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泪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 下载:54 浏览:377

姚柯婷 廖荣丰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利用欧卡斯双通道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探讨近视患者行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泪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手术的100例近视患者188只眼,按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分为1组(切削深度<60μm)、2组(60μm≤切削深度<100μm)、3组(切削深度≥100μm),利用OQASⅡ系统检查术前、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OSI、MTF-cut off、SR)与泪膜参数(mean OSI),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 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204,P=0. 548); 3组患者FS-LASIK术前和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MeanOSI与OSI正相关(均P <0. 05); 3组患者FS-LASIK术前和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mean OSI与MTF-cut off、SR均呈负相关(均P <0. 05)。结论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FS-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与视觉质量变化趋势一致,泪膜越稳定,视觉质量越好,呈正相关。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对眼高阶相差的对比研究 下载:52 浏览:328

袁媛 彭华琮 陈雅琼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对眼高阶相差影响的差异。方法白内障手术患者按眼轴长不同分为22 mm≤AL<24 mm组、24 mm≤AL<26 mm组及AL≥26 mm组,各组内均100例(100只眼),组内患眼再随机均分为飞秒激光组及传统超声乳化组,每组各50例(50只眼)。所有患眼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行眼高阶相差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眼轴≥22~<24 mm组,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手术患眼手术后全眼及眼内的三种高阶相差(眼总高阶相差、3阶像差及4阶像差)均比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角膜的三种高阶相差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传统超声乳化手术组,全眼及眼内的三种高阶相差均比术前明显减少,角膜的三种相差均有比术前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24~<26 mm组中,无论是飞秒激光组还是传统超声乳化组,在眼总高阶相差及3阶像差这两项指标上,全眼及眼内相差均比术前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飞秒激光组及超声乳化组手术前后角膜相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4阶像差的各项数据比较中,所有差异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眼轴≥26 mm组中,传统超声乳化组患眼全眼及眼内三种高阶相差均比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相差的改变虽然有比术前增加趋势,但统计学数据显示差异不明显。飞秒激光手术组中仅眼内的眼总高阶相差和3阶像差改变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值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眼轴长组中所有相差指标在飞秒激光组和传统超声乳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飞秒激光辅助还是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都能有效减少眼内高阶相差,而且两种手术方式对眼高阶相差的改变差异不明显。对于正常眼轴白内障患眼,飞秒激光辅助手术切口制作能减少角膜相差的产生。

近视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的研制及其应用 下载:54 浏览:378

谢颖1,2 余克明3 尤黎明1,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制并应用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方法通过两轮德尔斐法(Delphi Technique)研制近视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选择10名近视SMILE手术患者进行预调查,修订后形成最终问卷,测量问卷的信度、效度,应用问卷对201名SMILE手术患者调查并分析教育前后健康知识差异。结果近视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包括手术相关知识、术前注意事项、注视训练及术中配合方法、用药知识、术后眼部护理及注意事项、并发症观察及处理方法、复诊时间7个方面,共41个条目,该问卷的重测信度r=0.839,内容效度指数(CVI)=0.98。应用问卷对201名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知识水平进行测量,教育后患者健康知识得分显著提高(P﹤0.001)。结论近视SMILE手术健康知识问卷涵盖近视SMILE手术患者需要掌握的手术相关知识,信效度良好,本问卷为近视SMILE手术患者制定及评价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三种不同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生物力学影响的评估 下载:52 浏览:357

王锐 赵静静 陈元兵 付梦军 张浩润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利用Corvis ST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FS-LASIK)、小切口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手术前后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及其规律,并找出可靠的具有代表性的参数,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9月在潍坊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手术的患者198例,随机选择其中1只眼,共198只眼,其中LASIK组89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3.64±1.79)D;FS-LASIK组31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4.74±1.90)D;SMILE组78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4.62±1.64)D。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同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应用Corvis ST记录每一患者角膜的整个形变过程,并记录角膜生物力学相关参数。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发现,3组间仅第一压平时间(AL1)、屈膝峰间距(PD)表现出统计学差异;通过LSD法进一步两两比较各组,发现LASIK组与SMILE组之间第二压平时间(AT2)、AL1、PD等参数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8、0.031、0.001);FS-LASIK与SMILE组之间AL1参数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29)。结论 SMILE手术对于角膜生物力学仍存在影响,但较LASIK及FS-LASIK影响更小,且Corvis ST分析中AL1、PD可作为代表性参数进行观察。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眼高阶相差影响的对比研究 下载:52 浏览:366

