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缺少化学认知,失去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过于死板,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当中,没有过多的感情投入,对于化学的认识就是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不是逐渐成为较高化学意识和化学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认识下,学生慢慢地对化学学习产生了一种厌烦情绪,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使得化学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化学。
(二)缺乏实践能力,封闭化学思维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教学设计能够左右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传统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层面缺乏为学生提高运用能力的思考,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题海战术的运用[1]。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多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要手段,缺乏对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且课后作业以理论学习形式居多,导致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
二、应用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应试教育使得许多学生仅懂得一些课本上的知识,懂得面对考试如何得高分,却不懂得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他们可以将课本上的问题答得非常好,可是当他们在生活中面对这些问题时,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因此,新课改就提出了将理论结合生活的教学方式,选取一些学生日常紧密联系的内容,贴近他们的日常。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高中采用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既可以接受生活化教学,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课本、老师和课堂占据最主要的位置,老师们只注重系统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注重学生是否能建立起知识框架,然而,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活跃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甚至产生压迫感,对课堂提不起兴趣来。经研究发现,老师若能在教课的过程中举出几个生动的事例,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还能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使学生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
以前的课堂形式是有局限性的,课堂气氛比较单调、刻板,缺乏弹性,都是教条化的理论框架,让学生们只能死记硬背,无法把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抓住规律、掌握要点,这样会导致学生们丧失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觉得化学难以理解。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融汇于中学课堂之中,让课本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知识要点,在学习中思考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老师的教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于生活[2]。通过课本结合生活,再从生活反思知识点的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锻炼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
三、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实践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诠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化学教学服务于学生生活。基于此,化学生活化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挖掘化学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元素,通过化学教学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消除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挖掘化学教学生活元素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主动寻找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教师还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化学教学生活素材的获取渠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理解运用知识。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胶体”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以生活中的豆花、豆浆等豆制品作为教学引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播放黄豆泡豆、磨浆、过滤、煮浆、加入石膏以及最终成型的视频,并在视频末尾设置思考问题:“过滤前后的豆浆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属于哪种混合体系?”“为什么豆浆中加入石膏就会变成豆腐?”利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思考,为胶体性质等知识教学做好铺垫。
(二)生活化实验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实践性特征,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切入点,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按层次进行讲解,让学生利用原有化学知识探索新知,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推理判断思维[3]。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简易手工皂,准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动植物脂肪、氢氧化钠等材料器具,严格按照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带领学生动手实验,此种实验操作难度低,化学反应快,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能够简单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科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在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验药品用量,预先确定实验程序,培养学生严谨实验的学习态度,注重化学实验细节。
(三)生活化教学习题设计
化学习题训练可以巩固化学教学成果,筑牢化学知识基础,完善化学知识体系架构。教师可将化学习题进行生活化改造,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设计,构建生活化、情境化化学练习场景。教师要注意的是缺乏生活元素、脱离学生生活背景的化学习题不适用于生活化习题设计,在生活化教学习题设计时要避免此类问题。例如,二氧化硫作为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是由化学工厂或金属冶炼厂燃烧含硫燃料产生。酸雨对自然环境危害极大,为保护环境需要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生决定对酸雨进行检测试验,学生以刚降到地面的酸雨作为试验样品,将红色花瓣浸泡在其中一份样品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样本pH值,向样品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浑浊物出现。问:花瓣红色变浅原因是什么?写出生成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pH值逐渐减小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题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包括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与水、与氯化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学生熟悉的酸雨现象构建生活化场景,学生发现化学练习题与生活实际关系会迅速产生反馈,探究化学现象原理,实现高中化学深度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当前最为流行的教学理念之一,该理念引领下的生活化教学符合人类的基本认知规律,能够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化学学习专业性较强且知识抽象难理解,为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通过使用生活化教学用具、带领学生做生活化实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探究意识与探究兴趣,提高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莉华.论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J].天津教育,2021(11):106—107.
[2]韩振霞.“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高考,2021(12):11—12.
[3]殷彩春.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