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着许多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很多老师也缺乏学生化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很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初中化学老师都会选择开设微课,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吸收有关的知识。同时,在微课的背景下,每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次数,真正确保了每一个人都能学到东西,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为后期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化学微课教学遇见的问题
1.1连接不充分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的应用还处在尝试阶段,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与课程内容衔接不充分的问题,从而使它在总体上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微课中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发展过程,也很难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思考框架,从而削弱了它的实用性,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此外,微课与课程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导致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化学思维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1]
1.2单一化严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某些微课在本质上仍然是老师占着绝对优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这就削弱了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潜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空间。而单纯地呈现知识内容的微课教学,也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死板,这与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方向不相适应。
二、初中化学微课教学策略思考
2.1推进预习,拓展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途径,如微课,进行有效的预习,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快地接受教学知识奠定预习基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初中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不仅仅是化学一科。教师应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正式的课堂,然后逐个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以“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的教学为例,需要学生认识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充分掌握利用知识分析物质构成的能力。因此,教师便可以提前将本节课的学习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进行观看,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学习,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好基础。又如,在进行“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的教学时,其内容结构和原理较为复杂,学生一时之间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联系过程,这时候可以利用微课视频,通过几分钟简短地观看,学生就可以很清晰地掌握相关的原理和知识。在微课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二氧化碳制取研究的动态演示视频,并展开思考探究。这不仅是学生拓展学习过程,还是学生化学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在预习中归纳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在课堂向老师提出,这样能够提高预习的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率。
2.2基于生活,激发兴趣
知识是从生活中产生的,也是从生活中获取的,所以知识应该应用于生活。只有把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其真正实现生活化应用。化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不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化学教学脱离了现实,让学生对化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的认识不够透彻。微型课程具有情境化、可视化的特性,它能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内化吸收的能力。[3]比如,在教学“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课时,老师会在上课前,向同学们播放预先录下的一些常见的酸、碱、盐视频,借以从整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逐渐掌握有关鉴别酸、碱、盐的知识,以便为以后的课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在正式上课之后,老师会给学生们播放鉴别酸、碱、盐的实验录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观察鉴别实验的整个过程,为他们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础。由于有两节微课作为基础,学生们在实践中的实践操作会更加细致和严谨,对实验的基本原理也有了更加深刻和透彻的认识。
2.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合作式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散,让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思考和表达状况,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互补,让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全面的发展。微课的方便性使得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优点,让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微课不局限于空间和空间,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课后的协作式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课余的空余时间,按照微课的要求进行思考和实践,并与同学们进行充分的沟通,最终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真正地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4]比如,在教学“溶解现象”时,老师先给学生们播放了相应的实验录像,让他们在看完了录像之后,老师给他们分配了学习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实验。然后,老师要帮助同学们明确自己的工作,如有的同学自己动手,有的同学做笔记,有的同学记录实验情况,有的同学分析实验规律,这样才能保证同学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过程。最后,老师们对各个小组的结论进行了评估、总结和重点说明。由此可见,在微课视野下开展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阅读和数据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不仅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微课不仅能够协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综合的教学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自主学习和创新协作能力,最终提高化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傅依鹤.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2(4):44-45.
[2]洪英兰.试论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成才之路,2022(4):89-91.
[3]黄锦涛.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读好书,2022(4):220-222.
[4]张刚刚.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202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