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室温贮藏过程中南美白对虾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下载:67 浏览:451

王建华1 葛敏敏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6期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RI)的方法测定25℃条件下不同贮藏阶段南美白对虾肌肉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情况,共检出63种挥发性物质。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变化可以用来表征新鲜度的变化,南美白对虾贮藏0、12 h样品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三甲胺、壬醛、2-乙基己醇等4种,贮藏6 h样品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二烯丙基二硫、吲哚2种,贮藏24、36、48 h样品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二甲基三硫、4-甲基苯酚、二甲基二硫等5种,(0~48)h整个贮藏过程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三甲胺、吲哚、二甲基二硫等5种。

热激-保鲜剂-冰温对鄂莲5号贮藏品质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78

吴剑1 褚伟雄1 赵建平1 毛惠慧2 金蓓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嘉兴市莲藕种植品种多、面积大。鄂莲5号采收时间跨度长,莲藕老熟程度不一致,且现有人工采收易损伤莲藕表皮,导致失水腐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保鲜剂,联合热激-冰温贮藏方法,协同抑制鄂莲5号在贮藏期内发生褐变与腐烂,降低莲藕冷害发生,延长贮藏期及维持莲藕食用品质与商品性。方法:经65℃热激处理5 min后,选择不同浓度柠檬酸、Vc、CaCl2 3种保鲜试剂浸泡莲藕30 min,于冰温贮藏35 d后测定色差、可溶性糖、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感官评价等指标。结论:通过分析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的结果,得出其最优工艺条件为65℃热激处理5 min,保鲜剂比例为0.3%氯化钙、0.25%Vc和0.3%柠檬酸,浸泡30 min后,于-0.7℃至0℃贮藏,对鄂莲5号褐变与多酚氧化酶活抑制效果较明显,硬度保持有较好作用,腐烂率小于5%,贮藏期内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幅度较小,可取得较好的保鲜效果。

枸杞子贮藏中平衡含水率变化规律及等温吸附曲线研究 下载:76 浏览:485

刘珈羽 方皓 栗圣榕 陈鸿平 冯靖雯 胡媛 刘友平 陈林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枸杞子在相对湿度35%85%,温度分别为5、15、25、35℃条件下吸附平衡含水率变化规律,得到等温吸附曲线模型,通过模型可对枸杞子贮藏中的安全水分起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原理,根据目前在食品吸附中运用较多的6种模型对枸杞子实验吸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比较。结果:枸杞子的平衡含水率随水分活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等温吸附曲线属于"J"型,而描述这一吸附特性的最佳数学模型为Halsey模型,并由模型方程计算得到枸杞子的绝对安全水分和相对安全水分。结论:该实验中的Halsey模型可作为枸杞子贮藏中平衡含水率的预测模型,为枸杞子安全水分的控制及科学贮藏提供参考。

天麻保鲜实验应用于高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践教学的探讨 下载:71 浏览:504

陈娜1,2 陈鑫2,3 李永强1 李瑞平1 王露露1 张继1,2 《生物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为满足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行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不断需求,高职农业院校将培养该专业的实用技术人才作为重点培养目标之一。天麻是一种药食两用特色农产品,通过气调包装冷藏处理后可达到较为理想的保鲜效果,因此适宜作为保鲜教学实验的内容。将天麻保鲜实验作为高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农产品贮藏技术的感性认知,还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

微波辅助硅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 下载:31 浏览:345

康永锋1,2,3 薛永刚4 刘杨铭1 向绍基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以硅胶为催化剂,通过微波辐射加热,实现了无溶剂条件下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等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乙酸酐/水杨酸比例、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水杨酸∶乙酸酐∶硅胶催化剂为1∶2∶0.3(mol),微波功率为300W,反应时间为15min,反应温度70℃。在此条件下,产率87%。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新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

论加工贮藏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508

程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人类的食物除少数物质如盐类外,几乎全部来自动植物,这些食物原料容易腐败,需要再进一步进行各种加工处理,才便于保藏和运输,以满足各种特殊需要。食品在加工储藏中由于营养成分的稳定性等不同,营养价值有升有降,只有掌握全面系统的营养学知识,才能降低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并较大程度地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贮藏条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下载:36 浏览:468

黄冬妹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食品贮藏条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性。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动态变化及其可能的化学反应机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梳理,我们明确了食品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为实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等,对食品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化学动力学模型,揭示了营养成分变化的动态规律。

套袋处理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9

​王斯妤1 陈东元1 王璠2 吴庭观1 曾明1 邱家洪1 刘伟1 《农业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红色单层袋(A)、深黄色单层袋(B)、外红里黑复合袋(C)、浅黄色单层袋(D)4种果袋处理,研究了其对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套袋处理能有效地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单果重、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AsA含量、固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硬度、色度值,保持或延长了果实的贮藏期。B处理的效果最优,表现出高品质、耐贮藏的特点,贮藏期较其他处理长7 d以上;D处理具备较高的AsA含量;C处理次之;A处理在各方面的表现均较差。由此可知,在"红阳"猕猴桃生产中,应用深黄色单层袋具有可行性。

基于品质易逝期的模拟中转基地处置对凡纳滨对虾活品和锁鲜品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348

