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倡导的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协作式教学策略。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以前的生物教育,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对严格、乏味的教授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研究上。充分重视生物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的情感体验。
1.合作学习策略的概述
合作学业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是这样可行性的计划,在研究课程理论中要综合考虑时间的各种可能性,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这就要求高中生物老师必须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钻研,为学生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各种情况,必须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目标的现实性,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探究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现自身的才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基于实际情况科学划分,通过小组集体学习,科学划分需要找到学习的关键与基础,让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下,让学生在小组中碰到不同的角色,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2.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2.1学生成绩的有效提升
高中生物教学通过融入合作学习策略,能够明显增进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每个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也得以显著提高,小组内部成员也更为团结,对学生协作能力、团结精神有良好的培养作用,并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思维能力等,有明显的促进与提升作用,这对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验考试环节十分有利,对学生生物学科成绩有提升作用。
2.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生物学科是一项动手实践能力十分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以小组形式进行,则会使各个小组成员形成相互帮助的关系。同时,当小组成员出现意见分歧现象时,也会通过后期的交流与沟通得以完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具备较高的团队意识,对学生团结精神的培养十分有利。
2.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生物教学的整体过程都是面向于学生群体。因此,该培养对象也自然是学生群体。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策略时,需将自主权交予学生手中。因此,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拥有相应的自主权,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生物问题,其自主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1】。
3.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
3.1结合学生差异,合理划分小组
合作学习模式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之上得到有效应用,合理划分小组是有效实施的基础与前提,假设小组划分就存在瑕疵的话,自然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更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相互之间的矛盾以及正常的生物教学秩序。为此,在小组划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差异以及学习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按照生物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接收能力来形成差异互补的小组分配,而且还可以基于此来让学生自行挑选,这样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例如,教师在高中生物合作学习课堂之上,首先需要分析学生各方面能力与个性特征,然后结合学生差异来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以此来为合作学习模式实施奠定基础。
3.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实验教学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传统教学状况,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以此更进一步保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生物高一必修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高倍镜去观察、比较不同的生物材料,从中理解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时,为了让学生的观察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教师就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划分成实力均衡的不同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临时装片并运用显微镜高倍镜去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观察任务,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亲自参与过程中对细胞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更进一步凸显,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让学生在亲自探究过程中更进一步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物探究态度,为学生接下来更好地开展生物学习铺垫良好的道路基础,进而推动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2】。
3.3分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是高中生物这门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生物教材上的很多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抽象的。他们有时候很难理解教师口头讲述的理论知识。这时候,教师如果能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并验证一些理论,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些生物课本上十分抽象的知识及内容。但实验仅凭个人力量是很难完成的。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将学生合理地分为多个生物实验小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他们的实验进行得更加顺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时,让学生以生物实验小组为单位,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个结论,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章的内容【3】。
3.4灵活设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思考和探索问题。教师在设计学生学习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给学生合理的规划学习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获知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可以给学生讲解“细胞构成的基本元素”这部分比较基础和简单的内容,再带领学生探索“怎样对细胞中的化合物进行检测”这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前给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思维的活跃,做到积极思考;问题的设计不能过难,要让学生经过努力,经过合作能共同解决。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探索问题的层次性,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利用组员之间讨论或者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改变高中生物教育传统的一种教育模式,使高中生物教育更有效、更有创新。与此同时,合作学习能间接地促进学生的稳步提高,给学生更多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并合作学习生物学知识要点,学生合作交流的综合素质和生物学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海珍.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学周刊,2021(32):95-96.
[2]张强.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高中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114-115.
[3]王成勤.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J].现代盐化工,2021,48(04):171-172.