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超声诊断效果分析
马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娇,. 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超声诊断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杂志,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075.
摘要:
目的:探究应用超声诊断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是2020年1月,结束时间是2021年1月,对照组本院体检健康的50例老年人,观察组是本院确诊为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50例老年人,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对两组的心脏瓣膜瓣叶和瓣环进行比较,并分析观察组不同年龄阶段的病变程度。结果:两组在心脏瓣膜瓣叶和瓣环参数方面对比可知,观察组的前叶瓣体面积、前叶瓣根至对合线长度、后叶瓣根至对合线长度、瓣环投影面积、瓣环周长和瓣环前外侧至后侧交接距离比对照组较大,组间差异性突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瓣膜钙化部位显著性增加,表现为主动脉逐渐转移至二尖瓣。结论:超声检查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更为直观准确,可在临床上大力应用。
关键词: 超声诊断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老年性
DOI:10.12721/ccn.2023.157075
基金资助:

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属于心脏疾病的一种,这与患者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吸烟等有一定的关系,在年龄增长中患者的心脏瓣膜出现退变情况、逐渐纤维化以及钙质沉着增加等,患者早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但是在年龄的增加中,正常的轻度异常的心脏瓣膜结缔组织会逐渐出现退行性病变和纤维化的情况,心脏也逐渐增大,瓣膜开始变硬、钙盐沉积、厚度增加以及形状改变等,最终使瓣膜狭窄或者关闭不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的改变,进而出现乳头肌功能降低、左心功能减退等情况,甚至造成患者的猝死[1]。因此,对于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需要及早进行临床诊断,本次采用的是超声诊断技术,其适应性广,没有年龄限制,可对心脏结构、瓣膜组织和周围血管等进行清晰显示,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本次在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中进行超声诊断,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是2020年1月,结束时间是2021年1月,对照组本院体检健康的50例老年人,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的平均值是(71.05±2.13)岁,观察组是本院确诊为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50例老年人,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的平均值是(70.69±2.31)岁,以上数据之间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均为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知情并同意接受本次调查,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存在肝肾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

1.2方法

超声诊断的设备是PHILIPS EPIQ5超声诊断仪,将频率设置为2.5Hz,患者检查时左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对胸骨四腔、心尖五腔、左心室长轴、心室短轴进行仔细检查,结合心脏瓣膜的回声对瓣膜的形态、厚度和活动形态进行评估,分析主动脉和二尖瓣的钙化情况。以上操作均由同一名影像科医生进行,对于检查结果由两名影像科医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给予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心脏瓣膜瓣叶和瓣环进行比较,并分析观察组不同年龄阶段的病变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数据资料的分析采取的是SPSS26.0这一个软件,表示为百分数(%),实施X2检验,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x̄±s),实施T检验,若组间差异性突出,则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瓣叶参数情况

两组在心脏瓣膜瓣叶参数方面对比可知,观察组的前叶瓣体面积、前叶瓣根至对合线长度、后叶瓣根至对合线长度比对照组较大,组间差异性突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瓣叶参数情况(x̄±s)

1.png

2.2两组患者瓣环参数情况

两组在心脏瓣膜瓣环参数方面对比可知,观察组的瓣环投影面积、瓣环周长和瓣环前外侧至后侧交接距离比对照组较大,组间差异性突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瓣环参数情况(x̄±s)

2.png

2.3观察组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病变情况

年龄越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瓣膜钙化部位显著性增加,表现为主动脉逐渐转移至二尖瓣。见表3

表3 观察组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病变情况n(%)