曲秦坤 刘俊荣 赵前 周进 田元勇 徐昙烨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为改变小型分散对虾养殖产区的渔后被动现状,以大连地区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体质量为20~25g),模拟构建一个在产区具有集散性质的中转基地,将离水后的品质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塘头至中转基地(品质易逝期)和中转基地进入鲜活品贮运销售阶段(后品质易逝期),塘头至中转基地设置为4h无水保湿运输,中转基地处置分复水活品组和冰卒锁鲜组,随后进入贮运环节,活品组保活贮藏60h,锁鲜组覆冰冷藏132h,并检测不同阶段对虾肌肉白度、pH、糖原、ATP及其关联物、蛋白溶解度、琥珀酸脱氢酶(SDH)及活体血糖等指标。结果表明:品质易逝期处置对活品的可恢复性试验显示,无水运输后活体肌肉的pH和ATP值略有上升,血糖与糖原含量则略有下降,复水后的血糖、pH、糖原及ATP及其关联物等各项指标分析结果均表明活体活力恢复,随后的活品贮运期间,活体在初期呈现一定的稳定性,36h后快速下降且出现大批量死亡;品质易逝期锁鲜处置的延迟效应试验显示,无水运输后直接进行冰卒随后冰藏,锁鲜品在销售过程中其糖原、ATP等含量虽有所下降,但前108h期间下降速度较慢,pH始终维持在7.98以下,呈现了5d的锁鲜品货架期,锁鲜品各项指标均高于活品,这表明易逝期处置能够有效地实施锁鲜,延缓了鲜品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速度。研究表明,离水后对虾具有一个品质易逝期,且对后品质易逝期有延迟效应,水产品产区建立中转基地可以有效地实施易逝期品质调控并可主动实施产品设计,进而改变小型分散养殖产业渔后被动现状。

易逝期干露对菲律宾蛤仔活品净化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73

刘慧慧1 刘俊荣1 田元勇1 李亚烜1 冷寒冰1 于笛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采捕后可容忍的干露时间,以研究干露对净化及随后的活品贮藏特性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蛤仔原料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湿藏对照组(CW)、干藏对照组(CD)和干露0、1、3、4d组(即E0、E1、E3、E4组),湿藏及净化条件均为室温海水,干露及干藏条件均为4℃湿布覆盖,分析各组的存活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核苷酸能荷(AEC)值和K值,并对各组蛤仔从外观、气味、滋味、质地和回味5个方面进行风味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干露3d内蛤仔有近100%的存活率,4d干露存活率仍可保持90%左右,与初始原料相比,干露静置后的蛤仔均呈现恢复态势,E1、E3和E4组具有相同的ATP、AEC和K值水平,蛤仔呈现非愉悦性特征(苦、腥、土),经1~3d静置后恢复了愉悦特征(甜、鲜、咸、香),干露4d时则呈现臭味特征;原料经1、3、4d干露,净化后蛤仔存活率分别为100%、91%和85%,随着干露时间的延长,净化过程ATP消耗增加,E4组的K值高于其他组,AEC值则未发现明显差异;感官评价结果显示,2d内干露处理的净化产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品质,而3d以上的干露会导致风味下降,而E4组依然突出臭味;7d活品湿藏的E0和E1组均具90%以上的存活率,E3组存活率在70%以上,而E4组存活率急剧下降至0;干藏下的E0、E1组同样具有90%以上的存活率,E3、E4组则可维持80%以上的存活率;E3、E4组在活品贮藏阶段的K值明显高于E0和E1组,除E4湿藏组外,其他所有组均呈现相同的ATP和AEC值平稳水平,而E4组则明显下降;此外,2d内湿藏的E0、E1、E3组均可呈现愉悦特征;干藏的E0和E1组同样具有愉悦风味,E3组风味开始下降,E4组则突出臭味。研究表明,易逝期的菲律宾蛤仔品质可恢复,期间原料可容忍的干露期限是冷却条件下2d左右,该阶段的干露暂存或运输不会影响后续的活品净化,且无论是干藏还是湿藏均具有7d的活品货架期。

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副溶血弧菌MLST新序列型 下载:87 浏览:502

孙明玉1 冯博1 张昭寰1 徐马俊坤1 刘伟奇1 刘海泉1,2,3,4 潘迎捷1,2,3 赵勇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上传至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收集其他地区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采用eBURSTV3及MEGA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广东分离的AHPND致病株属于一个新序列型ST1710(42、134、99、79、141、41、51),仅与库中ST415及ST975同源性较高。目前,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株的9种ST型可归为2个克隆组和5个单体。经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可知新序列型ST1710与单体ST975遗传关系相近。本研究首次报道中国AHPND分离株的序列型,丰富了PubMLST数据库,并为其遗传进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冰温技术在食品生产领域中的运用 下载:251 浏览:2726

饶品成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3年6期

摘要:
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民生保障,一旦出现食品腐败问题,容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容易引发食品材料浪费问题。为此,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会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食品的储存和贮藏,而冰温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以上目标,为企业提供合适的食品储存环境,有利于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基础上,延长食品贮藏时间,进而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