子是目前输电线路使用量最多的一类绝缘子,研究其存在表面缺陷时的电场分布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起护套完好状态、不同破损位置及程度时的电场仿真模型,计算可知:绝缘子串高压端护套发生破损时,破损边缘的表面电场强度相比周围明显增大,沿面电场曲线在相应位置会上升;护套破损得越严重,对表面场强和沿面场强的影响越大。

风电场集中接入对区域电网电能质量影响的测试分析 下载:72 浏览:417

周文 李卓君 郭捷 胡雪凯 韩旭 王磊 梁纪峰 李晓军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220 kV新蔚变电站集中接入的风电场概况,结合电网结构采用平均分配法给出风电场集中接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以及其他各项电能质量指标限值,根据电能质量指标测试数据判定风电场集中接入的区域电网电能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分析测试期间功率波动对电压、频率的影响,主要特征次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之间的相关性,工况切换时对电压闪变的影响,并提出测试建议。

绝缘护套在变电站500 kV引线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下载:70 浏览:414

张志猛1 贾伯岩1 刘杰1 孙翠英1 康淑丰2 吴宏亮3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对某500 kV变电站部分500 kV引线段存在保护死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引线加装绝缘护套的绝缘化改造方案,分析加装绝缘护套对空间电场的影响,等效电气间隙的变化,以及护套材料的电气性能、热性能是否满足改造要求,给出优化改造建议。

双导体球在匀强外电场中的空间电场分布 下载:93 浏览:228

董延更 赵佳羿 王飞 《物理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文章用镜像法计算分析了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两导体球因静电感应和相互作用产生的镜像电荷,经过迭代得出导体球外空间中电势和电场强度的表达式。通过Matlab计算软件画出电势和场强的直观图像,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双导体球球心轴线上电场强度与球心距离之间的关系。

共轴共焦双曲导体柱板间的电场与电容 下载:71 浏览:379

贾秀敏 白占国 《物理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文章根据双曲柱板间的等势线方程,利用解析函数的性质,导出了共轴共焦双曲柱板间的电场分布和单位长度的电容,并对一些特例进行了讨论。

稀土电解槽三维电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54 浏览:478

刘雨1 于兵2 侯磊1 刘兴志1 《冶金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以稀土熔盐电解槽为对象,取COMSOLE软件进行有限元的模拟计算,从模拟结果中可以看出,电解槽电场的分布基本上能够分成三大区域,耦合前后,发现电场在阴阳极之间的分布与耦合前相比比较混杂,耦合前后额分布数值之间存在0.03的差别。

电场诱导碳纳米管在聚合物中定向有序排列的研究进展 下载:89 浏览:463

董怀斌 李长青 邹霞辉 《新材料》 2018年9期

摘要:
碳纳米管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使之成为复合材料增强的首选填料,综述了电场条件下碳纳米管在聚合物中有序排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电场类型、碳纳米管表面官能化、加电时间、碳纳米管尺寸和含量等因素对电场诱导碳纳米管有序排列的影响,讨论了定向有序排列的碳纳米管对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碳纳米管定向排列机理以及碳纳米管定向程度的表征方法。

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的风光发电场景划分 下载:13 浏览:183

宋学伟1 刘玉瑶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尤其是风力、光伏发电的出力不确定性问题,结合改进后的K-means聚类方法对发电的状态进行场景划分。首先建立风力、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模型,选用合适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拟合;之后结合密度聚类和提出的混合评价函数,对基本的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改进,解决了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个数难以选取的问题;然后运用改进后的K-means聚类对某地风力、光伏发电场景进行聚类划分,从而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成确定性问题。最后通过对场景划分的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工程实用性。

含不同机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研究 下载:23 浏览:273

朱月1 沙俊民2 赵静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下建立双馈风力发电场及恒速恒频风力发电场交流并网仿真模型,通过交流系统三相短路故障仿真,研究对比2种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得出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避免飞车的极限切除时间,故障持续时间小于极限切除时间便可维持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不脱网运行。通过在不同点设置短路故障对比得出,故障点距离风电场电气距离越远,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越强。

燃煤电厂除尘系统超低排放改造 下载:85 浏览:398

田田1 钱韵2 《能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各大燃煤电厂争先恐后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文中先对加装五电场、低低温电除尘、湿式电除尘等除尘提效改造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结合某公司实际情况,对该公司除尘提效改造情况进行分析。

风电场湍流强度对机组结构疲劳安全性的研究 下载:68 浏览:476

蒋红武 巫发明 王磊 李慧新 《能源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评估风电场湍流强度对机组结构疲劳的安全性,文中提出了基于扇区权重的k阶原点和中心矩算法对湍流强度不确定度的计算,并对湍流强度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定义,可以快速的评估机位点的扇区湍流强度是否存在畸变;并基于包络定理构建了轮毂高度处扇区的最大参考湍流强度函数,建立了扇区湍流强度和等效疲劳载荷的关系,并对基于等价湍流计算的传统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估方进行了扩展和优化,解决了传统计算方法中需要根据不同材料W?hler指数m进行载荷迭代计算的问题。

