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青年生活形态研究的集装箱公寓空间设计 下载:86 浏览:482

刘烨 雯施 陈辉 《设计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为集装箱公寓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以满足当下青年人多样化的居住需求。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当下青年群体价值观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他们的生活方式发展趋势,通过归类法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居住需求。结论:居家休闲型、交友娱乐型以及从业办公型为当下青年人主要居住需求类型,分别针对这三种不同需求类型的用户提出相应的空间设计原则及策略,并提出相关的集装箱公寓空间设计方案。

对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观察与思考——以科学松鼠会为例 下载:65 浏览:385

宋金阳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群体变得日益价值多元、需求多样,其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一种新形式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应运而生,在青年群体中发挥独特作用。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为例,尝试分析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主要特征、社会功能及发展趋势,期待为类似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信息。

青年设计师应如何应对技术变化 下载:78 浏览:416

郭博文 《中国设计》 2018年12期

摘要:
科技进步是人类发展的驱动引擎,它推动并改变着科研、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发展方向;设计作为新兴学科和跨领域的交叉学科,无疑与之息息相关。从事设计活动要求一定的技术基础,青年设计师既要累积深厚的艺术底蕴,又要学习前沿的专业技术,这为其从事设计生产和科研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但设计学科的交叉性和科学技术的时效性,也给面临职业和学业深造方向选择的青年设计师带来了迷茫和困惑。避免技术恐惧、秉持正确的技术态度,对青年设计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中青年特发性CNV的临床疗效 下载:51 浏览:377

方芳 代应辉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中青年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43例(43只眼)特发性CNV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予眼内注射康柏西普,对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康柏西普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的眼压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眼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中青年特发性CNV的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跨境电商视角下平行进口商品侵权风险及防范对策 下载:25 浏览:200

郭雅瑢 《中国经济》 2020年4期

摘要: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行进口商品进入中国,这在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商标侵权风险,亟待加强相应的法律规制和制度建设来予以防范。本文解析了平行进口的概念,探讨了在跨境电商视角下,中国平行进口商品存在的侵权风险,并提出了应对防范此类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与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发展 下载:52 浏览:258

唐正东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批判。马尔萨斯不去研究私有制条件下的竞争关系与穷人贫困之间的关联性,反而只是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土地的自然产出率之间的差额的角度去谈论贫困的根源及解决路径问题,这是故意绕开了私有制的合理性问题。恩格斯明确地指出劳动力过剩决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学现象,而是由私有制条件下不道德的竞争关系所推动产生的政治—社会现象。他站在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上,从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制竞争关系之矛盾性的方法论层面入手展开了对自由竞争关系的批判。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探讨,清晰地反映了他当时在私有制批判理论上的总体思想水平。

符号规训:“小镇青年”的话语游离 下载:57 浏览:347

辛如镜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市场进入流量的存量竞争阶段,具有庞大消费潜力的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逐渐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平台文化的三俗化一直作为"小镇青年"这个曾经主流叙事的宣传对象的污名标签。这种话语上的嬗变作为消费主义的产物,在当今的中国不断割裂着政治话语中"青年"的意象。通过揭示小镇青年这一被消费文化边缘化的群体所遭受的符号规训,或许可以为统合城乡青年话语体系提供一点想法。

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及应用 下载:23 浏览:221

王淑沛 《体育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战术意识的作用、意义以及在比赛中的应用,从而提出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方法。实践研究指出,各个运动队的战术水平的强弱可以直接反映出该运动队的强弱,同时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的高低也可以反映出运动员技术的优劣。因而,强化对青少年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我国足球竞技水平的的主要方式。当今世界足球竞技正向着高强度的对抗、高速度的传接、高技战术的要求方向演变。因此,在训练中要重点提高队员的战术意识,丰富在技战术中训练的手段,从而提高我国足球技术水平。

“后五四”时期的青年与导师关系——以1920年代高长虹与鲁迅的争论为线索 下载:57 浏览:359

张学谦 《中国文学》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以高长虹与鲁迅之间在1920年代的争论为线索,以两者在争论前后的心态变化以及争论后的差异性的反思情况为视角,探究在1920年代知识青年与青年导师之间由"你的就是我的"到"打杀"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不仅促使鲁迅重新审视了新文化运动后形成的知识青年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其促使一批知识青年完全重构了自己的思想意识、社会身份以及自己的人生道路。

以行动研究法构建高职设计类课程学习评价方案的实践 下载:26 浏览:311

胡晓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摘要:
在深入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法,选取平面设计类课程"矢量图形设计制作"为具体课程对象,在2016-2019年进行了改善设计类课程学习评价的教学改革行动研究。通过前后三轮的确认问题、修正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结果评价与优化的教改实践和理论反思,层层深入不断改善,形成了学生、教师、行业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手段信息化的设计类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辩证法与主体:马克思和青年卢卡奇论黑格尔 下载:54 浏览:358

袁蓓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是事关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及其主体向度理解的重要理论问题。为反叛第二国际理论家将辩证法庸俗化为缺乏内容奠基的形式方法,青年卢卡奇开辟出"近黑格尔阐释"路径,立足于"总体"范畴确证深入社会历史现实的辩证法。但其与马克思返回黑格尔诉诸于历史辩证法仍有根本区别。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并不缺乏关怀人类生存境遇的主体向度,为此他在《资本论》中洞察到资本的自我活动与"绝对理念"辩证运动的内在相似性,揭示了资本作为"同一的主体-客体"对人之主体性地位与作用的消解。青年卢卡奇则基于劳动本体论指认社会历史的总体由劳动建构,强调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中"同一的主体-客体"通过自我认识能够打破资本主义物化现实,但这一主体解放策略因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备受批评。

