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国际海洋科学技术未来战略部署 下载:36 浏览:272

高峰1 王辉2 王凡2 冯志纲2 陈春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基于过去十几年相关国际组织和主要海洋国家发布的研究计划、规划和战略研究报告,对国际上海洋科学技术未来10~20年的发展部署进行分析。根据报告发布的国家和机构组织重要性以及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选取10大具有重要影响的海洋科技发展报告进行解读,认为未来海洋科技发展将集中在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海洋酸化研究、海洋塑料污染、海洋可再生能源、北极研究、深海大洋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等八大海洋科学领域或者问题。

秸秆生物炭与减量氮肥配施对玉米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4

刘慧屿 娄春荣 韩英祚 王秀娟 何志刚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棕壤区土壤酸化、氮肥利用率低下、土壤结构破坏等突出问题,通过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生物炭添加对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秸秆生物炭添加可以促进植株养分吸收,有效节肥45 kg hm-2纯氮,并保证玉米产量;②与常规施肥比,连续多年秸秆生物炭添加可以升高12.36%土壤有机质与12.88%土壤pH,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③秸秆生物炭配施氮素180 kg hm-2处理可以增加土壤粒级> 0.25 mm粒级的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综合各指标评价,秸秆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氮素具有"削峰填谷"的调节功能,秸秆生物炭配施氮素180 kg hm-2处理可以达到减氮改土,并保证玉米质量和数量的生产目的。

合成氮肥对中国茶园土壤养分供应和活性氮流失的影响 下载:97 浏览:479

乔春连1,2 布仁巴音3 《中国土壤》 2018年1期

摘要:
茶树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高需氮经济植物。目前,尽管茶园生态系统中已开展了一些模拟氮肥施用的实验,但对于合成氮肥如何影响茶园土壤性质、养分供应及活性氮的流失仍缺乏全面的评估和量化。对2004—2016年间发表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显示,施用合成氮肥导致我国茶园土壤p H平均降低0.20,使土壤总无机氮升高172%,对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和钾离子浓度无影响。合成氮肥使土壤钙、镁离子浓度分别降低了23%和37%,铝离子浓度上升了近54%。同时,使土壤N2O排放和无机氮淋溶分别增加292%和127%。总体上,大量施用合成氮肥加剧了我国茶园土壤酸化和养分元素的流失,增加了活性氮的流失,威胁着我国茶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解酸化/MBR/人工湿地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 下载:63 浏览:493

张磊1 岳佳妮1 单连斌1 王鸯鸯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5期

摘要:
采用水解酸化/MBR/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类地表Ⅳ类水标准,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高速公路服务区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下载:67 浏览:387

胡双意1 邓先涛2 田野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5期

摘要:
以湖北宜昌某高速公路服务区废水处理工程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废水水质特点及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建(构)筑物设计参数、运行状况及投资运行费用。针对废水水量变化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含氮、磷、油类、病原微生物等特点,综合考虑选择"水解酸化+A/O+消毒"处理工艺。实践运行表明,该系统出水效果稳定,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多酚协同磷酸化对鸡肉蛋白功能及货架期研究 下载:24 浏览:258

张典 陈金玉 张坤生 任云霞 尚坤 吴鹏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2期

摘要:
采用多酚(绿原酸、没食子酸)协同三聚磷酸钠(STP)对鸡肉肌原纤维蛋白(MP)进行修饰,考查对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多酚协同磷酸化后的熟制鸡肉丸色差、pH值、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随贮藏时间的变化,对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多酚的添加使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浊度增大,表面疏水性减小;随多酚浓度的增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低中浓度对表面疏水性、浊度影响不大;高浓度使表面疏水性显著减小,浊度显著增大。贮藏温度越高,鸡肉丸各指标变化速率越快;不同贮藏温度下鸡肉丸的菌落总数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方程,建立货架期动力学模型,对其验证发现模型拟合度良好,能预测鸡肉丸不同温度下的货架期寿命。

酶处理磷酸化玉米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下载:54 浏览:385

王香丽1 刘洁1 卢二帅1 谢军红2 刘亚伟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2期

摘要:
将玉米粉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性蛋白酶将其水解,再以正磷酸钠为酯化剂,研究干热处理磷酸化玉米粉的制备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酯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磷酸盐混合比例为变量,以黏度曲线中的回升值为主要指标,峰值黏度为辅助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 h,正磷酸钠用量1.2%,磷酸混合盐(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比例3:1。

