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应用
谢述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谢述平,. 浅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应用[J]. 生物学报,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76.
摘要:
随着近几年新课标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当前普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微课程管理技术,也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在教学质量方面的发展。通过对当前我国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情况的分析,就如何推进中学生物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对推进我国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教学改革进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微课程;高中生物;设计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76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学习的需求。而传统课堂既是单向教学,又是漫长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于课堂,因而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采用,它能引导师生进行交流,通过录像展示课堂上不能示范的实验,以录像形式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一、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这一概念首先在2005年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微生物课教学是根据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要求,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对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环节进行重点知识讲解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也要使学生不必有明确的教学任务目标,而且教学内容短,要采用多种多媒体或录像教学方法,对某一组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在这些特点中,微课主要有学习时间短、学习环境相对开放的三个特征。

二、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中学生物教学大多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对基础生物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学生被教师固定在一个座位上被动性地接受生物学习,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调动。老师直接用满堂灌输的方式讲课,经常让学生们只能一直被动的灌输课文知识,无法与课堂实际相联系,课堂气氛常常是单调乏味,师生间缺乏情感互动。

2.课时安排不合理

生物科学是中国中学生选修的一门科学课程。要真正学好生物学,必须把基础理论和科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常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但是现在很多中学只教授生物学基本知识点的内容,实验生物课在学时安排得很少,因此使学生对有关生物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动手操作能力弱,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3.教师能力不足

人教版中的基础生物学科教学任务目标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全体学生基础生物理论实践的应用能力,培养全体学生综合素养。而许多生物教师由于受我国传统生物教学模式观念的严重影响,不能准确理解新版生物教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目标,迫于学生升学压力转而采用其他传统生物教学模式进行生物教学。在人教版新版的课程标准下,学生比较更加重视科学生物理论实践的学习,而许多生物学科教师由于年龄偏大,跟不上我国现代科学生物教学要求的发展,教学上还是惯于使用以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自身科学知识能力欠缺,生物学理论实践知识和科学实验研究能力明显不足,使课堂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三、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

高中生物微课程教学要求具有全新课程设计教学理念。人教部新版远程课标明确要求不断提高广大学生媒体知识与应用技能,重视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微课程教学要及时确立新的课程教学方法与目标。微课程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一定要与我们传统的微生物课程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微课程目标小,目标比较具体,微课程要在教学目标中将生物知识尽量集中于一点,生物知识重点浓缩为课堂精华,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目标清晰可见。

中学生物课程因包含了化学、物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依据课程的性质来设计。第一,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对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做一定的概括,然后把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内容。二是可以在课程设计中适当增加图片、动画等元素,使系统知识简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1.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程

中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较为抽象,概念及原理内容多,学生实际掌握知识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执行过程中,大多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入学习,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表象认识较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不够。生物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程形式进行影像教学,还可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以图片、声音、文字等方式展现抽象的生物科学基本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观看图象过程中能够了解基础生物科学发展的全过程。

2.高中生物习题上应用微课程

习题测验是评估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练习时,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一些生物学知识对其进行解答,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微课课上,老师讲解练习题时,能播放大量的图画、声音、文字等,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性与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运用。

3.高中生物复习中应用微课程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许多复习涉及旧知识。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再讲一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减少学习积极性。通过微课教学,以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明确复习的范围和重点;微课主要针对复习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高中生物实验课中应用微课程

中学生物学包含多种知识类型、结构和微观、抽象知识。加之大量的知识点会在学习上不断加深难度,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难度较大,自己不能充分了解,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将概念性、抽象性知识具体化,运用图片、动画、音乐等方法,与教师进行具体讲解,以减少学生理解的困难。

例如,高一生物教师在给必修课程“细胞呼吸”课程中,以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主。两者在不同的过程、地点上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上有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有氧呼吸包括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因为柠檬酸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环节,学生要充分了解和记忆也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微型课程把柠檬酸的循环过程和变化方式用动画来表现。

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先看看整节所讲到的内容,再提出细胞呼吸中有氧与无氧循环的内容,让学生尝试去想像这些细胞是如何呼吸的。同学们从书里读不懂这个概念,这时,老师又播放了录像,把柠檬酸和有氧呼吸中的糖酵解进行循环。当学生完成阅读后,再次让学生解释有氧呼吸,看看学生是否了解这个过程。在转换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会完全了解其转换过程。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先讨论后再让学生解释,如学生对重点不了解,则由教师再作补充解释,直至学生完全理解并记下。

结语

高中生物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学科,将微课程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通过自我反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从而促进中学生物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雪艳.新教材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10,10(08):126.

[2]周新.微化学课程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设计和应用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