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转变德育方式方法,提高德育效果,是广大德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可以更好的渗透到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去,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本文通过研究茶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作用,来更好的促进学生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全面发展。
二、茶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茶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积淀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教养方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展茶文化德育研究,有利于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创新中小学德育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次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探索茶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影响,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践意义
1.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茶文化中的“和、敬、清、寂”等思想内涵,与中小学德育目标和任务是高度吻合的。通过开展茶文化德育活动,能使学生受到尊重他人、遵纪守法、知恩感恩、与人分享等传统美德的熏陶,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如在茶会表演中,学生要通过行礼、起坐、端茶等程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严谨细致、勇于承担责任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茶文化德育注重实践和体验,通过茶会表演,组织学生参加茶会、品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泡茶、品茗的方法,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泡茶时,需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耐心、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3.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家校共育
通过开展茶文化德育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同时,通过家访或家长会,引导家长参与茶会表演、茶会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茶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对学生影响的策略
(一)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
1. 开设茶文化课程
开设茶文化德育课程 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开设茶文化德育课程,系统地向中小学生传授茶文化知识,如茶的历史、茶的种类、茶的加工、饮茶方法,茶文化的精神实质等。在讲授茶的历史时,可以由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开始,讲到唐宋时期的茶文化,然后讲到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继承和发展。这样让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学生感到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在讲授茶的种类时,可以准备各种不同的茶叶,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亲自感受各种茶叶的特征。并且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茶文化的视频资料,如茶叶生产、茶艺表演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编写茶文化教材
茶文化教材的编写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编写适合他们认知的茶文化教材。要注意编写生动有趣、富有可读性和直观性的教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例如,可以在教材中插入一些小故事或小知识,有关陆羽的、乾隆喝的是龙井茶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茶文化知识。同时,要注意在教材中融入德育元素,把茶文化中的道德内容与中小学德育目标结合起来。如在介绍茶道精神时,可以强调“和、敬、清、寂”的具体内涵,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懂得分享和感恩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编写一些实践活动内容,如茶艺表演的步骤、泡茶技巧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案例:某小学的茶文化教材名称为“茶香润童心”,分为“走进茶世界”、“茶的由来”、“茶叶知多少”、“制茶小工艺”、“敬茶小礼仪”、“饮茶益健康”等。每个子目下均有图片及相关文字说明,此外还有“小实践”、“小思考”等版块,激发学生动手及动脑。例如,在“敬茶小礼仪”中,教材详细讲解了鞠躬礼、敬茶礼等敬茶礼仪,每项敬茶礼仪后均附有图片,展示正确的礼仪姿势。“小实践”是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泡一杯茶,用所学礼仪知识敬茶给父母,说一声“辛苦了,我爱您”。这样的教材符合中小学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也能很好地实现茶文化与德育的融合。
(二)实践活动与体验式教学
1. 组织茶艺表演和茶会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茶会和茶会活动,组织学生现场观看茶艺表演。在茶艺表演中,学生可以学习茶艺表演的基本姿态和动作,如烫杯、洁具、投茶、泡茶、分茶等。经过多次练习和表演,不仅能够学到茶艺,而且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学会耐心和专注。茶会是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的活动。在茶会上,大家可以围坐一起,品味自己泡的茶,分享自己喝茶的感受和体会。还可以举行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如知识竞猜、游戏等,增加茶会的趣味性。
案例:一天下午,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茶艺表演。茶馆请来一位茶艺师进行指导。茶馆先给学生演示了一次标准的茶艺表演。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茶艺表演。茶馆细心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告诉学生每个姿态的含义及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可以进行茶艺表演。在那天晚上的学校文艺汇演中,他们进行了茶艺表演,赢得了师生的热烈掌声。
2. 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
组织学生走进茶园、茶厂等,了解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工序,感受茶文化魅力。如某学校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组织学生走进茶园开展研学旅行。学生在茶农的指导下,动手采摘茶叶。(采摘茶叶,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参观茶厂,了解茶叶加工、制作等工序。(茶的神奇变身) 研学旅行可以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实现跨学科学习。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地形等)对茶叶种植的影响,茶叶贸易给当地带来的影响等。(多角度学习,拓宽视野)
3. 设立茶艺角和茶室
学校可以在学校合适位置,如大厅、走廊等,设立茶艺角、茶室等,供学生课余时间品茶、交流、学习茶文化。茶艺角可以布置得优美、典雅,摆放一些茶具、茶叶、茶文化书籍、图片等。(学生课间休闲、品茶、阅读茶文化书籍)
