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电子数据在刑事证据体系中的定位与审查判断规则——基于网络假货犯罪案件裁判文书的分析 下载:85 浏览:468

胡铭1,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互联网时代,电子数据在刑事审判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然而,在规则层面与审判实践层面,对电子数据的定位却呈现显著差异。通过对北大法意中国裁判文书库收录的2005-2015年网络假货犯罪案件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电子数据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存在定位泛化的问题,相关审查判断规则主要围绕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展开,其关联性审查本质上也是真实性审查,其合法性审查亦主要是为了保障真实性。电子数据鉴定虽然被广泛适用,却未能发挥预期作用,而专家辅助人的引入尚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准确定位电子数据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在广义理解电子数据的基础上,在真实性与正当程序保障的价值权衡中,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电子数据审查判断规则。

基于数据主权的国家刑事取证管辖模式 下载:84 浏览:469

梁坤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关于电子数据的刑事取证管辖,在国家层面形成了数据存储地模式和数据控制者模式两大方案。传统的数据存储地模式以国家疆域为基础,因其适用困难、取证效率低下而已经有所松动。数据控制者模式则依托跨境云服务提供者,实现了对数据存储地模式的部分取代。刑事数据取证管辖模式的变革,从根本上讲,乃是各国立足于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对数据资源实施掌控所致,而数据特例主义的提出也对适用于有形实物的传统管辖模式构成了冲击。我国应当正视国际上的变革趋势,在数据主权国家战略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刑事数据取证管辖模式的中国方案。具体而言,在坚持数据存储地模式的同时,有必要设定例外情形;在把握数据控制者模式之优势的同时,亦需针对他国采取该模式给我国带来的危害予以对等回应;在程序主义数据主权的框架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平等协商与合作,构建适用于电子数据的刑事取证管辖互惠模式。

电子证据真实性的三个层面——以刑事诉讼为例的分析 下载:87 浏览:481

褚福民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电子证据真实性的三个层面是指电子证据载体的真实性、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电子证据内容的真实性。从电子证据真实性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有关电子证据真实性的规则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真实性审查规则没有区分三个层面以及明确三个层面之间的审查顺序;对各个层面的审查规则缺乏系统、明确的规定;对不同层面同类问题的规则没有作出区分;电子证据真实性的保障措施和审查方式亟需完善。未来相关规则的完善,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区分电子证据真实性的三个层面,并明确审查顺序;针对不同层面建立系统、明确的审查规则;明确区分针对不同层面同类问题的规则;实现技术措施与程序规则的有效配置与衔接,并确保电子证据在庭审中通过直接言词的方式进行质证。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电子数据取证问题研究 下载:105 浏览:1360

周珈莹 《数据与科学》 2023年6期

摘要:
伴随通信技术和和互联网的普及与迅速发展,传统犯罪在互联网领域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其中诈骗犯罪尤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近十年来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然而高案发率与低侦破率使得对该类案件的规制迫在眉睫。本文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阶段的电子数据取证问题,进行现状分析与路径研究,旨在从电子数据这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最核心的证据种类出发,为该类案件的破解提供新的思路。

场外股票配资研判打击与司法鉴定研究 下载:501 浏览:2916

廖志海 《法学学报》 2022年10期

摘要:
我国2015年股灾以来,股票场外配资违法犯罪问题逐渐被大众所了解。作者通过理论与实战经验相结合,将场外股票配资的技术形态、线索分析研判方法、勘验取证注意要点及鉴定与数据分析等,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如何对场外配资平台实施打击和鉴定。

浅谈公安机关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现状与挑战 下载:499 浏览:2587

李智 乔颖硕 石磊 《法学学报》 2022年9期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类型,已经涉及到很多新型的网络案件中了,而且对传统案件的研究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电子数据的司法鉴定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公安机关电子数据鉴定,存在着认知度不足,影响新型犯罪调查、技术标准发展相对滞后、电子数据鉴定适用范围有限等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发展构想。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