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与管理措施探讨 下载:196 浏览:2416

缪舟勇 《中国土木工程》 2025年1期

摘要:
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风险,当各种安全风险加剧时,必然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从而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各种安全风险的分析,论述了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及其限制 下载:51 浏览:288

谢增毅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劳动者因在社交媒体发表言论而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的案件数量较多。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在劳动关系中也应得到保护。但劳动者言论自由与雇主的权利和利益有可能产生冲突,劳动者言论自由也应受到限制。从劳动法角度看,对劳动者言论自由进行限制的基础在于劳动者的忠实义务。劳动者的言论自由与其忠实义务及雇主的权利和利益需要平衡。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通过考虑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行为的各种因素对其合法性作出判定。确立劳动者言论自由的边界需要在个案中考察劳动者社交媒体行为的"四要素",即行为是否符合雇主规章制度要求、行为动机、行为后果、行为情节以及相应的具体因素,从而判定劳动者行为是否损害雇主利益、违反忠实义务,并以此判定劳动者的社交媒体行为是否超出言论自由边界及是否合法。雇主对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应符合比例原则。

书面形式与合同的成立 下载:67 浏览:493

朱广新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合同原则上自成立时生效。合同的成立是决定合同是否及何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性环节。在对"要约—承诺"缔约模式作出具体规定后,我国合同法还为应采取书面形式或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确立了特别的合同成立规则,如"自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及"一方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系统地看,这些特别规则不仅在法学理论、法律逻辑及规范体系上存在明显缺陷,而且在交易实践中引发合同"倒签"、交易机会主义等不良现象。对合同形式自由与形式强制之间的关系、签字或盖章的规范意义、法定书面形式的构成要件及不遵守书面形式的法律后果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解,是形成立法瑕疵的主要原因。民法典合同编有必要对书面形式与合同成立之间的规范关系设计新的构造。

他行为能力问题研究 下载:84 浏览:471

陈兴良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他行为能力是一个在刑法理论中存在重大争议的概念,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确定他行为能力在犯罪论中的体系性地位。行为论的观点认为,他行为能力属于是否存在刑法意义上的行为的问题,应在行为论中考察他行为能力。不法论的观点认为,他行为能力是违法阻却事由判断的根据之一,应在不法论中考察他行为能力。责任论的观点认为,他行为能力是责任非难的根据之一,应在责任论中考察他行为能力。他行为能力是行为人选择实施其他行为的可能性,其与意志自由一体两面,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行为的成立要素。通过否定他行为能力的存在,可以排除行为的存在,从而否定犯罪的成立。因此,行为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被遗忘权:传统元素、新语境与利益衡量 下载:86 浏览:473

刘文杰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以同意权开始,以删除权("被遗忘权")收尾的一整套个人数据权利建立在"个人信息自治"的理念之上,体现了更高水平的个体权利保护,是对新媒介技术及其催生的互联网社会的法律应对。一方面,这些权利具有绝对权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们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其最佳适用场合为当事人为平等主体的民事交易交往语境,包括21世纪新兴的社交网络。于此,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决定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当被遗忘权指向对互联网上旧闻及其搜索链接的删除时,则进入了新的语境,即新闻报道和信息自由对人格利益的侵入。此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披露个人信息,决定于公共利益的需要,须考虑所报道事件的公共属性、信息的时效性和报道对当事人将会造成的影响。将旧报道置于互联网存档具有重大公共价值,且不属于对当事人进行新闻聚焦,故个体人格保护原则上应让位于信息自由。基于类似的利益衡量,应当认为,如源网址的公开不构成侵权,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移除姓名搜索链接的后果。

掩模台水平向的二维衍射平面光栅测量模型验证 下载:61 浏览:361

郝春晓1 张文涛1 王献英2 黄逊志2 《中国仪器》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降低掩模台位置测量的位置误差,首先阐述了二维衍射平面光栅尺在掩模台上的布局与信号采集模块;然后运用两个二维衍射平面光栅尺建立掩模台位置测量模型;最后以双频激光干涉仪作为参考测量系统,对比两个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实验证明:二维衍射平面光栅尺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比较低,可以有效地实现掩模台的三自由度位置超高精密测量。