袁媛 彭华琮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眼高阶相差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飞秒激光组和超声乳化组。其中,飞秒激光组60例(60只眼),男性28例(28只眼),女性32例(32只眼);超声乳化组53例(53只眼),男性20例(20只眼),女性33例(33只眼)。所有患眼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眼高阶像差。结果 4 mm瞳孔直径下组内比较:两组患眼全眼和眼内的高阶相差各项指标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的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mm瞳孔直径下组内比较:两组患眼全眼和眼内的高阶相差各项指标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的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除角膜的彗差(Coma)及次级散光(2ndAstig)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4 mm瞳孔直径下组间比较:飞秒激光组与超声乳化组全眼、角膜及眼内各项高阶像差两组间变化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6 mm瞳孔直径下组间比较:飞秒激光组较超声乳化组矫正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更显著,全眼及眼内各项高阶像差两组间变化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除眼内2ndAstig外)。但角膜的各项高阶像差变化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减少全眼及眼内高阶相差,从6 mm瞳孔直径下观察,飞秒激光组较超声乳化组矫正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更显著,但对角膜的各项高阶像差改变,两组差异不明显。

两种不同LASIK手术对角膜后表面高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下载:64 浏览:385

王亚茹 周艳峰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制瓣LASIK(FS-LASIK)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同期行近视及近视散光矫正患者85例(170只眼),其中飞秒制瓣LASIK组46例(92只眼),SBK组39例(78只眼),再按等效球镜分为中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对患者行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测量角膜顶点、角膜最薄点和以顶点为圆心2 mm(中央区)、4 mm(近周边区)及6 mm(远周边区)直径上总共26个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下中低度及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四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角膜顶点、最薄点及中央区轻度后移,近周边区及远周边区轻度前凸。术后各时间点及各观察部位四组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制瓣LASIK和SBK术对中低度及高度近视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均较小,其总体趋势为中央区轻微后移,周边区轻度前凸。

超紧凑型飞秒电子衍射仪的设计 下载:53 浏览:378

罗端1,2,3 惠丹丹1,2 温文龙1 李立立1,2,3 辛丽伟1 钟梓源1,2,3 吉超1,2,3 陈萍1何凯1 王兴1 田进寿1,3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由于空间电荷效应的限制,产生百飞秒的极短电子脉冲是超快电子衍射技术的一大难点.同时,电子的穿透深度随着电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电子的散射几率却具有相反的规律.因而,除了时间分辨的提升,还需要可宽范围调节的电子能量以优化不同厚度样品对其的需求.基于此,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超紧凑电子枪,结合均匀场阴极和可移动阳极的配置,可在10—125 k V加速电压范围内实现100 fs量级时间分辨率.通过优化设计高压电极轮廓,使得其轴上和整个阴极面的场增强因子在不同阴阳极间距下均小于约4%,从而保证了不同加速电压下最大轴上场强均可达10 MV/m量级,有效地抑制了电子脉冲的展宽效应;进一步将阳极小孔设计成可放置致密电镜载网的阶梯孔,一方面可将载网支撑的样品紧贴小孔后方放置,最大程度上缩短了电子从阴极到样品的时间弥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弱阳极孔对电子束的散焦效应,提升电子束的横向聚焦性能.

基于飞秒激光直写的单向单模耦合微腔 下载:47 浏览:339

魏伟华1 李木天1 刘墨南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对具有高Q值的回音壁模式微腔进行调制来获得单向单模输出,对研究腔光力学和开发高质量的微激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加工的耦合回音壁模式微腔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具体介绍了微腔结构设计、加工过程、激射和耦合机制研究等.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加工的强大三维图案化能力,灵活地设计实现了具有集成功能的单个微腔和具有不同空间组合位置的多个耦合微腔.基于耦合微腔的微激光具有低阂值,同时显示出良好的单模特性和单向性.结合理论模拟可以证实,微腔与微腔/光栅之间的耦合,一方面支持游标效应和集成滤波两种选模方式,另一方面能够破坏微腔的旋转对称性从而获得单向输出,从而实现了对微腔输出的有效调控.

奇异谱分析用于提升双光梳激光测距精度 下载:66 浏览:443

曹辉宋有建于佳禾师浩森胡明列王清月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从含噪数据中提取信号从而提升数据采集系统精度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作为一种无参数频谱估计技术,广泛用于区分系统模型未知情况下的动态系统信号的复杂成分.本文应用SSA方法提取双光梳飞秒激光测距系统中的含噪时间序列的距离信息,数值仿真显示SSA方法可以从含有有色噪声的信号中提取距离信号.实验中,SSA方法成功地从含有量子噪声的测距信号中提取出激光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信息,提取后的信号有13倍的精度提升.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高维信号,如基于飞秒激光测距的高精度、高速率表面形貌测量的图像提取.