截短与修饰的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33 浏览:305

李高1 李艳梅2,3,4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和沉积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因素,早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全长无修饰的Aβ1-40和Aβ1-42上。近些年研究发现,在AD患者大脑内存在着多种截短与修饰的Aβ蛋白,它们对AD的疾病进程有不可忽视的贡献。例如,焦谷氨酸Aβ、磷酸化Aβ被认为是AD患者出现症状的标志;截短的Aβ4-40/42在患者脑内的含量与Aβ1-40/42接近且具有类似的聚集性质和毒性;患者脑内氧化压力升高导致的酪氨酸硝基化、二聚化和甲硫氨酸氧化形式的Aβ也具有不同的性质。本文对这些截短与修饰的Aβ蛋白的产生、结构、毒性以及和AD的关联进行了综述。

胞浆接头蛋白Dok5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67 浏览:484

庞云丽 杨晶 杨云 张萌 赵思雯 鲁帅尧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构建携带小鼠Dok5基因及其PH、PTB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对应GST融合蛋白。[方法]从小鼠脑组织提取总RNA,逆转录后经PCR扩增、酶切、连接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携带Dok5全长(FL)、PTB、PH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之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再利用Glutathion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与相应抗体的反应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ClustalW2、ProtParam、ProtScale、NetPhos 2.0 Server、SOPMA、Swissmodel)预测Dok5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磷酸化位点以及二、三级结构。[结果]构建了小鼠Dok5 FL、PH、PTB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得到了浓度分别为0.3 mg/ml、0.6 mg/mL、1 mg/mL的pGEX 6p-1-Dok5 FL、PH、PTB蛋白,其中Dok5 FL融合蛋白与相应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Dok5长度为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在人、鼠、猴中高度保守。Dok5相对分子质量为35.453 kDa,理论pI为9.0,包含50个潜在磷酸化位点。[结论]分别得到了63 kDa、39 kDa、37 kDa的Dok5 FL、PH、PTB的GST融合蛋白,预测Dok5是一种亲水性的不稳定蛋白。

新型喹啉季铵盐酸化缓蚀剂氯化苯甲酰甲基喹啉(PCQ)的合成及缓蚀性能 下载:80 浏览:473

王业飞1,2 钱程1,2 杨震1,2 丁名臣1,2 王任卓1,2 《新材料》 2019年7期

摘要:
以氯化苄、2-氯代苯乙酮、喹啉为原料,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氯化苄基喹啉(BQC)以及新型的氯化苯甲酰甲基喹啉(PCQ)两种季铵盐型缓蚀剂,其中PCQ为首次合成。PCQ的制备条件为:以丙酮为溶剂,在75℃水浴条件下回流20 h,采用无水乙醇对产品进行重结晶。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两种季铵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90℃、15%盐酸条件下通过静态失重法对两种季铵盐单独使用及分别与丙炔醇、碘化钾复配使用的缓蚀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1. 00%添加量的BQC、PCQ对N80钢的缓蚀率分别为82. 17%、94. 25%; PCQ与丙炔醇的加量分别为0. 50%时的复配缓蚀体系可使N80钢的缓蚀率达到99. 88%。BQC与PCQ在N8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且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90℃时,BQC和PCQ的吸附平衡常数kads分别为483. 10 L/mol和1 092. 75 L/mol,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30. 77 kJ/mol、-33. 24 kJ/mol,说明两种季铵盐在N80钢表面的吸附均以化学吸附为主。

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调味品废水的研究 下载:66 浏览:255

景健峰 《能源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通过考察水解酸化-SBR工艺对调味品废水处理效果,同时对处理后的调味品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580 mg/L左右,反应时间为3 h,出水COD低于100 mg/L。出水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均低于10 mg/L,出水的磷酸盐低于1 mg/L。SBR出水采投加用聚合氯化铝20 mg/L,粉末活性炭投加2 g进行脱色处理,色度的去除效果最好。

多效复合酸液体系在文昌油田的应用 下载:289 浏览:493

夏光1 刘春祥1 周际永1 杨军伟1 刘明慧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文昌X油田为疏松砂岩储层,采用的是PEM钻井液体系及隐形酸完井液体系,钻完井过程中漏失量大,且从完井到投产时间间隔较长,造成了储层严重污染,产量达不到配产要求。采用常规酸液体系解堵,无法有效解除钻井液中聚丙烯酰胺物质所造成的伤害,同时对岩石骨架破坏严重,酸化后存在出砂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研发出多效复合酸液体系,其中各组分协同作用,既能有效解除地层堵塞,又能保护储层骨架不受破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石英砂溶蚀率0. 58%,N80钢片腐蚀速率1. 78 g/m2·h,钻完井液污染岩心解堵后渗透率增加倍数8. 36。该体系在X油田M井进行了首次应用,酸化后产液量由27 m3/d上升到120 m3/d,产油量达到103 m3/d,效果显著。

喹啉-氯甲基萘季铵盐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下载:63 浏览:339

李永飞 高鹏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为提高季铵盐类化合物的缓蚀性能,采用喹啉和氯甲基萘为原料,合成了N-亚甲基萘氯化喹啉(XJHS-1),筛选出的合成条件为:喹啉与氯甲基萘的物质的量比为1∶1,异丙醇加量为40%,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6 h。通过失重法对XJHS-1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用XJHS-1配制的缓蚀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符合行业一级标准。

