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的应用与安全性评估
陈瑜1 孙阿宁2
1.重庆市渝北区余松路299号1幢1单元9-4 401147;2.陕西省旬邑县西大街2号 711300

复制成功

摘要:

生物药在现代医学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产细胞株的开发对于保障生物药的质量、产量与稳定性至关重要。CRISPR - Cas9基因编辑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原理,即通过sgRNA引导Cas9蛋白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切割,为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提升生物药表达量、改善生物药稳定性以及优化细胞株特性等方面,并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对其安全性评估不容忽视,关键要点包括基因脱靶效应和细胞毒性问题等。当前,科研人员正通过优化sgRNA设计、改进Cas9蛋白等策略应对这些安全问题。综上,CRISPR - Cas9技术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具有巨大潜力,但需进一步解决安全性问题以实现更广泛应用。

关键词: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安全性评估
DOI: 10.12428/zgjz2025.10.405
基金资助:

1. 引言

生物药生产的重要性:生物药作为现代医学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癌症、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其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或修饰蛋白质功能,能够精准干预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2]。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生物药的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成为医药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

生产细胞株开发的意义:生产细胞株是生物药生产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生物药的产量、纯度及稳定性。优质的生产细胞株不仅能够提高生物药的表达水平,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并缩短研发周期。然而,传统的生产细胞株开发方法,如随机突变筛选和化学诱导,存在效率低、靶向性差等局限,难以满足现代生物药产业对高效、精准开发的需求[6]

CRISPR-Cas9技术应用的必要性: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生物药生产细胞株的开发带来了革命性突破。该技术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能够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定点编辑,从而优化细胞株的遗传特性。例如,通过CRISPR/Cas9系统可以精确调控启动子活性或增强子序列,显著提升生物药蛋白的表达量;同时,该技术还可用于改善细胞株的抗凋亡能力,进一步提高生物药生产效率[2][6]。这些优势使得CRISPR-Cas9成为推动生物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2.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原理与特点

2.1 技术原理

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工具,其核心机制依赖于sgRNA(single-guide RNA)引导Cas9蛋白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切割。在天然免疫系统中,CRISPR序列通过crRNA(CRISPR RNA)与tracrRNA(trans-activating crRNA)的协同作用识别并切割外源DNA[4]。人工设计的sgRNA将crRNA与tracrRNA的功能整合为单一分子,通过与目标DNA序列的互补配对引导Cas9蛋白定位到特定的基因组位点。Cas9蛋白包含HNH和RuvC两个核酸酶结构域,分别负责切割DNA的双链中的目标链(TS)和非目标链(NTS),从而产生双链断裂(DSB)[4]。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序列的存在,通常为5'-NGG-3',其位于目标序列下游并作为Cas9识别和切割的必要条件[4]。通过这种机制,CRISPR-Cas9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的基因编辑,包括基因敲除、插入和修复等操作[12]

2.2 技术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如ZFN(zinc finger nuclease)和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CRISPR-Cas9技术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首先,在精准性方面,CRISPR-Cas9系统通过sgRNA与目标序列的互补配对实现高度特异的靶向切割,尽管存在脱靶效应的风险,但通过优化sgRNA设计和改进Cas9蛋白已大幅降低了这一问题的发生概率[12]。其次,在效率上,CRISPR-Cas9能够快速且高效地编辑目标基因,显著缩短了实验周期,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基因筛选和功能研究[14]。此外,该技术的操作简便性也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只需设计合适的sgRNA即可实现靶向编辑,无需复杂的蛋白质工程[12]。最后,在成本方面,CRISPR-Cas9技术相较于ZFN和TALEN更为经济高效,使其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更具可行性[14]。这些优势共同奠定了CRISPR-Cas9技术在现代生物学领域的核心地位,并推动了其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的广泛应用。

3. CRISPR-Cas9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的应用

3.1 提升生物药表达量

CRISPR-Cas9技术通过精准编辑细胞株基因,可显著提升生物药蛋白的表达水平。该技术能够调控启动子、增强子等关键元件,从而优化基因表达效率。例如,在鸡蛋中外源蛋白的生产中,研究人员已利用CRISPR-Cas9系统创建了转基因家禽,用于生产生物制药蛋白质,并进一步提高了这些蛋白质的生产效率[2]。此外,抗体生产公司通过CRISPR-Cas9介导从鸡和鹌鹑等家禽物种的蛋中纯化高表达的人类抗体,实现了重组蛋白和疫苗的高效生产。这些成功案例表明,CRISPR-Cas9技术在提升生物药表达量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3.2 改善生物药稳定性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细胞株进行基因改造,可以有效增强生物药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稳定性。例如,通过改变蛋白结构或修饰相关基因,可使得生物药在外界环境变化时保持其活性和功能。参考文献[13]中提到,CRISPR-Cas及其衍生编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胞模型,包括在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类似地,在生物药生产中,该技术可通过靶向编辑特定基因,优化生物药的稳定性。尽管具体案例未在文献中详细列出,但其在基因治疗中的成功应用为生物药稳定性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3.3 优化细胞株特性

