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污染传导类型研究 下载:44 浏览:359

戴胜利 段新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梳理分析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水污染的已有研究成果。从动态传导视角出发,首先筛选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典型水污染事件,梳理发现它们污染传导背后的共同规律,然后提出在水污染传导全程中主要包括:污染传导发生、污染传导过程、污染传导后果3大基本要素。最后,重点研究水污染事件中污染传导的过程,并将这些传导过程分为传导中断型、传导释放型、传导转移型3种不同类型,研究梳理这3种不同类型的污染传导过程的生成机理。以期能够提升人们对水污染事件中污染传导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8 浏览:137

郭志鹏 闫国强 王中杰 耿运霞 《诊断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70例ISHL合并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ISHL常规治疗,然后在巴曲酶辅助下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分析患者治愈时间、疼痛程度、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结果 70例ISHL合并BPPV患者治愈时间4.4±1.2个月;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为2.3±0.7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愈率为100.00%(70/70);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探讨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下载:88 浏览:506

韩春娥 《诊断医学》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126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巴曲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为8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因子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短期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听力恢复较好,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突发性耳聋患者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05

叶伟伟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腺苷钴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听力及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反应,评价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听力及眩晕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耳鸣率、眩晕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腺苷钴胺联合地塞米松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听力及眩晕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炎性反应,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耳聋2号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3

​唐英 裴喜玲 魏博洋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耳聋2号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6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0耳),对照组30例(30耳)。对照组采用西药凯时注射液静推及维生素B1,B12肌注治疗,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耳聋2号,1次/日,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耳聋、眩晕症状上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耳鸣症状改善上,两组疗效相当,经秩和检验,P>0.05。在凝血功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患者的愈显率分别为66.7%、43.3%,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6.7%,两组总体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耳聋2号在治疗突聋临床疗效及在改善凝血功能上效果显著。

舒血宁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 下载:35 浏览:392

李红英 谢建锋 宋晓侠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室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均给予能量合剂、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血宁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丹参滴注液及甲钴胺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随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耳鸣恢复率85.71%,眩晕恢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及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经随访观察1年,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260 浏览:2911

张亚利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41例)和依达拉奉组(42例)。综合治疗组进行常规急诊内科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依达拉奉组基本痊愈 2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 ;综合治疗组基本痊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61% ;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综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均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神经功能损害,缩小血肿,值得推广。

MPNFS模式的心理干预在儿童突发性聋中的应用体会 下载:55 浏览:507

裘妃 陆意 郑迎 杨静 毕静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应用MPNFS模式的心理干预提高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个性化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针对性的心理开导及精细化护理;模块化综合护理管理;照护者共同参与的ChildLife治疗性游戏;医-家-校联动。结果:107例患儿治愈13例,治疗有效41例,53例听力无明显改善,出院后继续听力随访或外院行高压氧治疗。出院半月后随访显示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结论:由于突聋发病较突然,且发病原因不明确,亦尚未研究出特效药,患儿和照护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易造成一定的负性心理情绪。通过MPNFS模式的心理干预,提高了患儿及照护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了负性心理情绪。

凉山州农村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下载:164 浏览:1613

董秋月 《地球科学探索》 2023年6期

摘要:
凉山州农村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率较高,实现对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的有效构建,可以使突发性地质灾害得到更加有效的应对,更好的维护凉山州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首先对凉山州农村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政企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结合凉山州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问题的改进策略。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方法分析 下载:129 浏览:1554

孙红霞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传染病传播性强,一旦发生,危害不可估量。为提升应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构建强有力的传染病公共卫生网络体系。本文对传染病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控制工作加以研究,发现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应对事件处理能力弱、监管力度不严等问题,提出强化人员管控,降低传播风险;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为相关制度落实提供空间;强化各方责任,统筹布局;以多渠道、点位预警机制,提升公众危机意识等建议,以供借鉴。

短视频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影响力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下载:215 浏览:2682

高渊 魏子复 《中国新闻传播》 2022年5期

摘要:
本文以短视频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征为基点,探究两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存在的联系。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发现,短视频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媒体通过短视频平台对公众进行议程设置,公众对媒体发布在短视频的疫情信息又带有“第三人效果”。至此本文浅析了以上两种现象,并对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耳聋胶囊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37 浏览:858

吴淑芳 李炜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3期

摘要: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耳聋胶囊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耳聋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耳聋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状况、内皮功能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听力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0.5kHz、1 kHz 2kHz、4 kHz频率下的听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前内皮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耳聋胶囊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不同频率点的听力,增强患者的内皮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