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要想紧跟教育趋势,就需要及时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整理分散的知识点,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能对化学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同时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导图是打开学生思维和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与探究的有效方式,为了发挥其价值,本文探究了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必要性
人们不断的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从而能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为清晰,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更高,思维导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使得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化学知识非常重要,思维导图打开了通向教育学成功的大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加有帮助的指导意见,使人们接近了梦寐以求的教育捷径。思维导图这种方式依据学生发散性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思维特性,把学生的注意力焦点集中在核心知识和知识主干的学习过程之中,才能依附在更高层次的分支之上,以思维导图连接一系列有节点的知识结构,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化学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相对比较基础,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对化学学习的思路和学科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此时的化学学习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为了能够从化学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特性和性质,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顺学习的思路。由于思维导图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并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延展,灵活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常常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结合化学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点,并且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思路。
1.引导教学目标,实现知识分层
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思路变得更加灵活,对初中学生的观察也就更为细致,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有一定差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也就应该有所不同。化学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促进作用,为了能够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空间,教师尝试利用对每节课都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帮助。由于每一堂具体的化学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教师将这些教学目标融合在思维导图的教学内容之中,结合了传统教育教学的优点,而且能使学生更清楚的意识到整体知识和概念的含义。教师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能够萃取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为学生设置更加具有层次化的教学重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围绕个人层次进行一定的提升,使其具备学习整体化学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而言,结合思维导图整合学习的知识点更细致,学习思路和方法更清晰,就更容易掌握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同等级的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很吃力,学困生的学习围绕掌握化学概念和内涵展开,中等学生则应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优等生的智力相对较高,在结合每堂课的化学重点理解化学知识时,会有一定的创新性,也能够结合一些化学概念,理解较为复杂的化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这节课的时候,由于内容包含了物质微观分析的深入学习基础,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三等级学生要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并且记住原子的构成和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等一系列的内容,第二等级学生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化学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一等级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且能够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培养其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并能独立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原子质量的影响和概念,认知原子核的结构等等,并学会查询相对应的原子质量表。
2.构建认知结构,优化认知过程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其认知程度,优化其认知过程,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之间巧妙融合,为了能够把新的知识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教师在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初中化学知识并不是非常难,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对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速度需要一个进步的过程,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学习素养,从而能够根据实际学情,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促进作用,由于思维导图能够很快的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直观联系,尤其是对于新知识和学过知识之间的紧密关系,有一个整合的作用,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上画出新的发散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更为细致的知识内容,因此思维导图能帮助初中教师构建完善的认知结构,优化初中生的认知过程。为了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全面发展,思维导图迎合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特点,并对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优化化学学习过程提供了一定的启发,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更加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思维导图,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特点,并且迎合了学生的记忆规律,使得认知结构变得更加清晰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变得更加容易。很多初中生都反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讲解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那么本堂课的教学框架就会更加明朗,化学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非常枯燥,课堂上的知识记忆和背诵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思维导图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高效化课堂的营造。
3.把握不同学习阶段,落实思维导图应用原则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逐渐学习新的知识,也要巩固和理解旧的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让所有的知识结构更加融会贯通,从而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并且把握不同的化学学习阶段,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摄入和应用。思维导图能够良好地再现学生的思维进程,促使知识的使用更加有类有序,使得学生能够在大脑中以“模块化”的形式储备知识,并且能够综合知识特点,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升华式”应用。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点的理解、重组、筛选等,教师应该从课前预习阶段入手、结合知识的领会和学习、知识的专题复习等,逐渐完善对新旧知识的有效理解,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分清学习重点,完善学习进程,实现良好的学习进程。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点讲解,还需要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借助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能促进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这一原则进行教学优化设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价值,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宁.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1.DOI:10.27684/d.cnki.gxndx.2021.003673.
[2]吴秀玲.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