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关节功能影响 下载:85 浏览:311

聂新盼 岳增华 《诊断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对更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后的应用 下载:77 浏览:447

林凤英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进行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0例,为这些患者提供快速康复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和术后半年患者的Harris评分、ROM关节活动度及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60例进行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8.5±7.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9.7±12.4)ml,平均术中引流量为(123.5±20.2)ml,平均下床时间为(4.1±0.8)d,平均住院时间为(8.6±1.8)d,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8.6±2.2)h。在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及术后半年的时间推移中,其Harris评分逐渐提高,ROM值逐渐增加,而静息痛与运动痛的VAS评分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有很好的作用与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消除疼痛,恢复功能,促进快速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管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320

欧玉琼 吴建颖 周嫦娥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管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72 h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谵妄持续时间、每日总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72 h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3,7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每日总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管理在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157 浏览:1779

李元水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2023年6月——2024年1月抽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共计64例。以治疗方式不同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为验证效果差异,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术后步态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手术指标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常规组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术后步态指标高于实验组,对比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者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术中风险更小;全髋关节置换术则疗效更佳,步态恢复更稳定,可按照病况择优选择。

探究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价值 下载:104 浏览:1166

吕虎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 针对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高龄危重患者,本文研究在于分析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2.6-2023.6我院收治的110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以麻醉方法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n=55)实施常规全麻,观察组(n=55)实施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神经的起效时间均更短,维持时间则更长,P<0.05;观察组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SBP、SDP两项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全麻相比,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的整体应用效果更为明显,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很高,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