沈北新区健身俱乐部自由搏击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下载:55 浏览:308

崔庆 《体育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与国际接轨中国的散打向自由搏击转型,随着国内自由搏击赛事的兴起,掀起了练习自由搏击的热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沈北新区四家健身俱乐部自由搏击运动项目的学员,教练员,宣传,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便于俱乐部负责人制定市场营销战略,促进自由搏击在沈北地区的发展。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人的异化 下载:68 浏览:389

柳淑田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媒介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功能愈加人性化与多样化,人类沉浸在自身创设的媒介环境中,被新的媒介技术裹挟着、异化着却不自知。因而我们需承认新媒体在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人类的异化现象也逐渐成为了人类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害,不断侵蚀着人类的独立性与理性。本文在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人的异化现象的特点、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其出现的深层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几点减轻人的异化的对策,从而使人类实现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回归主人翁地位,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当代中国语境下知识产权法价值构造的展开 下载:36 浏览:259

董涛 商文江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当代中国知识产权法存在一个较大问题是缺乏明确的、统领性的价值体系指引,从而对其合法性与凝聚力造成了伤害。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构成法律真正的内在语法"的知识产权法价值的构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找寻、评价、选择三个方面对知识产权法价值体系的构造进行研究,以期为已被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和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折腾得疲于奔命的知识产权法提供相对稳定的神经中枢和有生命力的生长基础。

康德关于自由与必然的相容论是融贯的吗? 下载:42 浏览:239

朱会晖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康德的自由观认为,本体界行为的自由与现象界行为的必然性不矛盾,前一种行为可以构成后者的根据,这种诉诸本体的相容论为其实践哲学提供了重要前提,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学者们就他律行为的可能性、性格和准则改变的可能性、个体内自由选择之间的相容性、人与人之间自由的相容性、行为归因和道德评价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尖锐批评。笔者就康德相容论的这些国际学界所争论的焦点和深度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以说明渐趋成熟的康德思想很好地维持了自身的融贯性,可以有力应对以上的种种批评。

作者的意图与文本的生成——以马君武对密尔《论自由》的翻译为个案的讨论 下载:31 浏览:264

李宏图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85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出版了《论自由》一书。此书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03年,在距离欧洲遥远的中国也出版了《论自由》的中文版,由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马君武翻译出版。那么,当密尔的"论自由"在翻译成为中文,即在跨文化的迁变过程中,不同文化空间所形成的思想表达是否能够为另外一种文化空间人们所理解?本文即以马君武对密尔《论自由》的翻译为个案展开考察,试图揭示,在中国,马君武在对文本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者的主观意图的原因,带来了很多"误读"。而正是这种"误读"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文本。

基于和谐的权利体系;霍布豪斯论自由 下载:33 浏览:306

王同彤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霍布豪斯对自由的理解承袭密尔和格林等前辈思想家的转向,同时结合了19—20世纪之交英国社会改革的实践,推动了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型过渡,深化和发展了自由概念的内涵。他对自由的阐释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是将自由概念具体化为一组基于和谐原则的社会权利体系;其二是将自由定位于精神发展成长的目标、社会和谐的基础;其三是从社会权利的意义对自由的"积极"与"消极"进行了综合,从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层面推进了对自由概念的理解。

北方自由民教师与美国南方重建 下载:50 浏览:293

徐跃龙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内战结束后,美国南方面临着重建的历史任务,除了政治与经济层面的重建,文化重建也不容忽视,教育新获解放的南方黑人成为当务之急。内战爆发后不久,北方教师即跟随联邦军队与北方慈善团体进入南方,开始了教育南方黑人的使命。以新英格兰地区白人女性教师为主体的北方自由民教师将文化知识以及北方的道德、价值观念带进南方,试图提升南方黑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并重塑战后南方的黑白种族秩序。面对南方艰苦的生活、教学条件以及南方社会的敌视,北方自由民教师努力从事教育南方黑人的事业,为南方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意之罪” 何以归责?——哲学与精神分析论域下的“无意识意愿”及其伦理意蕴 下载:66 浏览:438

