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目前,在化学课堂上使用的方法日益增多,而思维导图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高中生拥有积极的思维模式和强大的动脑能力前提下,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建立起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知识体系。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优越性
第一,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大部分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大部分知识点在现实的学习中都没有相应的参照,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困难。第二,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复杂、变化快、相互联系紧密,总体上的知识结构比较宽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但是,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和记忆。第三,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其符合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可以指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并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使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点,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在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上课时有目标地去听课。但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而仅仅是粗略地把教材看一遍。与初中时期比较,高中时期的课程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难度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加之每天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因此学生用于预习的时间很少。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这不仅对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将知识展开整理,掌握其中的重点,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不明白的地方,并做好标注,之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在“物质的分类”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了分类的概念,把相同性质的化学物质分类到相同的范畴。尽管学生学习过分类整理,但是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化学物质的各类特性还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这就造成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会出现障碍,不知道该怎样进行预习。在此条件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对材料中所含的各种物质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识。在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时,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发散的状态,学生将精力放在了对物质的分类上,在学生的大脑中,那些分散的知识点就像是树枝一样,与核心连接起来,最终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
在高中化学进行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内容,比如:化学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化学元素和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相关计算、化学实验等,这些都是学习的重要部分。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复习,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复习方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结合新课改和教学大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一是因为所复习的课程仍然是教科书中的知识结构,是对过去知识的一种复习。一些学生觉得已经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掌握了,因此学生不会产生什么新的感受,在进行复习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二是因为化学中涉及的概念太多,而且很分散,很难被记住,所以学生对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即使学生已经把一些知识都背下来了,但学生仍然缺乏运用的能力。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如果在复习课上也使用这样的方法,那么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复习起来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并且大多数学生在复习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复习的效果并不好。通过对学生的复习情况来看,发现学生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纳和总结,从而导致了复习效果的降低。而在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改善复习效果,使复习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中,知识跨度大、考点多、内容繁琐,难以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着“氧化还原反应”来画一个思维导图,其中包含了“概念”“本质”“判断”“配平”“规律”“应用”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都是化学方程式的主要内容,然后学生就可以对每一个知识进行详细的分类,比如概念就可以分成化合价升或降、得或失电子、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被氧化或被还原,得到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等。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完整、清晰地总结,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复习效率。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讨论
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小组讨论是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维能力。而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化学的课堂上,其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合作讨论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对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选择合适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价类二维图画出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相互转化的思维导图,并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之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在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检验中,还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在进行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方面的问题等。最后,按照教师所引导的问题,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来完成一张思维导图的制作。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还可以让学生从以前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获取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切实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江西重难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发展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进行的教与学,就是一种思维的交换和碰撞。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理清楚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脉络,把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组织化,最终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此外,通过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禹彤.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32):159-160.
[2] 衡艳.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19(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