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枯草芽孢杆菌凝乳酶发酵生产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下载:60 浏览:390

郑喆1 李柳1 赵笑1 曹永强2 余志坚2 陈超2 杨贞耐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1期

摘要:
为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所产凝乳酶的活力,利用响应面实验法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发酵时间26.76 h、发酵温度31.98℃、p H6.82、装液量40%(v/v)、接种量4%(v/v),在该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凝乳酶活性为456.72 SU/m L,接近理论预测值461.54 SU/m L。利用乙醇沉淀法对最佳发酵条件下生产的凝乳酶进行提取,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中沉淀的凝乳酶活性最高。进一步对提取的凝乳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60℃,且有较强的低温热稳定性,在(40~55)℃范围内保持1 h酶活无显著损失,在60℃保持60 min后完全失活,最适p H为6.5,Ca2+能显著提高其凝乳活性,最大值为1.01×10~6 SU/g,Na+和K+的存在完全抑制其凝乳。

一种双歧杆菌发酵沙棘汁活菌饮料的研制 下载:75 浏览:473

刘国荣 邱爽 王落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5期

摘要:
以实验室自主筛选获得的一株益生功能优良且产抑菌活性细菌素的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BL-8为发酵菌株,以极具营养保健价值的沙棘为主要原料,研制双歧杆菌发酵沙棘活菌饮料。以活菌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逐级优化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活菌饮料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蔗糖添加量12%、脱脂乳添加量9%、沙棘汁添加量30%、发酵时间29 h、接种量1%;在此条件下,产品活菌数可达(10.16±0.02)lg cfu/mL;货架期评价结果显示该活菌饮料在4℃下可贮藏21 d。同时,终产品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采用模糊数学七度标度法确定该活菌饮料综合感官得分为6.12,是一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饮料。

超高压处理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85

李明月1 杜钰1 姚晓玲1 陈小强1 谢建春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4期

摘要:
超高压处理是食品加工的一种高新技术,处理后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结构的改变对蛋白质的溶解性、凝胶性、起泡性、乳化性、蛋白酶的活性等功能性质有显著影响。在超高压的作用下食品中的维生素、色素、风味物质不被破坏,对食品的色泽和风味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我国食品营养标签制度的理论认知与完善建议 下载:56 浏览:368

应飞虎 《法学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食品营养标签旨在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能量及重要营养素的信息,这一产生于食品安全法不足以预防肥胖问题的制度,是社会对食品追求从安全走向健康在立法中的反映。我国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制定至今已近十年,其时理论认知的不足,以及十多年来食品营养标签制度的快速发展,制度在标示要素、标示方式、信息简化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缺陷极为明显。完善我国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应该对营养标签制度的性质、营养标签制度的目的与实现路径、科学研究对营养标签制度的影响及食品营养标签法律与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的关系等有一个准确认识,并基于世界的制度发展史及我国目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对标签内容、需要标示的情形、标签信息的展示及进一步信息的提供等予以改进。

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问题及策略研究 下载:39 浏览:520

张世涛 王志敏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实际生活的大事,历来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营养与卫生法律法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进我国的食品营养及食品卫生法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论加工贮藏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494

程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人类的食物除少数物质如盐类外,几乎全部来自动植物,这些食物原料容易腐败,需要再进一步进行各种加工处理,才便于保藏和运输,以满足各种特殊需要。食品在加工储藏中由于营养成分的稳定性等不同,营养价值有升有降,只有掌握全面系统的营养学知识,才能降低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并较大程度地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载:55 浏览:529

刘悦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近些年我国经济领域得到了大幅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关注度,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已经上升到了社会性问题,和城市居民安全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强对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不仅可以为技术人员提供较大的帮助而且食品中存在的有害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将食品会带来的害处降到最低。基于此文章将会针对食品营养检测为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文章所探讨的内容能够为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和相关经验。

食品贮藏条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下载:36 浏览:461

黄冬妹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食品贮藏条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性。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动态变化及其可能的化学反应机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梳理,我们明确了食品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为实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等,对食品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化学动力学模型,揭示了营养成分变化的动态规律。