我国优秀青年男子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下载:41 浏览:210

畅旭丰 《体育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在掷标枪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作以及动力模式往往也会直接影响到标枪的投掷距离,这也就要求教练员跟运动员们能够充分重视最后一步的用力技术,并保证标枪投掷的合理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投掷成绩。本文主要就男子标枪远动员掷标枪过程中最后的用力技术进行了三维运动学分析。

论先锋小说“历史叙述”的文学价值和局限 下载:68 浏览:402

苏鹏1,2 《中国文学》 2019年8期

摘要:
先锋小说中的"历史叙述"与新时期以来的"历史叙述"迥然有别。独特的童年经验、荒诞化以及潜意识化的艺术表达,使先锋小说为历史书写提供了全新的"世界图式"。同时,先锋小说的"历史叙述"存在着"类型化""私人化"的写作倾向,无形中成为限制先锋作家超越自我的艺术瓶颈。如何通过提升私人经验,走向更为宽阔的叙事空间,增强写作的精神承担能力,是先锋作家要解决的最重要的现实问题。

制造“新青年”:“五四”前后的郑振铎 下载:64 浏览:399

邱雪松 《中国文学》 2019年6期

摘要:
"新青年"登上舞台既是时代的产物,亦是个体从知识体系到心理结构巨变的结果。本文通过郑振铎讨论作为个体的"新青年"形成的内外动因。郑振铎北京求学之初,仅是一名嗜读古籍的普通学生。在目睹"五四运动"后,他的思想与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同年11月他受北京基督教青年会之邀,与朋友一道创办《新社会》,宣传基督教色彩的社会服务思想。以1920年8月创办的《人道》为起点,郑振铎开始寻求"社会问题唯心的解决",个人重心转向了文化批评与文学译介,成长为学生翘楚。在积累了足够人脉与资本后,1921年,郑振铎奔走倡导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并当选为书记干事,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实现了由"五四"前的"少年"向社会"提灯人"的角色转变。

论社会学启蒙对早期启蒙的批判——以青年马克思为焦点 下载:56 浏览:399

李哲罕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伴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剧烈变动,早期现代政治哲学观念群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个变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连续性和断裂性的发展才得以充分实现的。其中两次非常重要的断裂分别是使用抽象的人类理性人格否定超验的上帝人格,以及进而使用经验的人类概念否定抽象的人类理性人格。这两次断裂可以被理解为早期启蒙和社会学启蒙,人类思想在趋于更为实证化和去-形而上学化的方向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的后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为清晰同时又更为暧昧地呈现出这两次重要的断裂。站在德国古典哲学末端的青年马克思也正同时站在了社会学启蒙的开端。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批判及之后研究的转向充分说明了从早期启蒙到社会学启蒙的转变。通过这个视角来研究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形成及其变革背景,可以补足既有马克思研究中有所忽视的方面。而且,从社会学启蒙视野下的马克思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启蒙对早期启蒙的批判,以及政治哲学的总体发展进程。

“理想主义者时代”的新剪影——青年胡风若干史实考辨 下载:58 浏览:377

吴宝林 《中国文学》 2019年3期

摘要:
由于第一手文献匮缺和研究方法的套路化,胡风研究大多集中在三四十年代,所用材料基本雷同,话题始终在重复,研究较难推进,无形中也造成了一种"空降感"和"横断感",即将青年胡风置放在历史暗区,且以"诗"论"史"。本文以"带着日期思考"为基本方法,对青年胡风的诸多史实重新考辨,用历史事实与贴切的理论"描述"历史整体。

青年人和老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眼动研究 下载:69 浏览:421

王敬欣1 谢芳1 张阔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老年人与青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及再认成绩。给被试同时呈现积极、中性及消极情绪图片,分为注意和记忆两部分任务。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分析发现,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表现出对积极图片更大的注意偏向,且在随后的再认过程中对积极情绪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更高。结果支持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说明中国老年人同样存在"积极效应",情绪加工过程中能够通过选择偏爱的积极情绪信息来适应老化。

大势与人事:1949年后的开明书店 下载:64 浏览:392

邱雪松 《中国文学》 2018年11期

摘要:
1949年后,国家通过各项政策法令逐步加强对出版业的管理。在"一体化"的进程中,除了"政令"之外,"人事""运动"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加速器作用。开明书店于同行业中率先申请公私合营,出版总署采取"公私合作"的形式。在迈向更为彻底的合营路上,年长的管理层与以年轻人为主的中下层职员矛盾频发,再经过"三反五反"的冲击,已无一人对出版社有丝毫眷恋。最终出版社于1953年被青年出版社兼并,"开明书店"随之成为历史名词。

从文学青年到革命作家——论胡也频与丁玲早期创作的相互影响 下载:58 浏览:348

刘盼佳1 李广益2 《中国文学》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胡也频与丁玲从文学青年到革命作家的蜕变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在对读二人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史料记载,从个人经历、艺术手法和生命体验等方面,考察了胡也频的创作与丁玲早期创作的相互影响;同时,对这一过程中二人在思想倾向上的成长变化进行梳理,以其实际经历与作品为经,真切的生命"共情"为纬,在历史经纬中呈现了一代青年的成长心路。

刘梦苇与《青年文艺》的关系考述 下载:65 浏览:395

程帅 《中国文学》 2018年7期

摘要:
考察《青年文艺》的出版情况,可见刘梦苇在该刊发表诗文26篇,大都是不为人知的佚文,大大丰富了刘梦苇的文学遗产,有助于重新认识刘梦苇的文学成长道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