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裴宏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裴宏艳,.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 中国中医药,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077.
摘要:
探讨中医治疗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治疗疗效,优化生活质量提供保障。方法:筛选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例。B组采取西医治疗,A组采取中医治疗,对比其治疗有效率;结果: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西医治疗(71.73%),P<0.05。结论:中医治疗在慢性胃炎应用中可改善疾病病症,提高治疗疗效,帮助患者更好地调整气血、益气养阴,为胃部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治疗疗效
DOI:10.12721/ccn.2024.157077
基金资助:

慢性胃炎属于消化内科高发疾病,其发病病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性物质等相关,容易引发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导致机体出现明显的不适,对其工作、家庭造成困扰。患者容易受疾病影响导致胃粘膜上皮细胞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影响黏膜特异性的再生能力,导致其出现胃痛、胃胀等不良反应。该疾病的早期病症并不显著,不易引起患者重视,但随患病时间的延长,其机体不适感也将随之增加。中医治疗属于医疗卫生保健的重要部分,起源于汉族,其主要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在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等服务[1]。因此,为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将对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描述分析,为提高治疗疗效,优化生活质量提供保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例。A组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21-69(41.05±2.77)岁,病程1-4(2.87±1.29)年;B组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23-68(40.94±2.71)岁,病程1.5-4(2.95±1.32)年;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病历资料准确且真实;(2)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采取胃液分析、血清学检测、胃镜或活组织检查等方式确诊为慢性胃炎;(3)对本研究目的、内容等有全面了解并愿积极配合,共同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病情不稳定,患有癌症、造血系统等疾病;(2)对本研究治疗措施存在抗拒现象;(3)情绪波动大,无法正常交流;

1.3 方法

B组采取西医治疗,主要应用三九胃泰胶囊(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0704)进行治疗。指导患者采取口服用药的方式,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3粒,连续服用3周为1疗程,共2个疗效。

A组采取中医治疗,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报告等确定其病情发展情况。治疗药方为:党参16g,枳实14g,黄芩13g,获菩、大枣、神曲、柴胡各12g,甘草、延胡索9g,姜半夏、黄连、白术各8g,生姜6g。若患者出现大便秘结的现象,可在药方中适当添加5-13g的生大黄。若患者出现偏重肝气郁结的现象,可在药方中添加青皮10g。若患者出现胃阴不足的现象,可在药方中添加麦冬10g,石斛10g。若患者出现夹食积食的现象,可在药方中添加山楂10g、莱菔子10g。若患者的脾湿较重,可在药方中添加苍术8g、厚朴8g。采取水煎煮的方式进行药物熬制,每日1剂,分别于早晚服用。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临床表现,采取胃镜等检查措施,查看其黏膜组织学变化等,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疗效评定。治愈: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其胃痛、胃胀等疾病病症均已消失,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无病变部位。好转: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其胃痛、胃胀等疾病病症均已改善,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50%。无效: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其胃痛、胃胀等疾病病症无明显变化,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50%[2]

1.5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8.0软件对本研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根据P值判断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西医治疗(71.73%),P<0.05。见表1。

表1 A组与B组的治疗疗效对比(n,%)截图1738980337.png3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性疾病,其患病因素较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隐痛、胃痛、胃胀等疾病病症,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发展情况、临床表现等进行对症治疗,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适,为机体胃功能正常运行提供保障;该疾病病程较长,患者在发病前期并未出现明显的疾病病症与机体不适,但容易随着时间延长,病症逐渐加剧后引发上腹部不适,出现饱胀、疼痛等症状,对其生命造成负担。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胃部加强营养,促进胃动力,降低胆汁返流等不良反应,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在中医治疗中,其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与外感邪气、脾胃虚弱存在密切关联,可采取温补、血瘀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调整气血、益气养阴。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疾病鉴别与分类,主要分为气阴两虚型与脾胃虚弱型,通过党参、枳实、黄芩、获菩、大枣、神曲等药物进行理气治疗,从而进一步改善疾病病症[3]。本研究选取9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合理分组后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显示: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P<0.05。中医治疗可控制疾病发展,消除胃部炎症,减轻机体不适,促进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在慢性胃炎应用中可改善疾病病症,提高治疗疗效,帮助患者更好地调整气血、益气养阴,为胃部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一萌,李敬华,李国祥,等.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3,47(5):51-54.

[2]海琳娜,李志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2,12(12):46-47.

[3]吕瑞民,李吉,乔美君.回顾法研究962例慢性萎缩性与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规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4):67-6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