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对物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发展状况,有助于中学物理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新课程,更好地利用新教材。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指导,结合初中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与教育部批准的义务教育教材《物理》(2012年版)进行比较,本文对三套教材进行比较,有必要对新旧物理教材进行跟踪、比较和分析。
一、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内容结构的优势
(一)教材结构调整
初中物理从二年级开始教学,于是从初二年级开始使用新修订的物理教材。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物理教材的整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旧版本的要求,在二年级学了电气,三年级学了机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在电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借用力学的概念和规律,增加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死记硬背。教材修订后,机械单元调整到初二年级,电气单元调整到初三年级。”修订后的教材注重学科体系建设,既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又注重兴趣的培养。”
(二)探索性实验的重新规划
有的原版教材在本节题目中有“探索”二字(如第三节: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的在本节实验中有“探索”二字(如探索:哪些因素与压力的影响有关)。这样的安排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只有标有“探索”的内容才能探索,其他内容不能探索。新教材在“实验”一词中增加了“探究”一词(如实验:探索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章节标题中不再有“探究”一词,也不再有“探究”一栏。
(三)未知科学方法注释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主要方法,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了注释。例如,在第三章的第二节“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索”中,在“猜想和假设”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在第四章的第三节“探索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中,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取证”之后增加了备注。在第五章的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索”中,在“分析论证”之后增加了一个注释。在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中,在“科学推理”后加了一个注释;在第十章实验一节中,在“研究浮力与什么因素的关系”后加了一个注释。
二、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内容与结构的不足
(一)教材中某些章节的顺序不合理
新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在《两力平衡》之前提到了“引力”和“弹性”,彭老师对此进行了解释,让学生在学习两力平衡时,所参考的例子正是所学的引力和弹性。同时,考虑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增加了“测量摩擦力”的实验,实验中运用了双力平衡的知识,将摩擦力调整为双力平衡。但我认为当你研究重力时,它涉及到重力的测量。整个过程充分利用了力与反力的关系以及两种力的平衡。因此,我认为最好先解释两种力的平衡,然后再解释重力。在新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5章第一节中,笔者认为在涉及两种电荷的情况下,不宜将电荷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放在首位。按照逻辑顺序,我们还没有了解这两个电荷,也不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哪两个电荷。我们怎样做电荷相互作用的实验?
(二)某些章节的编排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节课内容太多,安排1-2次探索性实验。这样,学生不仅要充分体验探索的过程,还要熟悉一切。因此,时间往往不够,一节课的一些内容不能在两节课中涵盖。此外,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应用内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过多的新知识点,容易形成困难,增加难度,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关于电磁学的那一章就特别有问题。我建议在课时安排上,要借鉴原教材“知识内容循序渐进、节奏小、周期快、层层递进”的方法。
(三)教科书的不合理删减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性,但这些特性在以后的计算问题中经常被用到。此外,他们的探索并不困难。它将融入到主干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更深刻的记忆。对于第十八章第一节中的权力知识,加上权力因素影响的实验,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配套的实验设备,甚至有些实验仪器不准确等。在沸水实验中,当地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但学生们都配备了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超过100℃。
三、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1)教材编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编者在编写教材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利于立体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2)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使教材更加丰富、具体、灵活。教材应选择尽可能多的内容,方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选材时,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熟悉和感兴趣。内容的选择要难、易、宜,以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要注重选择能够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3)通过调研,推动教材编写,召开课题组会议,围绕主题制定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召开课题组教师和科研骨干培训会,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结束语:
本文围绕“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研究”这一课题,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给编写一套物理教材提供参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大程度地展现物理学科的魅力,我们应该从体系结构、内容去除、内容表征科学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学科衔接与科学探究的不同版本教材的考查。
参考文献
[1] 李爽,宫丽红.新旧人教版化学教材栏目设置的转化研究[J].林区教学,2020(06):95-98.
[2] 陈皓,杨梅.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01):93-96.
[3] 吕露,周新雅,蔡孝文,邹芳.初中物理两个版本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8(1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