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效法与抵拒:孙中山晚年对苏俄道路的选择性认同 下载:61 浏览:268

何金凤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经历了不断的挫折和失败后,将目光转向苏俄,并在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开始了"联俄""师俄"历程。但孙中山的"以俄为师"并非"全盘俄化",而是有所取舍,带有明显的选择性倾向。他始终以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为标准,在积极效法苏共组织模式、学习借鉴苏俄建军经验的同时,对苏俄国家现代化的终极制度目标及其指导思想都持抵拒态度,认为中国可以通过社会改革而不必经过阶级斗争实现各阶级人民均享幸福的大同世界。

​历史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研究 下载:44 浏览:556

王怡 《历史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回看历史,具有历史自信的党。深厚的历史自信不仅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来源于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形成的奋斗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增强了党的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看向未来的自信,也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

科技异化的现实影响与伦理学反思 下载:99 浏览:990

师佳 《国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两面性,在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产生的科技异化问题也愈演愈烈。科技异化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正确看待这些影响,减少科技异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实现科技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助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国式现代化。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忠诚”伦理观解读 下载:128 浏览:1358

顾德警1 李建森2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12期

摘要:
忠诚观是一个组织维系团结统一、兴旺发达背后所蕴含的伦理道德。一个不存在或者丧失精神支柱,其发展前途无疑是黯淡的。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本文尝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分析工具,从主客体维度、意识形态安全维度和实践维度阐释“忠诚”的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培育路径及其策略 下载:135 浏览:1702

杨兴旺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和主要平台,如何提升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理应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学思政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与学习评价等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环节,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路,以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