CRISPR-Cas9技术还能够优化细胞株的生长特性和抗凋亡能力,从而提高生物药生产效率。例如,在畜牧业遗传改良领域,该技术已被用于精准改良畜禽物种的重要生产性状[6]。类似地,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通过编辑细胞株的相关基因,可增强其生长速度和抗凋亡能力。这不仅有助于缩短生产周期,还能提高生物药的产量和质量。然而,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的具体研究成果尚未在文献中详细报道,但其在家禽遗传改良中的成功应用为生物药生产细胞株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4. CRISPR-Cas9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的安全性评估

4.1 基因脱靶效应

CRISPR-Cas9技术可能引发基因脱靶效应的主要机制在于sgRNA与非目标序列的错配结合。由于sgRNA与目标DNA序列之间的互补性并非完全严格,当基因组中存在与目标序列高度相似的区域时,Cas9蛋白可能错误地结合并切割这些非目标位点,从而导致意外的基因编辑[1]。这种脱靶效应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生物学后果,包括基因表达异常、染色体结构变化等。为了检测和评估脱靶效应,科研人员开发了多种方法与技术。例如,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能够全面分析基因组中的潜在脱靶位点,而位点特异性检测方法如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则可用于验证特定位点的脱靶情况[3]。此外,通过优化sgRNA设计,选择特异性更高的序列,可以有效降低脱靶风险。

4.2 细胞毒性问题

CRISPR-Cas9基因编辑过程中可能导致细胞毒性的原因主要包括DNA损伤反应和p53基因功能改变。在基因编辑过程中,Cas9蛋白对目标DNA进行切割会引发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进而激活细胞的DNA损伤反应信号通路。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细胞周期阻滞或细胞凋亡,从而影响细胞的生存和功能[1]。此外,研究表明,CRISPR-Cas9编辑可能诱导p53抑癌基因介导的DNA损伤反应。Haapaniemi等发现,在编辑永生化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p53的抑制虽然可以提高基因组编辑的效率,但也可能导致编辑成功的细胞中存在p53功能失活的细胞,从而增加致癌风险[1]。因此,在利用CRISPR-Cas9编辑的细胞进行生物药生产时,需密切监测细胞p53基因的功能状态。

4.3 应对策略与研究进展

针对基因脱靶效应和细胞毒性等安全问题,科研人员采取了多种应对策略。在优化sgRNA设计方面,通过改进序列选择算法和使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sgRNA的特异性,从而减少脱靶效应的发生[3]。此外,改进Cas9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Harrington等发现AcrIIC1可以直接结合Cas9蛋白的催化结构域,而AcrIIC3能够诱导Cas9蛋白二聚化,从而阻止其与靶DNA的结合,实现对Cas9蛋白活性的精确控制[3]。Dong等则发现AcrIIA4蛋白通过模拟PAM区,能够阻止Cas9对双链DNA底物的识别,避免不必要的基因组编辑[3]。Nihongaki等通过对Cas9蛋白进行改造,使其活性受光调控,从而控制CRISPR-Cas9在体内外表达的时间,降低长期表达引起的副作用[3]。这些研究进展为提升CRISPR-Cas9技术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支持。

5. 行业观点与争议

5.1 不同观点分析

行业内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的应用存在多种观点。一方面,部分研究者对其潜在风险表示担忧,尤其是在安全性评估方面。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引发脱靶效应、染色体异位和基因毒性等副作用,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甚至致癌风险[1]。此外,CRISPR-Cas9技术触发p53反应可能导致细胞毒性和基因组不稳定,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持乐观态度,认为该技术为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带来了革命性突破。通过精准编辑目标基因,可以显著提升生物药的表达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这种分歧反映了技术发展初期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其长期影响的关注。