茶室可作为学校进行茶文化教学和活动用房。在茶室内可布置茶艺设备和器械,如茶桌、茶盘、茶具、投影仪等。在茶室内可开展茶艺课程教学、茶文化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茶文化学习平台。 案例:在学校的角落打造一个茶艺角,摆上几张旧茶桌、茶几和茶椅,墙上挂上一些茶文化小字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茶艺角泡上一壶茶,和同伴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聊天、喝茶、聊天、谈心,尽情地放松自己,倾诉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三)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
1.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推广茶文化教育。通过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茶文化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中营造品茶的氛围,共同培养孩子的茶道精神。例如:某小学召开了家长会,将茶文化进德育活动的相关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通报学校开展茶文化进德育活动的相关情况以及孩子学习茶文化的相关成果。之后,引导家长介绍自己在家开展茶文化的相关情况,请家长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之后,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茶文化相关教学活动,成为家长志愿者,协助老师开展茶会、茶艺表演等相关活动,给孩子更多的学习和参与的机会。
2. 邀请茶文化专家进校园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家(茶文化专家、茶艺师等)来学校进行茶文化、茶知识的讲座以及茶艺表演和培训。通过专家的讲解和示范,可以使学生对茶文化、茶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对学生茶艺活动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某中学特地邀请了本地著名茶文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专家就茶的由来、茶的发展、茶的分类等对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且还列举身边的例子使同学们认识到茶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讲座过程中,专家还进行了茶艺表演,给同学们展示茶艺的内涵和茶的魅力。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看得目不转睛。都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同学们纷纷向专家进行提问,专家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学到了很多茶文化知识,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3. 参与社区茶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代表社区茶文化的活动,如茶文化节、茶艺比赛等。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茶艺,增强自信,同时在社区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他们展开交流和学习,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例如,某小学组织小学生参加社区茶文化节活动。小学生展示精心准备的茶艺表演、茶文化手抄报等作品。参加活动的人对小学生精彩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小学生与参加活动的热爱茶文化人士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增强归属感。
(四)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1. 加强教师茶文化素养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茶文化素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培训、研讨等形式,让教师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知识、理念和方法,能够胜任茶艺表演,为中小学的茶文化教育奠定基础。例如,某中学组织教师参加茶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主讲内容包括茶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茶艺表演等。邀请茶艺师现场讲授和指导,并让教师现场体验茶艺表演过程,掌握茶艺表演技能。之后,组织教师就培训心得和教学实践展开研讨,交流自己对茶文化教育的认识、教学心得以及遇到的问题。
2. 建立教师茶文化交流平台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建立教师茶文化教育交流群,让教师分享教学感悟、学生回馈、资源链接,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定期举办工作坊或研讨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茶文化教育工作坊或研讨会,邀请校内外专家主讲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案例,如茶艺表演视频、教学设计等,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和研讨,从而获得教学创新的灵感。
案例: 一名中学教师,每学期举办一次工作坊,工作坊的议题包括茶艺表演技巧提升、茶文化与德育相融合的策略、茶文化课程资源建设等。教师既可以参加专家组织的讲座,也可以参加工作坊中就茶文化教育的主题开展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工作坊之后,教师反映热烈,认为这些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增强了教学信心。
3. 鼓励教师参与茶文化科研项目
茶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茶文化的相关研究项目。参加这些项目,可以更加系统地研究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探索茶文化与中小学德育相融合的途径,为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学校可以设立校级茶文化教育类科研项目,为参加教师提供经费和其他资源。开展茶文化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茶文化活动类校内活动开发与实施研究、茶文化类活动对学生品德发展影响研究等子项目研究。参加上述项目研究,并完成既定的项目任务后,可以锤炼教师的项目主持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参加校外科研项目:学校应当推荐教师参加校外各类科研项目,包括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茶文化教育类项目等,参加上述项目,可以使得教师接触更多的专家,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学术影响力。
案例:某教师参加本市高校牵头的“茶文化在学生品德教育中的应用”项目,教师负责收集在组织茶文化活动过程中小学生品德表现的数据,撰写项目报告。教师参加上述项目,学习了茶文化对于学生品德的作用机理,也学习了项目研究中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四、结语
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子和行为因子,能够有效服务于中小学德育工作。以茶文化内容开展中小学德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茶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关于茶文化内容的中小学德育研究前景广阔。希望有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和研究茶文化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新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瑄,余楠,张瑞桦,浅桥茶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
风,2020(32):148-149.
[2]张春霞,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茶文化渗透[J],教育实践,2022(2):110-112.
[3]吴宏丹,将茶文化精神融入“一主六双”战略下的吉林省职业教育改革[J].教育实践,2022(7):55-57.
[4]杨朝东,张霞,工匠精神视域下茶艺类课程思政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12):81-83.
[5]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J]. 王金莲.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