超支化聚酯接枝羧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 下载:14 浏览:152

吕巧强1 潘莉莎1 徐鼐1 庞素娟1 尹学琼1 陈龙敏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硫酸和硝酸体积比为3∶1的混酸氧化法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羧酸化处理,再将超支化聚酯H204接枝到羧酸化后碳纳米管的表面,制备超支化聚酯接枝碳纳米管。通过XPS、TGA、Raman对产物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在水和氯仿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羧酸化使碳纳米管的O/C值从0.076增加到0.301;酸化碳纳米管和超支化聚酯接枝碳纳米管的失重率从多壁碳纳米管的0.74%分别增长到11.34%和13.07%;Raman谱图出现蓝移现象并且ID/IG值也随着酸化、接枝改性而增加。溶解性试验发现超支化聚酯接枝多壁碳纳米管的亲水能力显著提高,放置60天后仍能稳定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优秀的亲水性为碳纳米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以及关键酶的酶活性影响 下载:68 浏览:477

熊静芳1 陈冻伢2 徐燕芳3 冯慧2 施琳琳2 张兆林2 徐虹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肝糖异方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以及关键酶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制备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糖异方组大鼠予肝糖异方灌胃(1 mL/100 g),二甲双胍组大鼠予二甲双胍(200 mg/kg·d)灌胃。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AS染色和硫酸蒽酮比色法检测肝糖原含量,连续循环光谱法或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GSK3α、GS和GPa的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肝脏中观察到明显的脂肪样变和纤维化。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大鼠检测到显著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的糖原含量为64.30(54.33, 67.35)μg/mg肝组织,模型组大鼠的肝糖原含量显著下降,为29.51(24.99, 39.13)μg/mg(P<0.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下降(P<0.01),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增高(均P<0.01)。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脂肪样变,改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与模型组相比较,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增高(P<0.01),而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肝糖异方汤能显著减轻CCl4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增加肝组织中的GS活性,降低GSK3α和GPa活性,从而增加肝糖原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底栖有孔虫壳貌微观特征对海域低氧及酸化环境指示的研究进展 下载:73 浏览:361

王飞飞1,2,3 于志刚1 刘健2 许博超1 宫少军4 《海洋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河口和近海海域的低氧以及酸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底栖有孔虫壳貌微观特征对海域低氧及酸化环境指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壳体特征(壳径和壳重)、壳孔特征(密度、孔径、形态)、壳饰(牙突、瘤状物、脐翼)、壳面溶蚀及壳体重新钙化所引起的房室畸变等指标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并分析了影响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指出了在研究中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近岸海域低氧和酸化环境的研究中并推进至地质历史时期此类古环境的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我国石油工程领域压裂酸化技术现状、未来趋势及促进对策分析 下载:121 浏览:1272

左智新 李明 张野 《天然气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也越来越多,当下油田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提升技术水平,做好整体技术优化已经成为重中之重,通过相关的研究,建立高质量的服务队伍,促进压裂酸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将重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高压低渗油藏在线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61 浏览:941

张升 雷亚坤 王猛 《中国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文留油田常规酸化体系因段塞多、需大量辅助设备,致作业成本高,且部分区块因高吸水压力无法常规酸化。经对储层多方面分析,明确渗透率下降源于敏感性伤害、结垢等潜在因素。通过注水水质分析预测结垢来改善渗透率。研发在线酸化解堵液配方体系,形成高效单步法酸液体系,结合注水流程设计在线注入酸化增注技术。2023 年于文留采油厂实施 6 井次,工艺与措施有效率均达 100%,降压增注效果良好。

油井分层酸化配套技术研究 下载:69 浏览:971

赵红豪 《中国科学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注水开发进入中后期,因产出水矿化度较高、在温度及压力变化条件下,产生结垢现象严重。统计2011-2016年共发现因结垢导致躺井103井次,结垢部位多集中于凡尔球座及生产管柱下部,垢物组分以钙垢及腐蚀产物为主;同时部分油井因原油中重质成份含量较高,生产过程中因压力、温度、流速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在近井地带堵塞炮眼污染储层。

酸化压裂在低渗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75 浏览:741

黄志鹏 《低碳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酸化压裂技术在四川盆地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酸压工艺、酸液优选和参数优化对提高油气产量的重要作用。通过采用酸液体系,结合分阶段泵注程序和实时监测技术,实现了储层渗透率的显著提升,有效增加了油气流动效率。研究表明,优化后的酸化压裂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储层渗透率,平均提升40%以上,油气产量提高1.5倍以上。本研究为低渗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展现了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