卢毅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从古希腊以来,行为的自愿性或有意性便被视为道德归责的依据,而经过基督教哲学对意志及其自由决断的探讨,人的道德主体性开始被明确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在此过程中,作为相关理论学说的试金石,并非出于自觉的意愿而导致的罪过即"无意之罪"的问题一再以不同形式被提出。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对于"不能自制"问题的分析,还是奥古斯丁对于情感最初波动之罪的考察,实际上都对意愿或意志活动的无意识维度及其伦理意蕴进行了揭示。时至现代,作为精神分析创立者的弗洛伊德通过对"无意识"的系统探究,深化了对于意志问题及其复杂性的理解,并正面勾勒出了某种"无意识意愿"的雏形。在此基础上,拉康在驳斥对欲望的自然主义解读并赋予欲望以特定伦理内涵的同时,也通过重新界定欲望、意志与理性的关系,并构想一种自愿为他者揽责而实现的自由,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传统的哲学心理学与伦理观的创造性重构。

十九路军与“自由人”论争 下载:64 浏览:403

郭帅 《中国文学》 2018年5期

摘要:
"自由人"论争事件表面上是一场文艺论争,但在事实与本质上,主要是一场政治斗争。"自由人"胡秋原的主要政治资源是十九路军。"王明中央"时期,党对十九路军的舆论策略非常特殊。在党的"白区"工作制度下,左联顺应中共中央的这些特殊政策,与胡秋原展开了形态特殊的论争。可以说,党争既是"自由人"论争的动机,也是其动力。党争—文争的关系框架,为我们认识和评价左翼文学论争提供了一种角度和思路。

康德的“物自身”概念何以有价值意涵——为牟宗三的诠释进一解 下载:74 浏览:362

李明辉 《国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引发最多争议的一个重要概念。牟宗三对这个概念提出一个很特别的诠释,即是认为这个概念不是一个知识论的事实概念,而是一个具有价值意涵的伦理学概念。但是他强调:康德并未明言,而只是暗示此义。因此,有些中国学者批评牟宗三的这个诠释是对康德哲学的误读或曲解。作者根据康德的著作说明这个概念在康德思想中的发展,藉以证明:康德本人已明白地表示此义。作者也引述三位德国学者卡西勒、克隆纳与考尔巴赫的观点,来左证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的诠释。

八自由度蒸发器检修机器人设计及运动分析 下载:37 浏览:241

王宠 王湘江 冯栋彦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解决核电站检修期间人力操作面临的安全与效率问题,设计出一种通过协作机械臂与伺服电缸相配合的八自由度机器人模型。通过对该模型建立关节坐标系,根据D-H参数法建立检修机器人的两种运动方程。建立检修机器人的D-H参数模型,进行正逆运动学求解;并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工具箱Robotics Toolbox进行运动分析,从而更好地对检修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做出重要参考。

论意志与法则——卢梭与康德在道德领域的突破 下载:59 浏览:352

黄裕生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自奥古斯丁提出自由意志概念并将其确立为行为归责的最终根据后,便在西方哲学史上开启了意志与行为法则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在卢梭之前,外在关系说主导着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但是无论是把法则视作来自意志之上的神,还是视作来自意志之外的理性或情感,都会使得自由意志成为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而卢梭对"普遍意志"及其与法则的关系的发现,则使得意志成为了万法之源,从而与法则内在地关联在了一起。卢梭的这一开创性工作,为康德进一步完成道德领域的三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遥远的自由——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一个历史倒错 下载:68 浏览:432

韩水法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霍耐特断定,在我们这个时代自由已趋于贫乏并形成了病态,为除此弊,他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获取思想资源和方案构想,构建了"社会自由"理论。但是,《法哲学原理》本身包含了一个历史倒错:它以普遍的自由为整个体系的出发点,令所有权、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从中发展出来,而现实历史的发展次序却正好相反,普遍的自由和权利乃是最后达到的成果。如果黑格尔承认社会契约论,那么他这个倒错可以在理论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然而,黑格尔恰恰反对社会契约论,因此,这个倒错就成为一个无法改正的错误和理论模式。这个模式及其方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法兰克福学派。霍耐特的"社会自由"最终只是体现了一种对前现代社会的乡愁,而并不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切实解决方案。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聚乙烯及聚卤代烯烃 下载:29 浏览:345

孙连伟1 孙中鹤2 王雪3 徐林3 冯岸超1,4 张立群1,4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LRP)可以用于制备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链缺陷少的聚合物,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氯乙烯(PVDC)和聚偏氟乙烯(PVDF),且易控制上述单体与其他单体共聚得到嵌段聚合物。本文调研了近年来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如碘转移聚合(ITP)、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和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OMRP)等)制备聚乙烯和聚卤代烯烃等方面的工作,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