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由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不同沙障防风效能比较 下载:86 浏览:477

卢立强1 崔向新1 高永1 党晓宏1,2 潘霞1 徐立杰1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以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沙障为研究对象,用测定沙障及裸沙丘近地表不同高度处风速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横向式、纵向式两种沙障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两种沙障横向式的防风效能大于纵向式;铺设两种作物秸秆沙障之后,空气动力学地表粗糙度均大幅度增加、下垫面类型改变,纵向布置葵花秸秆沙障、纵向布置玉米秸秆沙障的粗糙度分别是裸沙丘(对照)的76.43倍和24.45倍;葵花秸秆沙障的风速廓线均呈"S"型,玉米秸秆沙障与裸沙丘的风速廓线服从对数函数分布,同时,两种作物沙障的风速削减率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变化幅度先增加后减小。

基于EEMD和LSTM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研究 下载:49 浏览:400

陆冰鉴1 周鹏1 王兴1,2 周可1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由于风具有较强的阵性和局地性,影响因子较多,利用机器学习相关技术进行风速的预测,往往会受这些影响,降低预测的准确率,特别是对于瞬时大风的预测,准确度普遍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EEMD将风速序列分解为多个频域相对稳定的子序列,进而改善经验模态分解法(EMD)模态混叠现象,再采用LSTM构建预测模型,实现短期风速预测。该方法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预测的精度更高,误差更小,验证了本文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大气压的差值对风速空间相关性预测的影响分析 下载:31 浏览:348

杨正瓴1 王如雪1 乔健1 张玺1 杨钊1 张军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风速空间相关性预报是风电功率预测的有效方法。为提高风速空间相关性预报的效果,文中分析了动力气象学中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可知气压梯度力、地球引力以及摩擦力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动力。在短期、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时间尺度里,地球引力、摩擦力通常可以看作已知量或不变量,因此气压梯度力是引起风的首要动力。定量分析了我国东南沿海发展空间相关性预报的价值,认为我国季风区的空间相关性明显超过欧美,且东南沿海的近海风能明显高于陆地,特别适合空间相关性预测,采用大气压的空间相关性预测是我国季风区风电功率预测的可靠基础方法之一。

当地暴雨放大法推求可能最大暴雨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87 浏览:453

程珂1 王莹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当地暴雨放大法是推求可能最大暴雨的重要方法,适用于设计流域有特大暴雨资料的情况。本文以林芝地区为例,分析了林芝地区形成暴雨的环流形势、天气系统、水汽通道,采用水汽放大法、水汽效率放大法、水汽风速联合放大法及水汽输送率放大法对林芝气象站1日可能最大暴雨进行计算,并经综合分析选定计算成果,对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基于声学技术的矿井风速测量仪器设计 下载:10 浏览:470

岳晓庚1 任红伟2 周宾1 邱实1 贺文凯1 向鹏1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传统的矿井风速测量装置大多采用单点测量方式,文中设计了基于互相关原理的声学技术测速系统,包括信号源的选取、声源和声压传感器的布置、FPGA电路、FT2232H数据采集电路等;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系统,可以实现对风速的实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可以实时准确测量风速。

地道风系统地埋管换热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9 浏览:452

张智健 王亮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通过构建地道风系统地埋管内壁面换热性能理论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影响因素相关性,得到主要影响因素对应变化规律为地道进口风速、管道当量直径和土壤类型为管道壁面传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类型极差值最大,可达9.40,对地埋管内壁面传热系数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管径和进口风速。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先考虑土壤类型,即传热系数对系统的适应性,再考虑管径和进口风速的影响。

百叶箱内部风场特征仿真分析 下载:50 浏览:364

杨显轲1 严家德2 郭建侠3 王巍巍1 刘倩1 姜枫2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流经传感器的风速是决定百叶箱气温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对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中广泛应用的玻璃钢百叶箱内部风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长方体结构特征以及侧面叶片导流的影响,百叶箱内部风场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特征,在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上分别出现明显的梭形流场和环形流场;百叶箱对环境空气的流动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平均相对风速减小率在箱体中轴线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最小值53%出现在0.08 m附近,同时在0.25 m和0.55 m高度附近分别存在值为85%和88%的局部最大值。平均相对风速减小率随环境风向的改变而呈周期性变化,当环境风向与箱体侧面成45°、135°、225°和315°时,出现极小值73%,当环境风向与箱体侧面成0°、90°、180°和270°时,出现极大值93%。

