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身痛的中医诊疗经验探析
高洒洒 张晗(通讯作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洒洒 张晗(通讯作者),. 产后身痛的中医诊疗经验探析[J]. 中国中医药,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150.
摘要:
产后妇女气血正虚,感受外邪,躯体局部气血运行阻滞不畅,导致关节肢体疼痛不适。西医常以止痛为主,对症治疗,却未治及病本,预后不良。中医治疗产后身痛病症,以温经通络,兼顾补益气血为核心,治病求本,标本兼顾,从根本上帮助患者产后恢复,方式多样,因人施治,效果颇佳。
关键词: 产后身痛中医药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150
基金资助:

产后身痛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1]。产后妇女正虚邪扰,或感风寒湿邪,或产后劳累,或精神压力较大等,引起关节肌肉局部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甚者夹寒夹湿,导致局部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疼痛不适等。该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现代医学认为产妇关节疼痛可能与其免疫系统抑制、内分泌失调、钙缺失及产后血气耗伤等有关,是一种慢性的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由于机体变态反应所导致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临床病症,类似于“产后栓塞性静脉炎”“坐骨神经痛”“耻骨联合分离症”等[2]。西医治疗此类疾病,常使用激素、营养支持、镇痛、消炎、补钙等方式进行干预,但其副作用较突出,且对胃肠功能及肝肾功能影响较大,患者医从性较差,同时影响产妇哺乳[3]。中医治疗优势突出,依据其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治病求本,标本共治,应用灵活。

1、病因病机

本病始见于《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三”:“产则伤动血气,劳损脏腑,其后未平复,起早劳动,气虚而风邪乘虚伤之,致发病者,故曰中风。若风邪冷气,初客皮肤经络,疼痹不仁,苦乏少气”,产后百脉空虚,气血不足为其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风寒湿邪为其外在诱导因素[4]。产时、产后气血亏损过多,属于正气虚的状态,又遇风寒湿或居处潮湿阴冷的环境,肢体关节出现酸困、疼痛、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胎产指南》记载“筋骨乃血所养,产后血虚,亦能作痛”,产后血脉空虚,筋骨失于濡养,从而出现骨节酸痛等不适[5]。本病的主要病机为产后气血正亏,风寒邪气乘虚而入,使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医治疗上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标本兼治,以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养血益气为法,随症加减,因人施方。

2、经典病案

王某,女,31岁,2024年4月9日初次就诊。主诉:产后14天,出现双侧手腕关节局部疼痛不适5天。患者现顺产后14天,阴道少许出血,色淡,无腹痛腹胀腰酸痛,母乳可。自诉5天前外出游玩后出现双侧腕关节酸痛不适。乏力,汗多,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西医诊断:1、关节病;2、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中医诊断:1、痹症(寒凝血瘀证);2、气虚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兼顾益气养血。建议患者口服中药联合电针TDP治疗。拟方如下:黄芪30g、丹参15g、延胡索12g、桂枝10g、大血藤15g、白芍12g、川芎10g、吴茱萸10g、独活12g、桑寄生20g、阿胶6g(洋化)、鸡血藤12g、王不留行15g、当归12g、麻黄根20g、浮小麦20g、五味子15g、炙甘草6g,中药口服,每日一剂,分早晚各温服200ml,共7剂。电针联合TDP选穴:双侧(合谷、外关、腕骨、阳溪、曲池、三阴交)、关元。30min/次/两日,一周3次。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劳累。

2024年4月17日二次就诊,患者自诉腕关节疼痛已较前改善,但仍觉隐隐作痛。乏力减轻。现产后22天,阴道少许褐色分泌物,无腹痛。二便调,纳眠可。舌淡苔薄白,脉细。诊断同上。上方去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加川牛膝15g、益母草30g,用法同上,共7剂。继续予患者电针联合TDP治疗,隔日一次,促进关节局部气血运行及产后胞宫恢复。

2024年4月25日再次就诊,自诉腕关节疼痛已消失,活动自如,稍感乏力,阴道无出血,无腹痛,母乳可。纳差,眠差多梦。二便可。舌淡暗苔白,脉细沉。患者产后气血亏虚,尚未恢复,故而仍旧乏力;脾胃功能运化功能失调,故而纳差;“脑为元神之府”,气血亏虚,无法濡养脑窍,故而出现原神不安,夜不能静的症状。因此,予患者益气养血安神方药,逆方如下:黄芪30g、丹参15g、党参15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五味子15g、桑寄生20g、麸炒白术15g、麸炒山药15g、枳壳12g、香附10g、茯神15g、阿胶6g(洋化)、炙甘草6g。口服,每日一剂,分早晚各温服200ml,共10剂。嘱患者适当活动,避免久卧及膳食指导。2周后,电话回访,患者自诉目前已无不适,精神可,嘱不适随诊。

按 患者产后处于多虚多瘀的状态,不慎感寒,导致腕关节局部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出现关节局部疼痛不适。治病求本,温经散寒的同时,需要兼顾补益气血。故而予患者丹参、延胡索、桂枝、大血藤、白芍、川芎、吴茱萸、独活等温经通脉之品;黄芪、阿胶补益扶正;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敛汗。产后患者子宫尚有残留,需要祛瘀益母,予川牛膝、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祛邪后,正气尚未完全恢复,予患者益气养血、滋阴安神之品,正所谓“正气足而邪不恋”。电针联合TDP刺激局部穴位,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属于外治法,针对局部疼痛症状,效果颇佳。

3、小结

产后身痛属于产后女性常见病症,影响着产后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西医

对症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治疗本病,治疗效果参差不齐。中医干预方式多样,包括了口服中药、中药外敷、针灸、红外线治疗、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常常内外合治,兼顾妇女产后多虚多瘀状态,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标本共治,患者医从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朱海润,宋艳华,黄家宓,等.胡国华运用“从”“合”“守”“变”四法调治产后身痛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07):65-67.

[2] 段周蓓,徐子秋,洪丹,等.全国名中医丁丽仙“同病异治”产后身痛经验分享[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5(02):13-15.

[3] 胡雪韵,蔡圣朝.蔡圣朝“调任复元”法针灸治疗产后身痛临床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12):2318-2321.

[4] 吴千言,章莹.国医大师伍炳彩辨治产后痹经验[J].中医药通报,2023,23(04):6-9.

[5] 李满意,刘红艳,娄玉钤.产后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10):51-56+80. 

第一作者,高洒洒,女,1992年8月10日,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不孕不育的机理研究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