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文献计量的脑科学国际竞争态势分析 下载:48 浏览:264

郑颖1 杨明3 欧阳峥峥1 卿立燕1 陈云伟2 张志强1 陶诚3 张月鸿3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正确认识我国在脑科学领域的科研与竞争力水平,进而为我国和中国科学院部署脑科学研究计划、推动脑科学快速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本文在重点分析脑科学领域国际研发竞争态势的基础上,选取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伦敦大学脑科学学院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大脑与心智研究所等三所重要科研单元开展比较分析,包括科研产出和影响力,以及科研团队合作情况等多个指标。研究发现,我国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研究质量和影响力也在稳步增长;与国际重要科研单元相比,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逐渐成为我国和全球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

视觉记忆的海拔效应——来自配对联想学习任务的证据 下载:79 浏览:483

高晓雷 孙敏 任晓 飞高蕾 马海林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为考察低氧环境对视觉记忆的影响,并探测这种影响的海拔效应。本研究以剑桥认知系统(CAN-TAB)为工具,采用配对联想学习任务(PAL),从平均海拔3000m、3800m和4500m处分别选取39名、38名和43名藏族大学生参与本实验,在4个观测指标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选取的4个观测指标上,不同海拔高度被试的配对联想学习能力差异均不显著,PAL成功时的平均错误F(2,117)=0.60,P>0.05;PAL成功时的平均试验F(2,117)=1.22,P>0.05;PAL错误总数(调整)F(2,117)=0.60,P>0.05;PAL试验总数(调整)F(2,117)=1.08,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没有发现视觉记忆的海拔效应。但这一结果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验证。

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美学融合视域中视知觉感知建构的身体美学理论 下载:25 浏览:311

李伟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从以往研究身体美学的学者来看,研究领域大多都是从生理学、医学和社会学等角度来研究,虽有颇多建树,但对脑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将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美学融入身体美学的理论建构,使身体美学不再单纯以可见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交叉至包括脑、神经元、躯体等多维的系统性领域,可以得出身体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是审美主体的结论。同时,审美认知活动不能割裂身体与大脑,以"我们并非‘拥有’一个身体,或者我们身体性地‘存在’"的系统论思维和"人是‘理、情、意’三者的统一"的身体意识和身体表现理念是构建现代身体美学理论基础。

基于脑科学理论的中职财经课堂视觉思维工具的应用研究 下载:29 浏览:295

王路帆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6期

摘要:
学习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不断触发学生的思维。文章基于脑科学理论,针对"烧脑"的专业问题,提出"健脑"的策略,开发视觉思维工具,运用视觉思维引导教学,通过"动眼"的途径,优化专业课教学,达到"醒脑"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具身认知的“七宗罪” 下载:70 浏览:433

周倩1 廖小根1 姜孟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近二十年来,具身认知已逐渐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主流趋势,其理论主张已经辐射到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许多领域,研究成果运用范围逐渐扩大。诚然,具身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离身"认知的不足,但其在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如循环论证,解释不充分,完全的二元对立,文化、社会、语言因素的忽视等。因此,当务之急是改进研究方法,摒弃先入之见,使其真正成为多角度、全方位、综合性研究。

激进生成论及其反表征主义革命 下载:35 浏览:417

叶浩生 杨文登 《心理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生成论是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新取向。它反对传统认知科学中的表征主义观点,主张心智并非认识者对环境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而是行动的制造者,是特定身体构造和身体能力的行动者与环境的互动与耦合过程。激进生成论认为自创生的生成论和感觉运动的生成论在反对表征主义方面过于"温和"。因此,它主张"激进化"生成论,强调基本心智就是一种反应形式,不包含任何内容性心理表征。因此,它要掀起一场反表征主义"革命"。这一激进主张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批评。

身体动作与语义加工:具身隐喻的视角 下载:51 浏览:227

王继瑛1 叶浩生2 苏得权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个体建立基于身体经验的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之间的隐喻联结是人类特有的认知方式。不管是具体概念还是抽象概念,只要有具身隐喻联结的概念,其语义的理解便会受到具身启动效应的影响。大脑在加工动词或者含动词的句子时,不仅激活了语言中枢和运动皮层,且大脑随着个体是否执行与语义相应的动作、抽象概念的熟悉程度和其文本背景是否符合等因素而激活不同的神经回路。本文将对以上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从具身隐喻的视角为身体动作影响语义加工的神经机制模型提供初步的思路。

通过身体动作理解人与环境:具身的社会认知 下载:30 浏览:52

黎晓丹1 叶浩生2 丁道群3 《心理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近年来,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个体认知过程中的情境因素已逐渐成为具身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众多的具身认知研究开始探究何种情境才能有效地启动具身效应。个体的身体感知或者身体动作的变化会对其知觉、情绪等高级心理过程产生无意识的具身效应,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显示大脑的运动皮层在这一系列的高级心理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具身社会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从认知神经机制的层面剖析身体动作如何影响个体对人与环境的理解和互动,以及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思考目前具身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

神经动力学与力学 下载:88 浏览:475

陆启韶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回顾力学研究体系的发展,简要介绍神经动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探讨神经动力学与力学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一些研究展望.

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基于脑神经科学视角 下载:96 浏览:982

肖艳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我国少子化现象日益明显,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如何构建儿童早期政策支持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基于脑科学理论和国内外成功干预实践,提出了三大最有证据支撑的政策方案:第一,构建保护性支持政策,婴幼儿保护应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关键环节;第二,构建经济性支持政策,低收入家庭儿童早期津贴有助于阻断代际贫困传递机制;第三,构建服务性支持政策,儿童早期的优质照顾与教育学习对实现儿童潜力意义重大。本研究对完善儿童早期政策、实现儿童发展潜能、推进代际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新课标的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下载:489 浏览:3538

姜志军1 周智华1 王云霞1 汪原红1 姜宇琪2 《英语教学》 2021年9期

摘要:
新时代的中职英语教学,要把思政教育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从英语课程思政文献综述、理念、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