食品营养学教育对大学生校内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460

郭春英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调查为大学生开展食品营养学教育对学生校内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到2020年2月,选取12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纳入对象根据专业类型不同均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分析组(n=61)与对照组(n=61),未接受食品营养学教育大学生纳入对照组,接受食品营养学教育大学生纳入分析组。比对分析2组大学生食品营养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对明知存在风险食品的消费行为。结果:分析组大学生对于专业性食品营养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学生相比分析组对于安全风险的重视程度明显更低(P<0.05)。结论:大学生食品消费态度、认知情况以及消费行为分离相对较为明显,开展食品营养学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

课程思政理念在《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下载:45 浏览:1057

郭建平 王婧雯 岳乐乐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营养与安全》作为一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学科,其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在《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食品营养与慢性病防治问题分析 下载:105 浏览:1070

仪斐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病患者的日常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增加食品营养能够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入的15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食品营养指导,6个月后对比其营养状态、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效果。结果:食品营养指导后慢性病患者营养状态、血糖、血脂、血压均优于指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食品营养指导,有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好转和增强,有利于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

大健康背景下食品营养与健康的探讨 下载:103 浏览:1055

卜静舒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1期

摘要:
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形成大健康产业模式。大健康背景下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尤为重要,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的情况下,饮食结构发生巨大的转变,吃出健康成为当前人们营养保健的关键一环。但是从当前信息化发展模式来看,人们对饮食方面的重视度不足,只注重满足口欲,不注重身体健康问题,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本文将以大健康为背景,对食品营养与健康进行分析,为国民健康饮食提供参考。

食品营养与营养食品的关系分析 下载:102 浏览:1057

卜静舒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1期

摘要:
合理的食品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关键,如果营养过剩或者营养匮乏,极容易导致人体的健康状态出现问题,造成体能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因此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注重食品营养对人体体能提升和疾病预防的作用,同时合理选择营养食品,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本文主要对食品营养与营养食品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人体健康饮食提供指导。

烹饪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下载:254 浏览:2563

孙赛华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3年4期

摘要:
近几年,现代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发展,在高校烹饪专业实际教学中广泛应用“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这一全新理念。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是烹饪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教师应高度重视促进这门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注重强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改革必要性,探讨烹饪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营养影响探究 下载:254 浏览:2568

张惠婷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3年4期

摘要:
食品对于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类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都需要从食品中摄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开发了很多新技术来处理食品,保证其营养含量和风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冷冻干燥处理等技术来进行简单的加工,不同的食品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加工方式,来保证其营养含量、风味、食品安全。

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监管并重的应用探讨 下载:256 浏览:2595

代雨晗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3年1期

摘要:
日常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食物的营养是人类生长发育的根本。因此,必须加强对食品营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关注,提高公众对食物的安全和营养的认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文章着重从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监督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现状与策略 下载:298 浏览:2512

杨靖伟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2年10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于食品营养与安全越来越重视。食品营养与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非常重要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食品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会使用劣质的食品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食品流入市场,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要加强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力度,做好源头把控工作,提升食品渠道安全性,使消费者有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体验感。

基于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并重有关思考 下载:312 浏览:3670

朱子倩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2年8期

摘要:
当前社会针对食品安全和营养越来越重视,所以相关部门为能减少食品上的问题,就会对应采取监管措施。本文就分析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监管并重的意义,然后分析其具体措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试论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 下载:420 浏览:4288

张国兰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1年1期

摘要: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对卓越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开设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其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然而,从该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来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对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重点探究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建设与评价 下载:456 浏览:3297

陆梦格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1年1期

摘要: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相结合而实行的线上线下优势相互弥补的教学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资源空前丰富,与此同时,各类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兴起,多种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在教学领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各大高校授课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020年在新冠肺炎特殊时期的推动下,该模式得到快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从“食品营养学”课程内容的线上线下学时安排,线上PPT、授课视频、题库与拓展资源建设、教学活动设计、成绩考评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并对首次实施的线上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