基于等效风轮风速的风电机组功率曲线测试分析 下载:52 浏览:481

申璞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风速测量是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曲线测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大型化,单一高度的测量风速无法准确地表示通过风轮扫掠区域内风能流量的风速。采用激光雷达测风仪,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风轮扫掠区域内多个高度段的风速进行测量,通过等效风轮风速公式计算得出等效风轮风速,得出更加客观真实的功率曲线测试,为风机设计、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风能监测设备的应用及运行维护经验分析 下载:58 浏览:479

于云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陆地和海上风资源丰富。风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与风能监测设备密不可分,监测设备的选择成为风能前期勘测、机型选择和风电场投产运营的重点。通过机械式、Hybrid XT式以及超声波风速仪、风向标3种监测设备的年度库存使用量、运行寿命、试验样机数据、维护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Hybrid XT式性价比高,耐低温、密封性好,具有广泛应用优势。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风电场风速降噪研究 下载:52 浏览:421

许杏花 潘庭龙 吴定会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2期

摘要:
风电预测是在现有数据基础上进行的,风电中采集到的风速数据夹杂着不同类型的噪声,为提高预测精度,需要进行降噪处理。传统的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降噪方法存在模态混叠现象,为了提高降噪效果,提出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来进行降噪。变分模态分解是一种新的分解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且不存在模态混叠现象。为深入研究该方法在降噪上的应用,对江苏某风电场的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对其分解重构,有效滤除了噪声,并将其降噪效果与EMD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风速对高压输电线电晕放电电流的影响研究 下载:66 浏览:379

王雷 王平平 《电气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正>风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其达到一定大小时,会严重影响高压输电线路的电晕放电。从电晕放电时粒子所受力的角度出发研究风速对电晕放电的影响,将带电粒子的受力划分为电场所产生的力与风所产生的力之和。根据气体放电理论,推导出电晕放电点附近。

蒸发波导条件下风速风向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469

姚忠山 焦林 《海洋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海洋蒸发波导是重要的军事敏感要素,严重影响着海上电磁波的传播。风向、风速是决定蒸发波导强弱的重要因素,为精确模拟蒸发波导条件下的电磁波传播,准确评估预报雷达、通信等电子设备的性能,文中利用抛物线方程模型,结合粗糙度参数和蒸发波导条件下大气修正折射指数廓线模型来求解电磁波波动方程,基于电磁波传播的数值模拟结果,重点研究蒸发波导条件下风速和风向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并得到如下结论:在同一传播距离处,风速越大,海面粗糙度越大,海面电磁波传播损耗就越大;当电磁波传播方向与风向夹角为0°时,其传播路径损耗远远大于在45°或90°条件下,即顺风条件下电磁波传播损耗大于侧风。

南海北部海面风速概率分布特征 下载:82 浏览:488

廖菲1,2 邓华3,2 曾琳1 Chan Pak-wai4 《海洋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利用南海北部的浮标、石油平台观测的海面风资料,分析了0~200km范围内,不同离岸距离站点的风速的概率分布特征。观测结果指出,各站平均风速一般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且平均风速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也逐渐增大。对于离岸距离较近的区域(100km以内),海面风基本符合双参数的Weibull分布,但对于100km以外的海面风速概率分布与Weibull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平均风速和风速标准偏差也相应增大。风速平均值与风速标准偏差的比值较小时,Weibull分布的偏斜度基本为正值,当比值较大时偏斜度转为负值。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出现与Weibull分布不一致的情况越来越多,且与对应的Weibull分布相比,其偏斜度越小,风速概率分布越不能用Weibull分布进行较好拟合。

基于SAR图像雨团足印的海面风向提取方法 下载:78 浏览:495

叶小敏1,2 林明森1,2,3 梁超1,2 邹亚荣1,2 袁新哲1,2 《海洋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利用地球物理模式函数进行SAR海面风速反演时,需以风向作为地球物理模式函数的输入。本文应用了一种利用SAR图像上雨团足印顺风一侧比逆风一侧明亮的图像特征的海面风向提取方法,以进行海面风速反演。4景RADARSAT-2卫星SAR示例数据风向提取结果相对于ASCAT散射计的风向均方根误差满足不大于16°。分别以本文方法提取的风向和ASCAT散射计风向作为输入,利用地球物理模式函数CMOD5进行海面风速的SAR反演,两者的风速反演结果基本一致,其均方根误差差值不超过0.3m/s。本文利用SAR图像雨团足印信息的风向提取方法准确可靠,可应用于SAR海面风速反演。

风力发电系统的非线性随机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231 浏览:2705

柯婷玉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工业领域内先进性较强的控制方法,可用于系统优化控制,积极消除系统不利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的含义,阐述了模型预测控制的类别,分别从风机、风场两个视角建立模型,以真实风力发电系统为起点,分析模型预测控制的算法过程,以此发挥随机模型预测的积极作用,改善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能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