多脉冲飞秒激光烧蚀硅的热累积效应 下载:75 浏览:444

张明鑫 李志明 聂劲松 谢运涛 《光电子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出单个脉冲作用后的热传导过程,并得到了在下个脉冲辐照前硅材料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深入探究了非辐射复合及表面浮雕结构对硅表面温度的影响,并根据分子动力学方程数值模拟了多脉冲飞秒激光烧蚀硅材料的超快热响应,分析了电子与晶格的瞬态热平衡和硅表面最大温度随俄歇复合的变化。针对硅材料加工领域中高频多脉冲持续扫描硅表面的情况,建立了宏观加热机制,以减轻加工过程中的热累积效应。当采用较高重频脉冲时,宏观热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多脉冲扫描硅表面时,温度的热积累不仅与光源本身入射通量和重频有关,也与扫描速度有关。实验中运用通量为1~2J/cm2、重频为10Hz~1kHz的飞秒激光光源烧蚀硅靶,发现低频脉冲下表面熔融、氧化等现象不利于产生光滑孔状形貌。

利用飞秒激光刻写的光纤端面光栅的研究 下载:25 浏览:436

谢康 《光电子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基于光束耦合分析了光波导端面光栅衍射原理。飞秒激光刻写一维正弦光栅并测量衍射光的强度,测量结果与仿真实验基本一致。利用Matlab编程仿真研究了分布不同、排列有序的折射率正弦变化二维光栅的波束整形等效果。为刻写不同折射率变化图案控制衍射光的衍射强度与衍射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下载:506 浏览:3532

付翠翠 王立佳 《光电子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0月到2022年2月,选取200例浅前房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有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率。结果:手术前观察组裸眼视力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d、术后6周、术后12周观察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术后1d、术后6周、术后12周观察组前房深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统计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是2.00%,对照组是11.00%,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前房白内障患者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可提高裸眼视力,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心理护理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142 浏览:1448

朱婷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讨论及研究心理护理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为2018年3月份至2018年10月份,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常规护理,乙组提供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情绪,明确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乙组患者护理效果更佳,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情绪明显得到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抑郁以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散光的效果初步评估及护理 下载:637 浏览:3674

孙晓红 《光电子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全飞秒激光手术针对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探究手术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近视散光患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72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Lasik手术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飞秒激光手术治疗措施,分析初步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平均视力屈光度都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平均视力屈光度明显更低,证明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综上所述,采用飞秒激光手术和良好的护理对眼科近视散光患者有着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下载:211 浏览:2139

石蕾 陈子林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用于近视患者对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的数据时间本院收治的94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既往47例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作为对照组,47例飞秒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视力水平、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角膜全层厚度、生存质量、像差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角膜全层厚度高于对照组,Q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L-V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球差、彗差、高阶像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视患者给予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可提高患者视力水平,改善角膜全层厚度及Q值,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像差具有重要作用。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下载:286 浏览:2872

龚东金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LASIK)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9年3月15日-2019年9月15日来院治疗的6例飞秒激光制瓣LASIK患者。对其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裸眼视力(简称UCVA)高于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为LASIK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改善其UCVA水平,纠正不良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探究飞秒激光辅助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下载:280 浏览:2827

陶钰 沈萌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120位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激光辅助组(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和传统组(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各60位。对比两组患者术中EPT(超声乳化总能量)和CDE(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激光辅助组的CDE和EPT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且传统组低于激光辅助组(P<0.05);激光辅助组术中撕囊偏中心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能量损耗,使角膜内皮损伤程度减轻,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的超声乳化手术相比更加安全、精确、稳定。

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效果观察 下载:280 浏览:2822

曾珍 肖玮 刘正聪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140例近视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机械板层刀制瓣的7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飞秒激光制瓣的7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月、6月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手术均能良好的改善近视患者视力,疗效确切,但飞秒激光制瓣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眼部并发症,更为安全、可靠,值得予以推广。

全飞秒角膜屈光手术在成人弱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下载:294 浏览:2964

付冬冬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全飞秒)在成人弱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4例成人弱视患者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7例)与实验组(27例),对照组患者行佩戴矫正眼镜、健眼遮盖、视功能训练等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行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成人弱视患者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佩戴矫正眼镜、健眼遮盖、视功能训练等常规综合治疗。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护理 下载:280 浏览:2830

王芸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患者中的狐狸应用以及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近视眼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2组,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通过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细致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的眼数和在±1.0D范围的眼数以及裸眼视力>1.0眼数。结果:观察组中近视眼数有298个,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的眼数有281个,占比为94.3%;在±1.0D范围的眼数有298个,占比为100.0%;裸眼视力>1.0眼数有296个,占比为99.3%,对照组中近视眼数有297个,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的眼数有260个,占比为87.5%;在±1.0D范围的眼数有263个,占比为88.6%;裸眼视力>1.0眼数有261个,占比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眼患者通过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采用细致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