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会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感觉化学是一门既枯燥又深奥的学科。教学情境的创设打破了这一想法,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探究欲望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从化学的角度去思考与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初中生在面对新的化学知识时,能够主动寻找相关资料,探索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促进了创新精神的发展。另外,在形式丰富的实践情境中,初中生可自主地进行探究和操作,完成教师预设的任务,在化学学习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 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的学科,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初中生来说,化学知识是抽象的,很多化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得不到透彻的理解。初中化学教师要秉承“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来教育”的教学理念,时刻关注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让初中生做生活的热心人,从而真正地打好化学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做最充分的铺垫。在化学教学中,最能拉近学生与化学距离的莫过于生活经验,初中化学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将教材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始终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初中化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开端。初中化学教师可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常识来解释复杂的化学理论知识,降低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可在课堂教学中列举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化学的动力。初中化学教师还可结合教学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初中生感兴趣的热点事件,鼓励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评论、分析,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价值。初中化学的学习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化学习题时通常以强化、巩固化学知识点为主要目标,为此,可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以环境保护、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等为背景设计习题内容,使化学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思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实践活动中。
二、 利用实验来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来创设情境,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强化学生的自主发展。很多化学理论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得出的,初中化学教师要做好实验课的规划和设计,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实验。将教学中的难点融入到化学实验中,并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提升,锻炼学生的化学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化学实验,发挥出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并且按照教学实际做出专题实验方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网络,一边做实验,一边长知识,实现学习目标。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化学教师可利用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来创设情境,通过物质颜色、形态变化、剧烈反应、气体涌动等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参与化学实验,解决心中的疑惑。实验操作出现错误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故意设计一些“意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并对教师的实验操作进行改进与完善,使实验最终获得成功,在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初中化学教师还可变演示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去验证教材中的结论,让学生亲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化学教师还可秉承“绿色化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用微型化学实验来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对教材中的传统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实验污染,同时还能节省实验时间,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初中化学教师可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家中自己完成化学小实验,将实验成果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 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进入了课堂,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源环境。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容量大、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等特点,改变传统化学教学的思维,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初中生的能动性,在化学课堂上更好地展示自我。在新知学习中,感官刺激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看、欣赏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将枯燥的化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感知的知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化学课堂上更加活跃。
在新课程改革后,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但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却存在局限性,有时候教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可搭建网络平台,创设对话情境,将自主学习清单、导学案、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料用网络发送到平台中,让学生一边自学,一边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料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初中化学教师还可将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选择重点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来讨论;或以学生的提问为切入点,将其融入新知识的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化学现象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还有些化学实验是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初中化学教师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就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情境,通过动画模拟或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在感叹科技力量的同时,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从中学到的知识也会记忆深刻,有助于学生的感知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四、 用化学史料创设故事情境
初中化学教师可运用化学史料创设故事情境,通过为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与化学原理的来源,养成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并且还能够从中感受到科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学习科学家优秀的品质。除了教师直接讲述外,还可将化学史料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学生还可反复地观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情操。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适当地穿插史料阅读环节,让学生阅读化学家的奇闻逸事、重大发现和著名实验等,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增长学生的见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结语:总之,初中化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情境创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锻炼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凤娇.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2021(01):66-68.
[2]蒋玉芝.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对策[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0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