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之我见
张海霞
甘肃省陇西县菜子镇浅河小学 甘肃定西 748108

复制成功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主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主,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内容,本文就教师语言激趣、表扬赏识激趣、和谐师生关系激趣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DOI: 10.12428/zgjyyj2025.09.125
基金资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教育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对学段目标和内容进行了阐释,每个学段的各部分内容都阐述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例如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作的愿望;在阅读方面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在写话方面要对写话有兴趣,平时能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写自己想写的话,能写想象中的事物;口语交际方面有主动交流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就自己喜欢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结合课堂内外进行探讨等[1]。不难看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应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也是新课程理念中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凸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了分数而教学,以讲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死记硬背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模式,教师把学生当做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没有当成个性鲜明的人来对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学习中不能主动思考导致思维僵化,教学中提不出任何问题,学生新旧知识之间没有进行有效地衔接和转换。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考试分数的“巨人”,运用知识的“矮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高分低能”的人才逐渐被社会淘汰,被全面发展加个性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所替代。相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合作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挥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地位实现颠覆性的转变,也就是教师走下讲台,作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听,在分享中体验了快乐、学到了知识,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激趣的方法很多,不同的老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材会使用不同的方法,下面我就常用的几种教学激趣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以教师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时期教师的职业修养》一书中写到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在教学中要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心生羡慕,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喜欢上语文学习[2]。因此,教师要在平时苦练语言基本功,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产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积极开展交流活动的冲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春天的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从三月开始,冰雪融化,春风抚摸着泛黄的柳叶,小鱼在浅河里游来游去,满山遍野的杏花开了,蜜蜂蝴蝶出窝了,飞来飞去,小朋友牵着长长的风筝线在奔跑着,好美的春天啊!..... ”听到这些,小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

(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从一个人的心理角度分析,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被人认可与赏识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表现在小学生身上更为明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在学生面前故意放大这些“闪光点”,肯定这些“闪光点”,让学生获得认可感,满足学生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形成自信,最后转化成学习语文的动力。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赏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远远超过了物质奖励。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赞美地评语也会造就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吝惜自己一次赞赏的微笑、一次充满期望的眼神和一个高高举起的代表肯定的“大拇指”,当学生在教学中对问题回答正确时,请教师给予“你真棒!”的表扬。让你的表扬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美好的回忆,让学生带着美好的记忆前行发展,成就一生。

 (三)以最佳的情绪密切师生关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为了实现“师道尊严”,凸显教师讲课的重要性,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板着脸,隐藏自己的心情,不会笑也不愿意笑,有的老师甚至把负面的情绪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望而生畏,不愿意与老师交流,不愿意提出一些问题,更不愿意回答一些问题,只害怕答错了受老师的责备和学生的耻笑,从而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没有了学习的激情。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以高昂的激情走进课堂,以饱满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践行“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游戏活动激趣法。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因为从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分析,他们好动、好奇、对运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学生对某件事情有了兴味,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去参与。所以,学生的学习与快乐活动是不可分离的”[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渗透游戏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就是根据文章描写的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当然游戏的选择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不能为了单纯的活跃课堂气氛而选择游戏。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有:1.找朋友。在小学识字教学、拼音教学、正反义词教学等内容时,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安排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一些拼音教学中声母、韵母、前鼻音、后鼻音等卡片,在识字教学中制作一些偏旁部首、字形分解等卡片,制作一些正义词、反义词等卡片。教学中让一名学生举着卡片,边唱边找“找啊找啊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 与其相对应的同学举起手来唱到“找啊找啊找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我们就是好朋友”。2.逛超市。这个游戏活动,可以考察学生对汉字的纠错活动中,教师安排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利用双休日到街上寻找广告牌上的错别字,然后拍成照片,储存在学生的平板电脑里。游戏开始后,让学生把平板电脑都放到自己的桌子上,整个教室就是一个大超市,师生都来“逛超市”,看谁搜集的广告牌上的错别字最多,谁就是获胜者。最后老师把同学们找出的错别字整理成电子文档,标注好学生姓名、错字广告位置等,把电子版发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邮箱里,建议其通过行政的手段来纠错,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心,同时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达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并且为生活服务的目标。 

(五)导入激趣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运用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导入,那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维,注意力随即高度集中,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4]。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主要有“设疑导入法”“媒体导入法”“启发导入法”“趣味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先问学生:“假如有一天,一只老虎和一只狐狸在大森林里相遇,谁会怕谁?谁先逃跑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肯定狐狸害怕老虎,狐狸会先跑,不然会被森林之王吃掉”,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了解一个老虎乖乖听狐狸的话,听狐狸指挥的故事 ”然后转身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狐假虎威》的课题。这一导入抓住了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认真的开始阅读课文,根据老师的组织自主学习课文。再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种子的力》一课时,提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什么的力量最强大?”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大力士的力量最强”,有的说:“起重机的力量最强大”,有的说:“火箭的力量最强大”......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下最强大的力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种子的力量》,这一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强大的种子的影响。

(六)生活素材激趣法。有位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的确语文来自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生活。语文和生活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活的知识,在生活中要彰显语文的魅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加深对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的认识,打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1]。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义,产生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个民族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兴趣。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养花》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养过花吗?养的什么花?花的颜色是怎样的?花蕊是什么形状的?” 这样的提问既是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把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需要,问得学生个个心理发痒,积极举手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再如,有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你是桂林的导游,你会怎样给来自各地的游客介绍桂林山水呢?”,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接一个先后走上讲台,给大家介绍桂林山水的美......在学生介绍完桂林山水美景之后,教师接着提出要求:“课后作业,同学们每人写一篇桂林山水的导游词,然后在下节课堂上讲给同学听”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写导游词时把课文的内容都写进去了,复习了教学内容,还结合生活实际,把自己的观点写进去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七)媒体激趣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教学中,教师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把制作的丰富多彩的课件、微视频、图片、影视资料等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地激发,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就是就是用现代教育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5]。当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有明确的目标,突破教学难点重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不能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信息技术课件的展示课堂,这样就会本末倒置,适得其反,无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激情与动力,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甚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八) 分层教学激趣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种方法以外,分层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有个性差异、能力差异、知识结构差异等,学习水平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如果在课堂内外教师在安排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面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那么就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同时体验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转换成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宝贵,对祖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产生情感,对祖国和人民产生炽烈的情怀,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当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3):34

[2]孔德生.教师职业素养与发展规划:新时期教师的职业修养[J].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2012(12):27

[3]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J].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01):56

[4]刘海涛,豆海湛.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的激趣艺术[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57 

[5]王立辉.PowerPoint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深入应用[J].宁波出版社,2012(05):24

样刊快递:甘肃省陇西县菜子镇浅河小学,张海霞(收),电话17793240375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8X (Online)
ISSN:3008-0134 (Print)
所属期次: 202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