3.png

3 讨论

钙化性主动脉狭窄最初是在1904年在衰老阶段发现的,紧接着1910年专家指出二尖瓣环钙化是因为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早期隐匿性强,病情发展较为缓慢,早期检查可知患者的瓣膜损伤程度较轻,患者只是伴有轻度的胸闷、头痛、劳力性气短、心悸以及乏力等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不存在其他特异性的症状,在疾病进一步的发展中,可造成瓣膜功能不全,影响到血流动力学[2],使患者出现心绞痛、晕厥以及充血性心衰等症状,或者是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在二尖瓣钙化性板块的情况下可造成心脏传导系统的损伤,引起心律失常的情况,甚至造成患者的猝死情况,因此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是目前老年人猝死和心衰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临床上在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不能完全了解其发病机制,相关专家认为和机体衰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脏瓣膜钙化与多个因素参与的主动过程有关,同时也与某种启动因子反应相关[3],如慢性炎症学说:对病理组织进行检查时发现正常主动脉瓣膜中的炎性细胞几乎没有了,但是早期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检查存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而且在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中,瓣膜钙化情况严重的患者其炎性因子的水平越高,可引起炎症反应情况,该反应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血液长时间对心脏瓣膜冲击有关,由于摩擦力和机械应力的影响损伤了内皮细胞,造成炎症的发生。骨化和钙化学说:钙化的前提是细胞凋亡和脂质氧化聚集,主动脉瓣膜的钙化相当于骨形成的一个主动性过程,其出现蛋白和骨桥蛋白期间也属于钙化的一个过程[4]。细胞外基质重构学说:细胞外基质重塑可使瓣膜纤维层显著性的增厚,从而没有了弹性,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正常的瓣膜中一般是不存在的,可在钙化瓣膜中检测出来,其中的黏素C可存在于糖蛋白中,有高表达的一个情况。钙磷代谢紊乱学说:老年人机体处于衰退和紊乱的阶段,特别是钙磷方面,提高了瓣膜钙化的几率,若是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下,可使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量显著性增加,造成骨组织钙离子逐渐转移至软组织的状况,提高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引起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5]。对钙化的瓣膜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时,可发现钙沉积主要以非晶形的磷酸氢形式,在钙化逐渐加重时,磷酸氢也会逐渐增加,更容易出现钙化的情况,因此,若是有效调节机体内的钙磷代谢,对透析充分性有所增加,对透析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对机体内的营养状态进行很好的改善等,也会对心脏瓣膜钙化情况进行有效的缓解[6]。脂质聚集学说:瓣膜钙化在一定程度上和血脂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早期钙化病变和病情不断发展中,会将血浆脂质进行有效的聚集,在进入瓣膜间质时可出现氧化情况,并作用在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对炎性细胞进行激活,引起钙化。在确诊为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后,其心脏的形态和结构会有所改变,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增加心脑血管风险性,因此,需要及早给予有效的治疗[7]。目前对于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还没有统一性的诊断标准,临床上给予X线、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和超声等技术,X线可对心脏瓣膜钙化病灶观察,但检出率较低,核磁共振成像在软组织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有效确定主动脉根部内径、心脏的位置和大小形态等[8],但不能很好的检测结缔组织钙化情况,螺旋CT在疾病诊断方面存在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医生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效率,但在检测中需要增加对比剂和射线,会对患者造成损伤,超声属于无创性的可重复性检查的一项技术,在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心脏瓣膜瓣叶和瓣环参数方面对比可知,观察组的前叶瓣体面积、前叶瓣根至对合线长度、后叶瓣根至对合线长度、瓣环投影面积、瓣环周长和瓣环前外侧至后侧交接距离比对照组较大,组间差异性突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瓣膜钙化部位显著性增加,表现为主动脉逐渐转移至二尖瓣。证明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利用超声技术可提高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患者无侵入性、操作简便,可对瓣膜和周围血管进行清晰的显示,对心脏瓣膜病变情况可更为直观的呈现出来,可仔细对心脏结构进行观察,包括心脏房室内径、室间隔和室壁厚度等[10]。究其原因是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钙盐明显沉积,可造成瓣膜表面的不光滑,对瓣叶的开放造成阻止,使其正常工作受到干扰,再加上瓣环纤维组织的钙化情况,使其弹性逐渐丧失,造成瓣环正常工作的阻碍。在确诊为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后,可直接对主动脉瓣造成影响,使其压力明显增加,引起胶原纤维的断裂,使钙盐沉积得到增加,同时逐渐使右冠瓣变薄,引起瓣膜损伤,增加钙化的严重程度,从而使钙化范围增大[11]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更为直观准确,可在临床上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平,陈丽艮,王双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9):42-43.

[2]李芳.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43-45.

[3]谢记文,谢静,龙晓莉,等.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附82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150-151.

[4]李琼娥,王兴耀.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和准确率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6):155-156.

[5]王晓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探究[J].中外医疗,2019,38(14):174-176.

[6]高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216-217.

[7]成娜.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显像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4):5920-5922.

[8]幸世峰,周丽莉,张颖,等.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中超声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3):207-208.

[9]李忠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4):31-33.

[10]丁雷,姜凡,解翔.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169.

[11]何伟明,李少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116-1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