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授课的“有效课堂”对比性研究
沈龙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沈龙云,. 初中物理新授课的“有效课堂”对比性研究[J]. 物理进展,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17.
摘要: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体育教材是体育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的载体。本文着重从实践的角度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删减、科学内容、学科衔接和科学探究等新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在发展规律,并深入了解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为下一步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物理;新旧教材;结构体系;比较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017
基金资助:

新世纪对物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发展状况,有助于中学物理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新课程,更好地利用新教材。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指导,结合初中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与教育部批准的义务教育教材《物理》(2012年版)进行比较,本文对三套教材进行比较,有必要对新旧物理教材进行跟踪、比较和分析。

一、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内容结构的优势

(一)教材结构调整

初中物理从二年级开始教学,于是从初二年级开始使用新修订的物理教材。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物理教材的整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旧版本的要求,在二年级学了电气,三年级学了机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在电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借用力学的概念和规律,增加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死记硬背。教材修订后,机械单元调整到初二年级,电气单元调整到初三年级。”修订后的教材注重学科体系建设,既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又注重兴趣的培养。”

(二)探索性实验的重新规划

有的原版教材在本节题目中有“探索”二字(如第三节: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的在本节实验中有“探索”二字(如探索:哪些因素与压力的影响有关)。这样的安排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只有标有“探索”的内容才能探索,其他内容不能探索。新教材在“实验”一词中增加了“探究”一词(如实验:探索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章节标题中不再有“探究”一词,也不再有“探究”一栏。

(三)未知科学方法注释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主要方法,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了注释。例如,在第三章的第二节“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索”中,在“猜想和假设”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在第四章的第三节“探索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中,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取证”之后增加了备注。在第五章的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索”中,在“分析论证”之后增加了一个注释。在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中,在“科学推理”后加了一个注释;在第十章实验一节中,在“研究浮力与什么因素的关系”后加了一个注释。

二、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内容与结构的不足

(一)教材中某些章节的顺序不合理

新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在《两力平衡》之前提到了“引力”和“弹性”,彭老师对此进行了解释,让学生在学习两力平衡时,所参考的例子正是所学的引力和弹性。同时,考虑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增加了“测量摩擦力”的实验,实验中运用了双力平衡的知识,将摩擦力调整为双力平衡。但我认为当你研究重力时,它涉及到重力的测量。整个过程充分利用了力与反力的关系以及两种力的平衡。因此,我认为最好先解释两种力的平衡,然后再解释重力。在新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5章第一节中,笔者认为在涉及两种电荷的情况下,不宜将电荷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放在首位。按照逻辑顺序,我们还没有了解这两个电荷,也不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哪两个电荷。我们怎样做电荷相互作用的实验?

(二)某些章节的编排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节课内容太多,安排1-2次探索性实验。这样,学生不仅要充分体验探索的过程,还要熟悉一切。因此,时间往往不够,一节课的一些内容不能在两节课中涵盖。此外,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应用内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过多的新知识点,容易形成困难,增加难度,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关于电磁学的那一章就特别有问题。我建议在课时安排上,要借鉴原教材“知识内容循序渐进、节奏小、周期快、层层递进”的方法。

(三)教科书的不合理删减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性,但这些特性在以后的计算问题中经常被用到。此外,他们的探索并不困难。它将融入到主干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更深刻的记忆。对于第十八章第一节中的权力知识,加上权力因素影响的实验,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配套的实验设备,甚至有些实验仪器不准确等。在沸水实验中,当地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但学生们都配备了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超过100℃。

三、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1)教材编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编者在编写教材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利于立体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2)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使教材更加丰富、具体、灵活。教材应选择尽可能多的内容,方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选材时,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熟悉和感兴趣。内容的选择要难、易、宜,以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要注重选择能够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3)通过调研,推动教材编写,召开课题组会议,围绕主题制定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召开课题组教师和科研骨干培训会,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结束语:

本文围绕“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研究”这一课题,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给编写一套物理教材提供参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大程度地展现物理学科的魅力,我们应该从体系结构、内容去除、内容表征科学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学科衔接与科学探究的不同版本教材的考查。

参考文献

[1] 李爽,宫丽红.新旧人教版化学教材栏目设置的转化研究[J].林区教学,2020(06):95-98.

[2] 陈皓,杨梅.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01):93-96.

[3] 吕露,周新雅,蔡孝文,邹芳.初中物理两个版本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8(16):48-4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