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劳动教育的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需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应用方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主要对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教育融入的具体策略。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化学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理解化学知识,学生作为倾听者,一味的倾听导致学生的学习感受较为枯燥,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只是在脑海中自主理解和思考知识内容,无法确保学生自主应用知识内容,学生的思维和身体得不到有效的劳动。传统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涂鸦式、灌输式教学,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发展,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接受和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无法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发展和脑力进步。部分教师的化学教学和引导缺乏实效性,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化学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化学作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较为敷衍,导致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较差。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死板,学生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记忆,还需要自主完成化学习题,形成较为死板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化学思维受到一定的束缚,无法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充分利用实际生活,渗透劳动教育知识
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实际上通过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了真正提高劳动教育的优势和价值,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引导学生动脑和动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劳动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更快深刻的学习思路。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的科学价值,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利用率。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劳动精神,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品尝和感受不同的调味料,盐、糖虽然颜色和形状相似,但是二者的化学性质有着较大的区别,教师可以以这些晶体物质为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化学知识。
(二)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为了真正确保学生产生强烈的化学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充分强化学生的化学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知识概率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建设,帮助学生把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劳动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化学知识,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促使化学问题得到有效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新的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劳动的机会,布置相关化学题目,留给学生10-15分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理解,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互配合和提升,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在小组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进行知识的互换互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酸碱指示剂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酸碱性质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自己认为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小组内共同讨论物质的酸碱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
(三)利用劳动相关的故事内容,提高化学教材的综合利用率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强化自身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劳动经验,引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学生接触劳动教育的程度较低,忽视劳动教育的创造性,为了真正确保学生产生劳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并分析具体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劳动故事,通过具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劳动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劳动教育所创造出的价值体现,促使学生的劳动意识更加科学合理,掌握化学劳动应用的具体流程。另外,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化学知识与劳动教育充分融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学思维,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确保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创造力和创新力。
(四)设置专题组织劳动,开展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案例较为丰富,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根据化学知识设置具体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专题组织的劳动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趣味性和积极性,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和掌握化学现象的原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内容与知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教师针对于具体的实践活动,需要针对学生的自主劳动能力,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明确具体的劳动流程,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例如,在进行有机化合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食品化合物的分析,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拿一种食品,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和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应用劳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劳动精神,自主完成化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车苏宏.浅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资讯,2020,18(10):153-154.
[2]杨季冬,王后雄.高中化学关键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研究[J].化学教学,2019(04):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