5.2 争议焦点讨论

争议的核心焦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和长期安全性未知两个方面。从伦理角度来看,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应该被用于增强生物药的商业价值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人认为,这种技术可能加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并带来潜在的社会公平性挑战。同时,长期安全性未知也是争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已有研究对CRISPR-Cas9技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但其潜在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验证。例如,Adikusuma等发现CRISPR-Cas9编辑后的人受精卵中出现大片段DNA碱基缺失,而Haapaniemi等报道了p53抑癌基因介导的DNA损伤反应和细胞周期阻滞现象,这些结果提示了可能存在的致癌风险[1]。因此,在权衡利弊时,必须综合考虑技术带来的收益与其潜在风险,以确保其应用符合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总结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已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通过精准调控目标基因表达、优化细胞株特性以及提升生物药产量和稳定性,该技术为传统生产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2]。然而,随着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基因脱靶效应、细胞毒性以及潜在的致癌风险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例如,CRISPR-Cas9编辑过程中可能引发DNA大片段缺失或p53功能失活,从而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细胞癌变风险增加[1]。尽管如此,科研人员已通过优化sgRNA设计、改进Cas9蛋白活性控制策略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安全隐患[3]。因此,CRISPR-Cas9技术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长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深入评估。

6.2 未来应用前景展望

未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的应用将朝着更高精准度、更低安全风险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引导编辑系统等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的出现,为克服传统CRISPR-Cas9技术的局限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工具能够实现更精确的碱基互换、插入和缺失,同时避免双链断裂带来的潜在风险[10]。另一方面,随着对CRISPR-Cas9机制理解的不断深化,科研人员将进一步优化其设计和应用流程,例如通过开发更高效的sgRNA设计算法和改进Cas9蛋白的特异性,从而减少脱靶效应的发生概率。此外,该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也值得期待,如利用CRISPR-Cas9编辑家禽细胞株以生产重组蛋白和疫苗,这不仅拓展了生物药的生产途径,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2]。总之,CRISPR-Cas9技术在未来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持续改进将为医药行业带来更多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王征旭;曹俊霞;王友亮.基因编辑技术在军事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3,44(11):1187-1193.

[2]陈林;徐光明;王家乡;李鹏;张颖;张昊;李刚;皮劲松;吴艳.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23,59(7):1-8.

[3]孙玺皓(综述);唐仕波;陈建苏(审校).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3,41(9):925-930.

[4]尤李兰;孙伟;杨晓琪;王艳丽.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RISPR-Cas9基因编辑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0,47(11):1119-1126.

[5]张雪萍;刘嘉仪;王彦芳;吴添文.利用CRISPR/Cas9编辑系统构建ACTA1基因敲除的PEFs细胞系[J].中国畜牧兽医,2024,51(6):2273-2284.

[6]鲍艳春;戴伶俐;刘在霞;马凤英;王宇;刘永斌;谷明娟;娜日苏;张文广.CRISPR/Cas9系统在畜禽遗传改良中研究进展[J].遗传,2024,46(3):219-231.

[7]滕小龙;史硕博.CRISPR/Cas9系统在基因组编辑中的优化与发展[J].合成生物学,2023,4(1):67-85.

[8]王琳;袁建林;缪昌;马玉晗;曹三杰;赵勤.POR基因敲除、回补及过表达LO2细胞株的构建及作为AFB_(1)染毒模型的初步应用[J].浙江农业学报,2024,36(2):272-283.

[9]吴仲胜;高誉;杜勇涛;党颂;何康敏.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细胞内源蛋白进行荧光标记的实验操作[J].遗传,2023,45(2):165-175.

[10]邹惠影;李俊良;朱化彬.引导编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1):3721-3730.

[11]苏龙;仆田秀南;杨竞;万克;王麟麒;刘洋.烟草BBLc基因CRISPR/Cas 9载体构建与遗传转化[J].种子,2022,41(7):21-26.

[12]成殷;杨敏琦;厉高慜.新型细胞治疗技术的前沿动态和挑战[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3,18(S01):10-13.

[13]权春菊;郑忠亮.CRISPR/Cas及其衍生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21,11(4):518-525.

[14]董乐;杨笑星;佟广香;闫婷;孙志鹏;徐欢;刘天奇;匡友谊.CRISPR/Cas9基因编辑原理、发展及应用[J].水产学杂志,2022,35(3):108-119.

[15]尹丽颖;张元野;李荣田;何明良;王芳权;许扬;刘欣欣;潘婷婷;田晓杰;卜庆云;李秀峰.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高效抗除草剂水稻[J].中国水稻科学,2022,36(5):459-466.
作者简介:陈瑜(1974—),男,汉族,重庆人,专科,研究方向为医药工程。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