电动汽车参与风电场输出功率波动平抑方法研究 下载:21 浏览:225

陈宇1 彭潇2 丁婧3 王亚洲1 邵敬平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由于风电固有的随机性与间歇性,使得风电场输出功率往往具有较大的波动。然而考虑到储能装置的昂贵成本,单独为风电场配置储能装置不利于其经济运行。为此,文中针对考虑电动汽车参与的风电场输出功率波动平抑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国家标准中风电"有功功率变化"的要求,通过爬坡率概念来描述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率。采用鲁棒优化的方法处理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风电机组和电动汽车协调控制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决策者是风电场,以风电场售电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下层模型决策者是电动汽车车主,以电动汽车电费支出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通过线性规划对偶定理和Karush-KuhnTucker(KKT)最优性条件将此鲁棒优化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复转矩系数法研究并网双馈风电场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综述 下载:22 浏览:241

王一珺 杜文娟 陈晨 王海风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风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双馈感应型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具有灵活的控制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并网双馈风电场容易引发次同步振荡问题。该文首先介绍了并网双馈风电场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的机制。其次,对基于复转矩系数法的3类SSO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并讨论了复转矩系数法的推广形式及其适用领域。最后,基于风力发电的前景和复转矩系数法的特性,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综述 下载:35 浏览:363

樊新东1 杨秀媛1 金鑫城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由于风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反调峰特性,高比例的风电并入电网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场有功功率输出进行控制,减少风电功率的波动性,提高输出功率的平滑性;同时,随着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造成大量的弃风现象,风电场的控制模式由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模式向限功率控制模式转变。基于弃风限电以及风电并网的控制要求这2个背景,分析了控制风电场有功功率的必要性,从单机功率控制和场站级功率控制2个层面出发,以场站级功率控制为侧重点,归纳总结了当前风电有功功率控制的研究现状,总结出不同控制方式的控制特点及不足之处,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弃风条件下考虑机群电价差异的风电场控制策略 下载:23 浏览:245

刘晓光 吕渤林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风电存在弃风限电以及不同电价的情况,提出一种最大化风电场收益的控制策略。在风电场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和不同机群能量管理系统之间搭建一套协调控制系统。该协调控制系统基于不同机群的上网电价,考虑机群最大发电能力,将发电指标合理分配给不同机群,在保证机组运行可靠、安全的前提下让电价高的机组优先发电,让电价低的机组满足最小运行负荷,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通过计算不同机群的理论功率,最终得出实际提升的收益。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在新能源发电厂的设计研究 下载:84 浏览:379

谢非 《能源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给生产力带来显著提高,同时也给黑客、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带来可乘之机,利用系统漏洞对电力系统进行网络攻击会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新能源发电厂在国内大量建设并投运,作为电力通信网络的节点进行接入,对形式多样的新能源发电厂监控系统进行二次安全防护,保障电力网络安全十分必要。

基于磁场耦合式的水下无线传能技术的研究 下载:56 浏览:322

宋超 邓珊 杨淼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电场、磁场耦合的近场无线传能技术已经在陆地上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海洋装备发展对水下无线传能提出应用需求。考虑海洋环境独特的电气参数,充分研究近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电场耦合和磁场耦合)在海洋环境下的传输效能,评估两种无线充电技术的海洋环境适应性和可行性,为研制水下无线充电装备提供理论指导。

便携式无线工频电场传感器网络 下载:12 浏览:405

陈亮1王文瑞2 鲁方林2 袁晓冬1 沈海平3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工频电场传感器网络在配电网状态感知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无线工频电场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无线工频电场测量系统的制作,使用该测量系统在变电站中进行了测量试验并与标准电磁场检测设备进行了对比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电场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其测量结果与标准的电场检测设备具有较大的相关度,能够准确测量配电网中的工频电场,同时具有低功耗和组网的特点,能够实现一定区域内的长时间、无间断监测,为配电网的状态监测、系统维护和升级提供便利,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区域多风电场功率的分位数回归概率预测方法 下载:89 浏览:505

王钊 王勃 冯双磊 王伟胜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对区域多风电场功率的概率预测有利于应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现状下风电功率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通过建立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实现了气象预报变量和风电功率间的非线性映射,得到了分位数形式的短期概率预测结果。针对区域风电数据维度高的问题,提出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进行模型参数优化,从而提高了高维度模型的计算效率。提出了基于区域风向聚类的机制转换模型,对不同风向特征的样本进行独立建模,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果。以华东28处风电场为例,通过对可靠度、锐度和Pinball分数3个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标明所提预测方法相比传统预测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概率预测效果。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在新能源发电场的虚拟同步特性分析 下载:86 浏览:429

王帅1 荆龙1 吴学智1,2 李金科3 田若宁1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在可再生能源电场并网点处增设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UPQC),能够在不改变新能源发电装置原有控制的前提下使其具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为此,主要研究UPQ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及特性,该方案仅需在可再生能源电场出口处进行外部改造。首先介绍了接入新能源场站的UPQC输电系统运行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功率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UPQ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然后阐述了不同工况下UPQC内部功率流动机理,探讨了影响串、并联变流器视在功率的限制因素,并进一步设计了在特定情况下的系统容量参数指标。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UPQC的输电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实现UPQC的虚拟同步化控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